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供求状况、经营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市场需求分析

     ①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受益于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步增长,扩大内需正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及加速国内经济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自2011 年以来,因国内外宏观环境陷入周期性走弱,国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利影响;但自新一届政府继任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政策,并卓有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931 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2016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 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

                         近十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趋势如下:
 
     与此同时,我国已逐渐进入大众消费的新时代。与原有的消费结构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消费升级及社会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为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

     ②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有助于提高网络支付覆盖率

     随着互联网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互联网对于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和融合,网民数量保持持续增长。2016 年上半年,国务院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旨在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2016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未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 亿,相比于2015年末新增网民共计4,299 万人,增长率为6.2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较2015 年底提升2.9 个百分点。网民规模及其对互联网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对互联网支付用户的增长起到积极的正面效应。
 
     ③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促使第三方支付行业享受发展红利

     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正处于黄金期,线下商业在各类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正在向线上迁移,并通过零售支付体系形成完整的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市场。目前,以电商为主的平台类销售体系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一些传统行业正受到电商的冲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将享受其带来的巨大红利。
 
     (2)市场供给分析

     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积累起来的海量用户数据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其他行业巨头的参与。但自2011 以来,人民银行每年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数量来看,发放牌照的步伐整体呈放缓趋势(见下表)。一方面系核心地区获牌企业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受到近年来行业接连爆发POS 刷卡套现、支付机构业务违规遭受央行处罚、部分支付公司资金链断裂等事件的不良影响。

     历年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情况如下:
 
     截至 2016 年12 月31 日,以上已获牌照公司中已有四家因业务违规受到央行处罚,并被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分别是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注销时间:2015 年8 月24 日)、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注销时间:2015年10 月8 日)、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注销时间:2016 年1 月5 日)和北京润京搜索投资有限公司(注销时间:2016 年10 月20 日)。

     截至 2016 年12 月31 日,已获支付牌照企业获批业务类型数量和分布如下:
 
     2015 年初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2015 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已明确“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鼓励现有机构兼并重组、持续发展健全市场退出机制,研究实施支付机构分类监管、分级监管”的工作思路。在行业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存量牌照公司收购案频发,市场存量牌照价值愈发凸显。

     (二)行业的技术特征和经营特征

     1、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随着我国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金融支付领域融合,技术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包括NFC、条码(二维码)支付、可信服务平台(TSM)、令牌化技术(Token)、生物识别技术、主卡仿真技术(HCE)等,同时各种新技术的使用逐步发展深化,TSM 平台建设在全国大范围铺开,生物识别技术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开始起步,令牌化技术和HCE 技术被支付行业逐步吸纳接受。新技术的出现为支付市场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动力,有力地支持了支付的业务创新和模式创新。

     第三方支付行业所运用的技术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这两个大类。随着行业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客户需求的不断深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性以及产品升级等技术水平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1)系统稳定性和效率提升

     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主要由两方面决定,一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的系统,另一则是与其对接的银联或者银行的网银系统。近年来,随着IT 技术提升以及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大多数的网银系统、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自身系统都经过升级换代,系统稳定性和效率均得以提升。

     (2)技术创新构建支付场景引导消费者需求

     随着网民大规模向移动端迁移,移动支付技术创新动力强大。虽然被银联和运营商主推的NFC 近场支付还未完全推开,但由互联网公司和支付机构带动的移动支付将引领创新潮流,以二维码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也是创新的主要力量。二维码支付这种“近场消费、远程支付”的方式,不仅打通了线上线下的支付闭环,而且衍生出丰富的支付场景,开展了竞争激烈的支付大战,分别在打车软件支付、线下百货与便利店支付等支付场景中,与各种商家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了移动支付在用户中的普及。而以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创新型的推出了移动POS 机和手机外接刷卡器等,将收单范围深入到从前传统POS 机难以覆盖的小微商户和对重视支付安全的个人用户,创造了随身携带的便捷化支付场景。

     (3)大数据技术实现高效风控

     在信用交易中,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无法顺畅的分享造成了风险管理的缺陷,即无效和高成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导致欺诈风险产生。

     近年来,国际先进金融机构把金融理论、统计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反欺诈的定量管理技术。从历史数据中挖掘业务规律,形成量化管理策略,开发科学决策系统,有效识别欺诈因子和进行数据收集及清洗,建立科学的反欺诈建模成为重中之重,而这需要海量的数据、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以及专业的人才进行支撑。

