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6年双十一期间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董事长事件原因分析

 导读: 2016年双十一期间董明珠卸任珠海格力董事长事件原因分析。2016年11月11日傍晚,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抢了“双十一”风头。公众方才知道,董明珠已于10月18日被免。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取暖电器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运行态势预测报告 

        20161111日傍晚,董明珠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抢了“双十一”风头。公众方才知道,董明珠已于1018日被免。 

        “正能量”、“非阴谋论”的消息瞬间铺满互联网,看来准备相当充分。 

        正常的人事调整?没那么简单 

        关于董明珠被免职的原因,主流说辞有二:“国资委要求”和“参与员工持股计划”。 

        在中国,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通常在执行中会把握两个原则:尊重历史、避免“一刀切”。 

        尊重历史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历史原因造成的对新规的违反,网开一面,通常采取“新老划断”、“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处理。比如说董明珠在集团任期结束后不再担任这个职务,将来也不再安排同一人兼任。 

        二是分析问题的历史原因。由于功高震主,格力电器与大股东格力集团斗到了“杀红了眼”的地步,直到2006年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兼任格力集团董事长,才止歇了内斗。 

        2012年朱江洪退休,由董明珠兼任格力集团、格力电器董事长。珠海国资委安插到格力集团任副董事长的周少强只坚持了半年就狼狈下野。从历史来看,只有格力集团、格力电器的董事长高度默契甚或由同一人担任,双方才能相安无事。 

        避免“一刀切”也是国人的主流思维方式。比如对格力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应当尽量“维稳”而不是人为制造波动。 

        关于董明珠卸任,珠海国资委对媒体表示:“未来还将同步推进华发集团和海控集团的相关人事调整”。果然,有些企业的人事调整是可以放到未来的! 

        尽管“主动辞职”,但在“被辞职”10天后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怒斥道:“格力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做到今天,是靠你们吗?”此话似乎是对珠海国资委说的! 

        业绩增长乏力 

        2012年朱江洪退休之后,董明珠开始了“一个人的战斗”。2001年就出任公司总裁的董明珠毫无悬念地带领格力电器的空调业务高歌猛进。2013年,格力电器营收突破1000亿;2015年,格力电器在世界500强中居第385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率从2012年的7%提高到2015年的13%。对营收达千亿规模的巨型家电企业,净利润提高6个百分点是个奇迹,是产品升级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在经济不甚景气、行业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董明珠的成绩单颇为亮眼。 

 

        2015年,格力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年中,董明珠表示,放弃“全年增长200亿”的目标,转而声称“年底或许会有惊喜”。所谓的惊喜是净利润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按计划后退可以解释为“转移阵地”,意外的退却意味着败北。空调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高调宣传的格力手机成为“笑柄”,旁观者有理由怀疑她的创新能力。 

        威信受损、光环褪色,给董明珠2016年的“失位”埋下了伏笔。 

        董明珠阳谋、王石阴谋 

        在本质上,朱江洪、董明珠与王石的处境是相同的,即企业的创始人(或创始团队)不是大股东。不同的是,万科大股东华润对管理层的无条件支持到了姑息养奸的地步,这是王石的幸运,也是不幸。 

        与华润截然相反,格力大股东珠海国资委与朱江洪、董明珠斗了几十年,恩恩怨怨在《董明珠前门拒狼22年》一文中已经讲清。 

        正像文中所说的那样:“22年来,朱江洪、董明珠一直是三线作战:销售战线面对的是美的、春兰、海尔等强有力的对手;生产与科技战线,管理千亿规模的生产制造还要抓紧研发创新;第三条战线是与大股东格力集团凶险的缠斗,扫地出门、身败名裂、牢底坐穿什么都有可能。” 

        在复杂的局面下,董明珠、王石都在企业经营上取得了佳绩,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是董明珠没有刻意打压股价。 

        20167月虎嗅《为什么万科股价长期低迷》一文指出,2008年之后万科股价与业绩背离并且跑输大盘的重要原因是“画风大变”:2008年之前,万科每年把净利润的三、四成用于现金分红和高送转,是A股中少有的“良心企业”。 

        2007年为例:万科净利润为48.44亿元,拿6.87亿现金派发红利并按“106”的比例转增股本41.23亿,回报股东的成本合计达到48.1亿,相当于财年净利润的99.3% 

 

        2008年开始,万科变得“抠门”起来:没有转送股票、现金分红也仅占净利润的15%左右(2008年每股红利5分钱、20097分钱、20101毛钱……)。

        转增股本不需支付现金,却被股民把转送股视为天大的“利好”是股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此惠而不费的市值管理方法,万科先取后弃的动机是什么? 

