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苹果中国代工厂工人度日艰难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

导读:苹果中国代工厂工人度日艰难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8月29日报道,美国一家长期关注中国劳工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再次剑指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美媒称,苹果在中国的代工厂工人生产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他们的雇主是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但是他们的工资却只相当于当地10年前的水平。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8月29日报道,美国一家长期关注中国劳工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再次剑指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加薪成变相减薪

       报道称,苹果公司位于上海一家代工厂中包装部的一位刘姓工人拿到5月份的工资单后发现,自己的税后收入是2950.64元,比以前少了。他觉得有些困惑,上个月公司不是刚给大家涨了300元工资吗,可这钱怎么越涨越少了?这家工厂隶属台湾和硕集团,近期为美国苹果公司组装iPhone6s智能手机。公司的口号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将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2020元调至2190元,增加了170元,时薪由每小时18元提高到19元。相应地,昌硕也将基层员工的岗位工资由原来的2020元提高到2320元,但是和那名刘姓工人一样,很多工人加薪后的实际收入反而少了很多。

       “这家采取了更为隐蔽的办法压榨工人,”总部设在纽约的劳工权益组织“中国劳工观察”说。

       2015年和2016年,“中国劳工观察”派出多名调查员以第一线工人的身份进入这家上海代工厂,并在十几名工人的协助下,秘密收集了2015份不同车间、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工资单,跨度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

       在对这些工资单进行大量比对研究后,“中国劳工观察”指出,尽管工厂从今年4月起提高了工人的基本工资,但是公司却通过削减福利,与工人分担保险等方式控制劳工成本。比如,这家工厂没有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为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此外,工人每月被扣除的社会保险超出了他们所应承担的比例。

       奖金和补贴方面,加薪前这家代工厂的工人平均每个月能拿到约700元,加薪后减少为300元。一位已经辞职的员工说,以往的280元的餐饮补贴在加薪后取消了,每个工人还要缴纳160元的住宿费。

       “不加班就等着饿死吧”

       报道称,2016年暑假,美国纽约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在这家代工厂做了一个月的“卧底调查”。

       这位希望匿名的学生说,工人平均每天上班10个半小时,加上吃饭、休息,一天要在厂里耗上12个小时。疲惫不堪的他提出希望“下早班”(每天工作8小时,不加班),结果受到分组长和大组长的百般刁难。

       “他们的策略就是拖你,把程序弄得很复杂,就是让你没办法下早班,”他说。

       一个星期后,他的申请依然没有得到批准,忍无可忍的他去厂里的员工服务中心投诉,结果工作人员压根没当回事。

       报道称,因为工资太低,绝大多数的工人对加班十分渴求。如果一个月或几个月没有加班,很多工人就会辞职。

       这家工厂的工人2015年9月和10月的工资单样本显示,加班收入占工人工资总额的42.4%, 83.8%的工人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

       报道称,并非每位工人都能如愿以偿地加上班。2016年3月,这家代工厂的维修部门63.3%的工人加班超过90小时,但是非维修部门员工的平均加班时间仅为14.3小时。

       南昌工程学院一位曾在这里实习的大学生在网上“吐槽”说:“当初面试官问我们对于加班这件事情怎么看?我们还傻不拉几地说只要公司有需求可以加班“神马”的。后来想想自己咋就这么幼稚呢?在上海这种地方给不到2000的工资,不加班就等着饿死吧。”

       然而即便是每个月加班90小时,工人到手的工资仅为4200元左右。如果赶上生产淡季,收入只有2000到3000元。

       这家代工厂的电话无人接听,记者继而联络其母公司台湾和硕集团,请他们回答有关社会保险和加班政策问题。公司投资人关系办公室邱小姐说,公司会议日程繁多,可能没有办法及时回复。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

       报道称,在遍布中国大地的苹果代工厂,每天都有新人进厂,每天都有工人离开。

       “我们认为这个根源是在苹果,不是在代工厂,”“中国劳工观察”执行主任李强说。

       “中国劳工观察”的报告指出,苹果公司控制着整个供应链的采购和人工成本,在iPhone的生产过程中,苹果直接采购的比例超过80%,并且提供生产设备。自从蒂姆•库克成为苹果CEO后,苹果要求供应商提高产能,同时每年减价5%到10%。中国劳工成为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减价的牺牲品。

       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发布了《供应商责任2016进度报告》。报告列出了苹果公司过去一年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进步,比如97%的供应商做到了全职员工平均每周工作55小时。

       这个数字低于苹果为供应商设定的每周60小时工时,却依然高出中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8小时的工时上限。

       “中国劳工观察”的李强说,苹果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多,因为2016年二季度苹果公司持有的现金为2315亿美元。苹果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善劳工权益。何况如果它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谁又有能力作出改善呢?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视频监控产业发展监测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信息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汽车电子成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竞争呈三梯队

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汽车电子成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竞争呈三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智能传感器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传统传感器制造商,主要包括安培龙、必创科技、四方光电等;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华润微、矽睿科技等,这些企业由半导体制造商延伸到智能传盛册领城;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以兆易创新等,这些企业主要通过收购等方式布局智能传感器领域。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按营业收入分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及得邦照明处第一梯队

我国智慧路灯行业:按营业收入分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及得邦照明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智慧路灯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洲明科技、欧普照明、得邦照明,营业收入在4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勤上股份、华体科技等,营业收入在3亿元到4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度的企业为其他企业,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下。

2025年04月08日
我国绝缘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大量出局 山东玻纤招投标信息最多

我国绝缘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大量出局 山东玻纤招投标信息最多

从新成立企业来看,2019年我国绝缘材料相关企业成立数量达到19598家,2019-2022年,受疫情因素影响,行业内落后产能出清,中小企业大量出局,2022年我国绝缘材料行业新成立企业仅为598家。截至2025年3月11日,我国绝缘材料行业新成立企业为49家。

2025年03月27日
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源光器件为主要市场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有源光器件为主要市场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从新增企业注册量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光电子器件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为增长趋势,但到2024年企业注册量有所下降,2024年我国光电子器件新增企业注册量为9.19万家,同比下降6.2%。

2025年03月27日
显示器行业:AOC斩获线上销额销量双冠军 戴尔稳居全球市场榜首

显示器行业:AOC斩获线上销额销量双冠军 戴尔稳居全球市场榜首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我国显示器细分市场中商用显示器销量占比最大,占比40%;其次是电竞显示器,销量占比25%。

2025年03月26日
光模块行业:数通、电信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本土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逐步上升

光模块行业:数通、电信为主要应用领域 中国本土厂商在全球市场占比逐步上升

算力的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光模块市场的发展。从市场规模来看,到2023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约为99亿美元,同比增长3.1%;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了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华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华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2020-2024年,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从2.6万家增长至10.03万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19%。截至2025年3月,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相关企业注册总量达到37.69万家。

2025年03月19日
我国半导体石英坩埚市场高度集中 美晶新材等本土企业正奋力追赶外企

我国半导体石英坩埚市场高度集中 美晶新材等本土企业正奋力追赶外企

‌半导体石英坩埚在半导体生产中具有多重作用,而随着我国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对半导体石英坩埚需求也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也逐渐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半导体石英坩埚行业市场规模为3.3亿元,同比增长13.8%。

2025年03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