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面板企业生存状况分析

        内容提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国产面板面对的市场形势只会日趋严峻,在日本整合内部资源、韩国步步紧逼的市场环境下,尽快突破关键技术,是中国面板行业成败的关键。

        随着行业陷入低潮,韩日、我国台湾地区面板巨头开始收缩投资,而中国大陆投资高昂的两大项目则已量产。


  “对华星光电、京东方两个国内高世代项目来说,现在的市场环境最困难。”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日前对媒体表示。


  他说,产业经营困难,来自日韩和台湾地区面板巨头的策略打击比以往更重。眼下,日韩、台湾地区面板厂正持续营造一种经营困难、大降价的氛围,无形中冲击着步入量产期的大陆企业。


  数据显示,2007至2008年,五大巨头的利润达到最高峰。三星面板同期净利达41.3亿美元,LGD约33.6亿美元,友达约30.2亿美元,奇美17.4亿美元,夏普约13亿美元。


  同期,中国大陆企业深陷困局。


  2006年,深圳市国资委直属的深超公司与TCL、创维等4家彩电企业成立聚龙光电,计划合建一条6代线,因各方资金筹集、规划方向不一,项目最终无果而终。


  “当时聚龙光电项目的技术供应方是夏普。”TCL集团一位人士透露,其他参与方退出后,深圳市政府、TCL继续与夏普商谈引进8.5代面板项目。


  没想到一谈谈了3年。2009年中,双方因专利费问题告吹。该人士说,夏普设有很多“霸王条款”,TCL方面根本无法承受。


  另一被耽搁的合作案则是京东方、上广电NEC与龙腾光电的“三合一”项目。2006年底,三方曾签协定,拟整合各自业务共同做大,次年6月底前达成目标。但不久遭遇三星、夏普及LGD各个击破,加上产业转暖,最后失败。


  3年后,上广电NEC破产,龙腾借壳ST太光上市搁浅。京东方尽力挣扎,多次增发落实了合肥、北京项目,但受困折旧压力,一直未真正赢利。


  6年过去,中国市场成了海外巨头盛宴。即便是拉动内需的“家电下乡”政策,几乎没有本土面板企业的油水。


  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液晶电视市场增速由最初90%迅速下滑至20%—30%。中怡康数据走势类似。


  外界预计,2011年全球出货增长有限,其中一路高歌的中国市场甚至会负增长。过去一季,巨头都将中国市场疲软列为业绩下滑的原因。


  看上去,刚投产的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8.5代线没赶上节奏。面板价已持续下滑16个月,巨头表示已达成本价,年中甚至低于成本。


  两大本土项目眼下处于量产爬坡期,明年上半年,京东方8.5代线将满产,华星光电明年底满产。但明年的面板和液晶电视市场不明朗。


  深超光电董事长于忠厚去年曾说,华星光电的投资比三星等晚了2到3年。如果再晚,巨头一降价,本土一投产就会亏损。


  产业链孱弱是另一风险。面板上游材料是玻璃基板、偏光片、彩膜和液晶分子,成本占面板总成本约80%。而它们主要掌握在三星与康宁合资公司、LG化学等海外企业手中。即使中国面板生产成熟,也无法从根本上拥有成本竞争力。目前彩虹、东旭、盛波等本土企业也在布局上游,但离自主很远。


  不过,李东生说,LG化学和旭硝子已积极配套华星光电,在中国设厂会转移部分技术。通过产品上市和技术人员流动,会将先进技术扩散到中国企业,带动上游材料环节本土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国产面板面对的市场形势只会日趋严峻,在日本整合内部资源、韩国步步紧逼的市场环境下,尽快突破关键技术,是中国面板行业成败的关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碳化硅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碳化硅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衬底和外延;中游为器件和模块制造环节,过程会经历晶圆设计、制造、封装等工艺流程;下游应用于5G通信、国防应用、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5年06月28日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我国传感器行业:压力传感器为最大细分市场 华东地区市场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645亿元,同比增长14.9%。

2025年06月28日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国内上市公司中国重工及海兰信业务覆盖海内外市场

市场规模来看,2023年全球声呐市场规模达到22.5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尤其表现突出,2023年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则达3.6亿美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我国激光器行业:光纤激光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规模以上产业园区数量最多

按增益介质的不同,激光器可分为光纤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其中光纤激光器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占比为51%;其次为半导体激光器,占比为17%;第三为固体激光器和气体激光器,占比均为16%。

2025年06月26日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锤镐行业:企业集中度较低 全球市场中德国博世和中国德硕产量排名前二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亚太地区为全球锤镐行业主要生产地,2024年锤镐产量约为2624万台,占比76.2%;其次为北美、欧洲地区,锤镐产量分别为251万台、456万台,分别占比13.2%、13.2%。

2025年06月25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眼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智能眼镜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眼镜上游眼镜零部件参与企业有明月镜片、万新光学等;关键元器件参与企业有瑞芯微电子、紫光展锐、中科蓝讯等。中游系统集成参与的企业有歌尔股份、创维数字、光弘科技等;终端制造参与的企业有立讯精密、亿道信息、华为、小米等。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三梯队分化明显 海康大华营收及净利润稳居第一

从细分市场来看,全球智能安防相关产品中视频监控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智能摄像头是主力产品,2023年占全球市场65%;其次是智能锁,2023年市场规模为53亿美元,市场占比26%;智能危险探测器占比9%。

2025年06月23日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增速放缓 中部和尾部市场企业竞争激烈

从参与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6月18日我国三元材料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939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645家、483家、290家、172家、156家;占比分别为21.95%、16.43%、9.87%、5.85%、5.31%。

2025年06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