        股价连续七、八年低迷;抛弃高分红、高送转;承诺的回购“不超过100亿”仅仅执行了1.6亿。在此背景下,诞生仅9个月的万科“事业合伙人”就拿下4.48%股权。若非宝能搅局,万科“内产人”将在两三年内替代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这正是“反向市值管理”的动机。 

        2012年执掌董明珠上位以来,格力电器累计分红将近256亿元。其中,2013年净利润74.46亿元,现金分红30.08亿元,股利支付率40.4%2014年、2015年股利支付率分别达到63.31%71.48% 

        格力电器替代万科成为A股最大方的上市公司。 

        拿这么多现金分红,董明珠也是有私心的: 

        第一步是增持格力股票。按照股权激励方案,逐步增持格力股票,5年间耗资约3000万元(2015年董明珠税前收入697.71万)。截至目前为止,董明珠持股已达4430万股。 

        第二步是拿分红。粗略统计,董明珠累计从格力电器获得现金分红2亿元。 

        第三步是加杠杆增持。董明珠拟以9.37亿元参与员工持股计划认购,个人持股比例将从0.74%升到1.3%,成为格力电器第四大股东。 

        王石登山、游学、泡未入流“明星”是私德,可以不论。但为MBO打压股价伤害股东利益,应当受到谴责。董明珠有私心但采取的是阳谋,到手的2亿分红只占256亿分红的1/128,获益最大的是股东(其中格力集团拿了46.6亿分红)。 

        银隆是董明珠的“深圳地铁”? 

        2016222日,格力电器宣布因“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816日,谜底终于揭晓:格力电器拟通过向“银隆新能源”全体股东发行股份收购标的公司100%股权,并谋划向含员工持股计划在内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根据817日披露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收购银隆新能源的对价为130亿元(发行价为15.57/股)。 

        此外,格力电器还计划向8名投资人发行6.4亿新股募集100亿元。其中,格力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包括董明珠在内的4698位员工、董明珠出资9.37亿元)、银通投资(银隆原第一大股东)分别斥资41.9亿、23.8亿和10亿元。格力集团掏出的钱与最近5年取得的分红相差不到5亿元。 

        收购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共计发行14.6亿新股。发行完成后,格力集团持股比例刚好维持在18.22%,仍为格力电器实际控制人(最终控制人为珠海市国资委)。银通投资持有3.48%、职工持股计划持有2.04% 

        合共持有银隆新能源46.31%8名主要股东,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2亿、10亿和14亿。 

        817日,交易获银隆新能源股东会批准;922日,交易获得格力电器董事会通过;但在1028日召开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收购银隆的议案以66.96%的赞成比获得通过,但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惨遭否决。 

        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董明珠于1018日因“正常人事调整”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与10天后股东大会否决募集配套资金议案有没有关系?免掉董明珠是否意味着格力集团要在股东会上投反对票? 

        第二,配套资金用于锂电池生产线建设、年产3.2万辆电动车专用车改造生产线、200MWh储能模组生产基地等项目。股东大会勉强以三分之二多数票批准收购,却否决了配套资金募集。好比批准买汽车却否决烧汽油。后续资金没着落,130亿买来的银隆能完成业绩承诺吗?银隆就是董明珠的“深圳地铁”,拟投9.37亿元认购说明其对收购的鼎力支持。 

        9.37亿大致相当于董明珠全部身家的4倍,说明她使用了杠杆;事成后持有格力1.3%股份也翻不起什么“浪花”,看来她没王石那么大的野心。 

        但银隆这个标的瑕疵不少,不想让董明珠如愿的人太多,结果就悲剧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宝胜股份、亨通光电处第一梯队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宝胜股份、亨通光电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宝胜股份、亨通光电,业绩在4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上上电缆、富通集团、江苏中天、上海起帆,业绩在100亿元到40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青岛汉缆、浙江万马、金龙羽等,业绩来100亿元以下。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汽车电子成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竞争呈三梯队

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汽车电子成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竞争呈三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智能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传统传感器制造商,主要包括安培龙、必创科技、四方光电等;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华润微、矽睿科技等,这些企业由半导体制造商延伸到智能传盛册领城;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以兆易创新等,这些企业主要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智能传感器领域。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按营业收入分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及得邦照明处第一梯队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按营业收入分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及得邦照明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智慧路灯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得邦照明,营业收入在4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勤上股份、华体科技等,营业收入在3亿元到4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度的企业为其他企业,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下。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绝缘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大量出局 山东玻纤招投标信息最多

我国绝缘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大量出局 山东玻纤招投标信息最多

从新成立企业来看,2019年我国绝缘材料相关企业成立数量达到19598家,2019-2022年,受疫情因素影响,行业内落后产能出清,中小企业大量出局,2022年我国绝缘材料行业新成立企业仅为598家。截至2025年3月11日,我国绝缘材料行业新成立企业为49家。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源光器件为主要市场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源光器件为主要市场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从新增企业注册量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为增长趋势,但到2024年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2024年我国光电子器件新增企业注册量为9.19万家,同比下降6.2%。

2025年03月27日
显示器行业:AOC斩获线上销额销量双冠军 戴尔稳居全球市场榜首

显示器行业:AOC斩获线上销额销量双冠军 戴尔稳居全球市场榜首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我国显示器细分市场中商用显示器销量占比最大,占比40%;其次是电竞显示器,销量占比25%。

2025年03月26日
光模块行业:数通、电信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本土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逐步上升

光模块行业:数通、电信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本土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逐步上升

算力的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光模块市场的发展。从市场规模来看,到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约为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了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华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华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从2.6万家增长至10.03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19%。截至2025年3月,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到37.69万家。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