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日本东芝发展新动向分析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挣扎11年,东芝的困局依然未解甚至变本加厉。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20年”,日本电子企业转型之路犹如东芝,盛世后陷在警报长鸣的危机里。

  三年连亏

  时隔多年,从笔记本电脑到电梯都布满了东芝商标的产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2015年会计丑闻后,东芝历时一年半仍未能消除对于其内部管控的疑虑,东京证券交易所因而自动将东芝列入观察名单,此举令东芝退市的风险增大。如果未来交易所对东芝提交的内部管控报告不满意,东芝可能会下市。

  东芝上周并没有提交审计后的三季度财报,还宣布扩大对西屋问题的调查。根据东芝财报预测, 2016全年将出现3900亿日元的亏损,为连续三年亏损,债务将超出资本1500亿日元。

  2006年花费54亿美元收购核电技术企业西屋公司,可以说是东芝如今巨额亏损、断臂求生的导火索。但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东芝的转型计划造成了戏剧性的影响。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各国有关核电站的安全标准变得更为严格,导致大量核电站建设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建设费用呈膨胀趋势。与此相伴的是,东芝从2015年就开始陷入的会计丑闻阴霾,企业在业内声名一路走向下行。

  强敌追兵

  实际上,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企业之一,这已经不是东芝第一次出售旗下业务来断臂求生,东芝很早就动了舍弃半导体业务的心思。

  东芝的困境,成为日本电子业转型的一面镜子。断臂求生的东芝,实际也是对日本电子企业从B2C逐渐向B2B转型趋势的迎合。松下从家电扩展至汽车电子、住宅能源、商务解决方案;佳能将转向健康医疗、机器人、智能住宅、汽车、食品、水、空气安全领域和教育产业;索尼复兴电子业务的计划遭遇挫折,电子领域今后将强化手机摄像头等核心部件。

  韩国企业狂飙突进,三星、LG是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中国企业也不断追赶,格力、海尔已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冷柜供应商,TCL、海信以及华为则分别冲击全球彩电和手机的前三强。

  专注于IC元器件分销的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表示,随着韩国、中国内地电子产业链的崛起,日企曾经的成本优势,如今变成了成本劣势;同时日本终端电子企业的供应链很封闭,习惯采用日企的电子元器件,这使得其虽然掌握了电子产业链的高端制造技术,但成本居高不下。

  这种比较劣势映射到近年来日本企业屡屡传出的裁员和亏损新闻中一览无余。但从目前来看,除了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仍以精密制造为主的终端领域外,日本企业在其他电子终端领域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朱继志认为,“日企在以应用创新为主的终端,比如手机还会继续下降”。

  “在终端数码化、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模式创新、软件、应用,这些不是日企的强项。”朱继志说。

  为时尚早

  日本原有产业体系受到国内老龄化和国外低成本的冲击,在人们眼中“失去的20年”,即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时间里,日本的创新方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说日本制造的时代已经过去,结论还过早。”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研究专家姚海天表示,日本在MC(Materials&Components,即材料和零部件)产业上仍有很强的竞争力,“MC居于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利润率比较高,很多东西别国还生产不出来,或者质量无法抗衡”。

  在朱继志看来,日本电子企业在终端领域的衰落,并不等于日本电子业整体的没落,“电子产业链可以分为终端、IC元器件、材料、精密设备等主要部分,尽管日本在终端领域的衰落会影响整个电子产业链,最直接的就是IC元器件,但在电子产业更上游的材料和精密设备领域,日企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面对困境,日本电子行业开始“脱家电化”,向企业服务转型;二是走高端家电路线;三是专注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开发。日立、松下积极转型,实现业绩反转,而改革不力的东芝、夏普则深陷巨亏。

  姚海天在一篇日韩MC产业竞争力比较的论文中指出,韩国在成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在MC产业相对于日本则处于劣势,“在MC产业领域,韩国的三星、LG等大企业生产的最终消费品所用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都从日本进口”。

  姚海天说,这种日本企业攫取上游高利润的情况很常见,比如在LED产品中,就有三种承担调色、排列光线功能的二极管,只有一个很小规模的日本企业才能供应,“很多日本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全球市场份额甚至占到70%-8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L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行业:双面组件占比逐年上升 CR5市场份额超60%

我国光伏组件行业:双面组件占比逐年上升 CR5市场份额超60%

从产品结构来看,2021年到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中单面组件占比逐年下降,双面组件占比则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单面组件占比为22.0%;双面组件占比为67.0%。

2025年05月07日
【产业链】我国算力芯片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算力芯片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算力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材料及设备,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溅射靶材、电子特气、封装材料等,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中游为算力芯片,可分为CPU、GPU、FPGA、ASIC等;下游应用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爱德万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爱德万市场份额占据半壁江山

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半导体测试机需求的增加,这也让我国半导体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3.6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9.9亿元

2025年04月25日
【产业链】我国光芯片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光芯片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光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及设备,原材料包括磷化铟衬底材料、砷化镓衬底材料、工业气体、封装材料、金属靶材等,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外延设备等;中游为光芯片,可分为激光器芯片及探测器芯片;下游应用于光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制造、医疗等领域。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激光测距仪行业:参与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 久之洋、巨星科技等上市企业处第一梯队

我国激光测距仪行业:参与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 久之洋、巨星科技等上市企业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激光测距仪可分三个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久之洋、巨星科技、莱赛激光、优利德等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经验丰富且产品类型较为完善;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迈测科技、镭神智能、蓝海光电、深达威、中图仪器等,这些具有较强的技术积累;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及新进入企业。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DC-DC转换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南芯科技、上海贝岭营收领跑

我国电源管理芯片行业:DC-DC转换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南芯科技、上海贝岭营收领跑

细分市场来看,根据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电源管理芯片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标准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占比最大,达14%;其次为DC-DC(含LDOs)在电源管理芯片共占比22%;定制电源管理芯片和BMIC均占比8%。

2025年04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