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5G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视角

       5G狭义来讲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无线接入网技术;广义来讲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泛指包括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相关支撑系统的完整的技术体系。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5G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为射频、天线、PCB等零部件生产商及系统提供商,其中基站天线领域市场竞争激烈,但关键技术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只有京信通信、通宇通讯、摩比发展等少数几家企业具有一定研发实力、较大产能规模、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射频前端市场主要由Skyworks、Corvo、Broadcom和Murata四家巨头所占据,国内厂商正加速追赶。因此,我国5G行业整体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中国基站天线发货量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目前,我国5G行业应用领域广泛,购买者数量众多,比如车联网、云游戏、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消费电子等,这类企业购买数量较大,因此议价能力较弱。

5G产业发展为其他产业赋能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在技术标准中5G网络的基站密度将更高。因此,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我国5G行业技术、资金壁垒较高,而且5G基站投资规模与5G基站建设数量呈周期性变化,所以潜在进入者所带来的威胁较小。

2019-2025年新建5G基站数量和投资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替代品的威胁

       我国5G行业替代品主要是4G、3G等,但是由于5G行业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不断增强,所以替代关系并不明显。因此,5G替代品威胁较小。

5G与4G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技术指标

4G参考值

5G目标值

提升倍数

用户体验速率

10Mbps

0.1-1Gbps

10-100

峰值速率

1Gbps

20Gbps

20

流量密度

0.1Tbps/km2

10Tbps/km2

100

连接数密度

105/km2

106/km

10

空口时延

10ms

1ms

0.1

移动性

350km/h

500km/h

1.43

能效

1

100倍提升

100

频谱效率

1

3-5倍提升

3-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由于5G还未实现商用推广,所以5G产业链不同产业链环节主要的竞争主体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通信设备厂商、手机厂商以及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其中,华为、中兴、爱立信等企业在无线主设备和传输设备等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5G通信运营环节竞争优势明显。而在用户环节方面,由于5G商未实现商用,所以不存在对用户的竞争,但是一旦实现商用,这部分环节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国5G产业链环节及主要竞争主体

产业链环节

细分领域

主要竞争厂商

网络规划

前期技术研究及网络

宜春世纪、富春通信、国脉科技、杰赛科技、中通

建设规划

国脉、亿阳通信、世纪鼎利、三维通信、海格通信

无线主设备

核心网、BBURRU

华为、中兴、爱立信、新诺基亚

芯片及模组

海思、中兴、MTK、大唐电信、晨讯

天线/天线振子

通宇通讯、摩比发展、京信通信、弗兰德、盛路通信、齐星铁塔、梅泰诺、飞荣达、宜通世纪、华为

射频器件

PCB/覆铜板

生益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

滤波器

东山精密、武汉凡谷、大富科技、舂兴精工、麦捷科技、信维通信、硕贝德、顺络电子

光模块/光器件

中际装备(苏州旭创)、广讯科技、天孚通信、昂纳科技、新易盛、博创科技、科信技术、太辰光、日海通讯

小基站

京信通讯、邦讯技术、三元达、超讯通信、日海通讯

传输设备

有线传输连接

中兴、华为、爱立信、新诺基亚、烽火通信

光纤光缆

中天科技、亨通光电、武汉长飞、烽火通信、杭州富通、通鼎互联、特发信息

系统集成

中通服、京信通信、三维通信、邦讯技术、宜通世纪、电信国脉、华星创业、奥维通信、三元达、立昂技术、迅联技术

IT集成

亚信联创、东方国信、天源迪科、亿阳通信、初灵信息

增值业务

北纬通信、拓维信息、二六三、梦网荣信、创意信息

终端设备

芯片及终端配套等

麦捷科技、信维通信、华为、中兴、高通、联发科、台积

运营商

/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鹏博士等

用户

/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1年中国5G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专网通信行业:政府与公共安全为主应用领域 摩托罗拉和海能达处第一梯队

我国专网通信行业:政府与公共安全为主应用领域 摩托罗拉和海能达处第一梯队

从下游应用结构来看,我国专网通信主要应用在政府与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和工商业等三个方面,其中政府与公共安全主要包括了公安、消防、武警、司法等,是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为56.3%;公用事业包括交通运输、能源、林业、水利等,占比为31.0%;而工商业占比为最小,占比为12.1%。

2024年04月02日
我国6G行业: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卫星、航天科技等纷纷布局下游终端运营

我国6G行业: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卫星、航天科技等纷纷布局下游终端运营

从企业业绩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臻镭科技营业收入为1.70亿元,同比增长14.30%;中兴通讯营业收入为893.93亿元,同比下降3.24%;中国移动营业收入为7755.60亿元,同比增长7.20%;中国联通营业收入为2816.93亿元,同比增长6.71%;中国电信营业收入为3811.03亿元,同比增长6.50%。

2023年12月11日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超196万台 其中华为占比最大约为28%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超196万台 其中华为占比最大约为28%

2023年第三季度我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96.5万台,其中华为销量为55.00万台,市场份额为28.0%;荣耀销量为44.26万台,市场份额为22.5%;三星销量为35.38万台,市场份额为18.0%;vivo销量为24.49万台,市场份额为12.5%;OPPO销量为20.33万台,市场份额为10.3%。

2023年11月29日
我国激光通信终端(LCT)行业相关企业:前三季度杰普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12%

我国激光通信终端(LCT)行业相关企业:前三季度杰普特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12%

从企业来看,2023年前三个季度航天电子营业收入为129.59亿元,同比增长5.46%,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59%;杰普特营业收入为9.04亿元,同比增长12.10%,归母净利润8393.97万元,同比增长64.12%;久之洋营业收入为3.80亿元,同比下降4.34%,

2023年11月16日
5G芯片行业竞争:全球形成五强争霸局面  2023年Q3华为和紫光展锐营收同比增长

5G芯片行业竞争:全球形成五强争霸局面 2023年Q3华为和紫光展锐营收同比增长

5G芯片市场是一个需要大量投资与创新的领域,尽管如此,但其市场竞争仍旧较为激烈,近两年多家芯片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己的5G芯片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布局。目前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五强争霸的局面,五强分别是高通、三星、华为、联发科、紫光展锐。

2023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光纤传感行业领先企业理工光科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2023年我国光纤传感行业领先企业理工光科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根据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按照产品分类,光纤传感监测系统收入占比41.90%,约为9868万元;消防报警一体化服务收入占比为27.01%,约为6363万元。

2023年09月21日
2023年H1我国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上市公司情况:广和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59.87%

2023年H1我国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上市公司情况:广和通营收同比增长高达59.87%

当前,我国蜂窝物联网模组行业上市企业主要有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有方科技、日海智能等。其中,移远通信是行业领先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线,涵盖了400多个产品型号,并在业内率先推出了5G和车规级等模组产品。

2023年09月18日
我国ICT行业上市企业情况:2023年H1普利特营收同比增长最快

我国ICT行业上市企业情况:2023年H1普利特营收同比增长最快

当前我国ICT行业上市企业主要有科信技术、普利特、广脉科技、中科曙光、剑桥科技、神州泰岳等,其中,剑桥科技是一个立足于中国,服务于全球ICT行业的新型企业,通常采用EMS、ODM、JDM等模式与上游ICT终端和5G网络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合作。

2023年09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