     2、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非金融机构,在银行和商户之间建立起支付结算通道,其主要功能是支付清算,是帮助实现资金转移支付的工具。第三方支付机构一端连接各大银行,与银行签订相关协议,搭建数据交换和信息传输的线路网络;另一端连接商户,实现商户与多家银行之间的交易结算。

     第三方支付业务主要盈利模式如下图:
 
     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商户端收取的费用,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1)接入费用:即商户首次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系统对接时需缴纳的费用,一般为一次性费用,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2)服务费:第三方支付平台按年度向商户收取的服务费用,一般数百元到数千元;(3)交易手续费:商户根据具体的交易情况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的手续费。一般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付费,或者按交易笔数付款,也有包月或包年等多种费用收取方式,相对较为灵活,适合不同行业和规模的商户。

     由于各平台产品和服务的高度同质化,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目前接入费和服务费的收费方式已很少使用,创新主要体现在使用体验和新市场的拓展方面。

     第三方支付平台除了日常的运营成本外,主要还需向其对接的银行端支付渠道手续费,其利润主要主要是商户端收费扣除银行渠道手续费的差值。

     3、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点

     (1)行业的周期性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我国支付行业标准制度、市场环境、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第三方移动支付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在引领金融、电信、互联网、交通等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还带来巨大市场机遇。

     (2)行业的区域性

     第三方支付行业下游的应用十分广泛,从下游客户分布来看,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注册地看,核心城市由于资源丰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人口聚集条件、电子商务配套产业环境较好,借助电子支付技术可以极大的降低支付的时间和空间成本,所以多数业务覆盖全国的公司愿意将总部设在技术、经济以及政策环境比较优越的北上广等核心城市中,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

     截至2016 年12 月31 日,获牌照数量居于前六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广东(不含深圳),共计176 家,占获牌企业总数的65%。

     已获牌照企业地域分布如下:
 
     (3)行业的季节性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季节性表现并不显著。一季度受春节等长假影响,交易规模相对教小;四季度受节假日较多、“双11”、“双12”电商促销等因素的影响,整体交易量规模明显上升。
     (三)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

     (1)政策趋势

     在互联网支付细分领域,2015 年中国政府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除了积极鼓励互联网支付发展,报告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借此契机,互联网支付行业具有更多可以开拓的空间。

     ①央行监管不断加强

     2011 年5 月,央行开始颁发《支付业务许可证》,首批发放了27 家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法律地位由此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并开始在央行的监管体系下发展。2012 年4 月19 日,央行组织召开了支付结算暨清算中心工作会议。会议明确2012 年将强化支付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健全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管机制。其中有关第三方支付行业涉及如下内容:发布支付业务统计指标系列金融标准,启动支付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建设;推广和规范电子商业汇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业务,继续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

     ②行业监管与自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不断发展,一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显现出风险防控能力不足,个别机构甚至出现因经营管理不善、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导致的风险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出于安全性和防范系统风险的需要,我国对第三方支付的认证要求、支付限额、业务范围等规定更为明确,行业监管与自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管趋于严格。2011 年5 月,由央行牵头主导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式成立。其主要成员包括:国内银行、财务公司、第三方支付企业等,行业协会的职能除了对电子支付行业自律外,也是该行业的监管实体。

     (2)经济趋势

     ①国家经济转型为支付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变革,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调整、市场资源重新配置,各行各业谋求技术模式的发展,支付清算行业作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代表,其产业链正在加速构建,产业集聚效应日渐明显,与互联网生态和电子商务发展相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②未来几年将涌现兼并重组浪潮

     鉴于最近几年来央行发放牌照的速度明显放缓,并于《2015 年支付结算工作要点》中明确“鼓励现有机构并购重组”,针对存量支付牌照企业的收购将趋于活跃。

     此外,基于业务类型扩展的需要或者规模化发展的需要,未来大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可能会对规模较小的支付企业进行收购。同时,由于支付行业链条较长,除了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兼并重组无牌企业外,还可能出现软硬件生产领域厂商、电子商务企业等以并购已获牌照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方式进入市场。

