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LED企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现阶段LED产能已经处于周期性、结构性的过剩状态,今年中小企业的日子会比较难过。”高工LED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告诉记者,目前LED企业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年内或有10%的LED企业倒闭。

        曾经被资本青睐的LED产业正面临着被洗牌的命运。

  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产能过剩已经成为LED产业的软肋。前两年各地竞相出台的LED投资规划和在建产能已经远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以投资过热最为严重的LED蓝宝石衬底为例,其在建项目产能达10100万片/年,而中国当前实际需求量仅为685万片,尚不足产能的1/10。

  “现阶段LED产能已经处于周期性、结构性的过剩状态,今年中小企业的日子会比较难过。”高工LED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告诉记者,目前LED企业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年内或有10%的LED企业倒闭。

  一成企业或出局

  与2010年的好年景相比,今年的市场严寒来得如此突然。

  据行业研究机构高工LED产业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8月LED产业发展速度小于预期,蓝宝石衬底、LED芯片、封装、应用价格自年初以来连续下跌,前七个月的平均跌幅超过20%。

  蓝宝石衬底、LED芯片、LED封装和应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LED产业链。其中,蓝宝石衬底的价格下跌首当其冲,平均下降幅度超过50%,其中2寸蓝宝石衬底的价格从年初最高35美元/片,下降至目前13~15美元/片。

  “今年市场的销量明显下滑,行业竞争太激烈,东莞是LED封装企业的集中地,普遍的反映是日子都不好过。”东莞市佳乐电子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海涛告诉记者。

  下游企业更能体会到严寒的逼近。市场的骤冷让深圳某LED公司的总经理潘虹已经坐不住了。她向记者直言:“今年我们已经从电视背光转向照明产品。如果近两年内不能上市或者拿不到投资,很可能会撑不下去。”

  这只是LED行业寒冬的一个缩影。根据张小飞的预测,我国年内或有一成LED企业倒闭。

  把LED行业从春天拉入寒冬的罪魁祸首是行业整体的产能过剩。以LED蓝宝石衬底为例,目前企业数量41家,总投资规划44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规划就达120.8亿元,在建项目产能达10100万片/年。

  “目前LED蓝宝石衬底规划和在建产能远大于实际需求量,2011年全球需求量少于5000万片,其中中国需求量不到1000万片。产能过剩导致LED蓝宝石衬底市场价格暴跌。”张小飞告诉记者。

  产能盲目扩张的激情还在继续。在LED外延芯片上,受各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竞相推动LED产业基地建设的影响,2011年1~7月,MOCVD增加数量超过200台。这一趋势还在加剧,预计至2012年中国LED芯片产能将达到2010年的10倍。

  这让LED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四川新力光源董事长张明认为:“市场过热有泡沫,一批企业会倒下去,但大规模的连锁反应不可能产生。很多公司刚刚上市不久,已经有了过冬的衣服,资金是足够的。”

  对于大量处于行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张小飞的忠告是,要及早寻找出路。“三到五年的低谷期,一个企业的资金早就耗尽了。能找到投资商的马上卖掉,拿到钱赶紧走人。”

  相比之下,行业龙头企业的日子要好过一些。很多企业已经上市,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公开资料显示,本土以LED为主业的上市企业有9家,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LED企业有上百家。

        另一方面,大企业还有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大额订单支持。以三安光电在芜湖的投资为例,根据投资协议,芜湖市政府给予三安光电购买200台MOCVD设备补贴,使三安光电在2010年获得设备补贴款达5.25亿元。作为投资的附带条件,三安光电还在芜湖获得了6亿元LED路灯的订单,从2010年起三年内,每年各采购2亿元。

 

  照明市场成“救命稻草”

  面对LED产业濒临洗牌的局面,瑞丰光电总经理龚伟斌认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竞争加剧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合适表现差异化的时期,企业应该把握时机。

  “洗牌充分、大批企业倒闭后,整个LED行业才能从无序到有序。”一位LED企业的高管指出。

  不少企业已着手在冬天提前布局。8月28日,德豪润达发布公告称,35亿元定向增发案已获得证监会审批。而在2010年11月,德豪润达已向市场募集15亿元投向“LED芯片制造”、“LED封装”和“LED照明”三个项目。这家以生产小家电起家的上市公司,2009年通过并购已进入LED产业。

  德豪润达董事长王冬雷认为,未来24个月内LED照明产品的性价比将超越节能灯,迎来需求爆发。他判断,未来政府采购、商业照明、家装市场将成为LED在中国推广的三大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LED产业的未来前景将集中在照明市场。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乃至全球LED照明渗透率仍然很低,中国的渗透率1%都不到。但节能灯价格随着稀土价格上涨而随之上涨,为LED照明提供了市场契机。

  “5W LED灯泡去年价格是50多元,现在已下降至30元左右。”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下LED照明的市场,普遍看好的是市政照明和商业照明。

  英飞特电子董事长华桂潮向记者证实:“在商场酒店,LED渗透率上升是最快的。”

  但张小飞认为,“终端市场空间巨大,但还未到爆发点。”他表示,LED照明的大规模增长还依赖于政府补贴终端消费和销售渠道的建设。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碳化硅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衬底和外延;中游为器件和模块制造环节,过程会经历晶圆设计、制造、封装等工艺流程;下游应用于5G通信、国防应用、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645亿元,同比增长14.9%。

2025年06月28日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全球声呐市场规模达到22.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尤其表现突出,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则达3.6亿美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按增益介质的不同,激光器可分为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其中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占比为51%;其次为半导体激光器,占比为17%;第三为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占比均为16%。

2025年06月26日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地区为全球锤镐行业主要生产地,2024年锤镐产量约为2624万台,占比76.2%;其次为北美、欧洲地区,锤镐产量分别为251万台、456万台,分别占比13.2%、13.2%。

2025年06月25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智能眼镜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眼镜上游眼镜零部件参与企业有明月镜片、万新光学等;关键元器件参与企业有瑞芯微电子、紫光展锐、中科蓝讯等。中游系统集成参与的企业有歌尔股份、创维数字、光弘科技等;终端制造参与的企业有立讯精密、亿道信息、华为、小米等。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从细分市场来看,全球智能安防相关产品中视频监控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摄像头是主力产品,2023年占全球市场65%;其次是智能锁,2023年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市场占比26%;智能危险探测器占比9%。

2025年06月23日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从参与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6月18日我国三元材料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939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645家、483家、290家、172家、156家;占比分别为21.95%、16.43%、9.87%、5.85%、5.31%。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