     (3)社会环境趋势

     ①支付创新加速从产品端向应用端演进

     依托大数据在对客户行为进行精准分析的基础上,线上服务加速向各类生活服务渗透,O2O 正在成为支付行业向生活场景渗透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随着O2O 模式的发展,更多的生活场景将被纳入支付范畴,促进消费者支付行为习惯的改变。随着支付平台的发展及生态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将主动融入支付平台的生态圈,相互促进与融合,实现“支付+商业”模式的协同发展。

     ②新型支付习惯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截至 2016 年末,中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 亿,占比提升至95.1%。现如今,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民渗透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表明未来增量仍然很大,市场前景良好。

     近年来消费者的支付习惯正在新兴支付方式的影响下逐步改变,支付行为从银行柜台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新型支付模式,网络支付、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迁移和改变,80 后、90 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其对新兴支付方式的接受及依赖将为支付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③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未来行业创新和爆发性增长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线下支付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上升空间不如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优越,支付场景的不断丰富,以及金融创新的活跃,网上支付业务取得快速增长,第三方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也取得了较快增长。2016 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4.25 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24.27%。
 
     近年来,移动支付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因素:A、智能手机作为移动支付的终端载体,其保有量近年来迅速增加,保证了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众多移动端应用的快速发展;B、移动支付技术如NFC 支付、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生物识别技术等相关创新技术不断涌现,用户使用体验和支付安全性均得到显著提高;C、“线下消费+线上支付”的O2O 模式在使用习惯上日益被广大用户接受,促使移动支付机构加强与线下企业的密切合作,并通过推出各种电子券等优惠活动来吸引线下消费者不断使用移动支付。

     2016 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51.01 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32.29%,继续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状态。移动支付可以实现线下支付场景和线上支付应用的连通,即将互联网支付的手段和优势应用在线下支付中,从而颠覆线下支付的格局。
 
     ④跨境支付将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新的蓝海

     跨境支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方面所发生的债权债务需借助一定结算工具和支付系统实现资金跨国和跨地区的行为。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即支付机构通过银行为电子商务交易双方提供跨境互联网支付所涉的外汇资金集中收付及相关结售汇服务。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民众对跨境电商、出境旅游、留学等跨境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放宽了监管要求,将跨境外汇支付试点业务拓展到全国,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创造了便利条件,跨境支付业务已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新的增长点。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国内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支付交易笔数为4.10 亿笔,金额为1,453.74 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87.14%和460.01%。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双千兆”、“东数西算”等多重催化 2023年光纤光缆景气度持续上升

2022年我国光纤光缆市场规模约为4176亿元,较 2021年增长了9%。未来受益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继续支持,加上5G建设和千兆光网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国光纤光缆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光纤光缆市场规模将达到5408亿元。

2023年04月06日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我国折叠屏手机行业分析:竖向折叠成为新兴潮向和动能 2026年行业渗透率将达3.6%

2022年全年,我国折叠屏手机产品全年出货量近330万台,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预期。折叠屏产品在国内智能机市场的占比从2021年的0.5%上升到1.2%。其中,第四季度中国折叠屏产品单季出货量再创新高,出货超过110万台。

2023年03月13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各国竞相布局量子信息技术,我国在量子通信产业已经起步

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不可分割的微观粒子(譬如光子和电子等)的统称。量子具有不可全面观测性(测不准)、不可复制性、态叠加性的性质。

2022年12月27日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现状及竞争分析 市场整体疲软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智能手机是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设备,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类型的总称。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三大特性。

2022年06月16日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我国云通信行业概览、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云通信是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通信平台服务,具备可扩展性、易部署易维护、多终端能力、成本低、智能化等优势。近年来受益于人工智能的普及、云计算快速发展以及需求不断上升,云通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年06月13日
我国电信运营商行业生命周期、盈利性及产业链分析

我国电信运营商行业生命周期、盈利性及产业链分析

电信运营商是指提供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的通信服务公司。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并且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的移动运营商。

2022年05月23日
GPS具备先发优势,芯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GPS具备先发优势,芯片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是一种以人造地球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的定位系统,它在全球任何地方以及近地空间都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车行速度及精确的时间信息。GPS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吸引了众多用户

2022年05月14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上游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业链上游自主可控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目前,世界上成熟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Galileo系统。除此之外,还有日本准天顶系统(QZSS)和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两个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2022年05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