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苹果中国代工厂工人度日艰难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

导读:苹果中国代工厂工人度日艰难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8月29日报道,美国一家长期关注中国劳工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再次剑指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参考消息网8月31日报道美媒称,苹果在中国的代工厂工人生产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他们的雇主是全世界最赚钱的企业之一,但是他们的工资却只相当于当地10年前的水平。

       据美国之音电台网站8月29日报道,美国一家长期关注中国劳工权益的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再次剑指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

       加薪成变相减薪

       报道称,苹果公司位于上海一家代工厂中包装部的一位刘姓工人拿到5月份的工资单后发现,自己的税后收入是2950.64元,比以前少了。他觉得有些困惑,上个月公司不是刚给大家涨了300元工资吗,可这钱怎么越涨越少了?这家工厂隶属台湾和硕集团,近期为美国苹果公司组装iPhone6s智能手机。公司的口号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将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2020元调至2190元,增加了170元,时薪由每小时18元提高到19元。相应地,昌硕也将基层员工的岗位工资由原来的2020元提高到2320元,但是和那名刘姓工人一样,很多工人加薪后的实际收入反而少了很多。

       “这家采取了更为隐蔽的办法压榨工人,”总部设在纽约的劳工权益组织“中国劳工观察”说。

       2015年和2016年,“中国劳工观察”派出多名调查员以第一线工人的身份进入这家上海代工厂,并在十几名工人的协助下,秘密收集了2015份不同车间、不同部门、不同工种的工资单,跨度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

       在对这些工资单进行大量比对研究后,“中国劳工观察”指出,尽管工厂从今年4月起提高了工人的基本工资,但是公司却通过削减福利,与工人分担保险等方式控制劳工成本。比如,这家工厂没有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为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此外,工人每月被扣除的社会保险超出了他们所应承担的比例。

       奖金和补贴方面,加薪前这家代工厂的工人平均每个月能拿到约700元,加薪后减少为300元。一位已经辞职的员工说,以往的280元的餐饮补贴在加薪后取消了,每个工人还要缴纳160元的住宿费。

       “不加班就等着饿死吧”

       报道称,2016年暑假,美国纽约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在这家代工厂做了一个月的“卧底调查”。

       这位希望匿名的学生说,工人平均每天上班10个半小时,加上吃饭、休息,一天要在厂里耗上12个小时。疲惫不堪的他提出希望“下早班”(每天工作8小时,不加班),结果受到分组长和大组长的百般刁难。

       “他们的策略就是拖你,把程序弄得很复杂,就是让你没办法下早班,”他说。

       一个星期后,他的申请依然没有得到批准,忍无可忍的他去厂里的员工服务中心投诉,结果工作人员压根没当回事。

       报道称,因为工资太低,绝大多数的工人对加班十分渴求。如果一个月或几个月没有加班,很多工人就会辞职。

       这家工厂的工人2015年9月和10月的工资单样本显示,加班收入占工人工资总额的42.4%, 83.8%的工人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

       报道称,并非每位工人都能如愿以偿地加上班。2016年3月,这家代工厂的维修部门63.3%的工人加班超过90小时,但是非维修部门员工的平均加班时间仅为14.3小时。

       南昌工程学院一位曾在这里实习的大学生在网上“吐槽”说:“当初面试官问我们对于加班这件事情怎么看?我们还傻不拉几地说只要公司有需求可以加班“神马”的。后来想想自己咋就这么幼稚呢?在上海这种地方给不到2000的工资,不加班就等着饿死吧。”

       然而即便是每个月加班90小时,工人到手的工资仅为4200元左右。如果赶上生产淡季,收入只有2000到3000元。

       这家代工厂的电话无人接听,记者继而联络其母公司台湾和硕集团,请他们回答有关社会保险和加班政策问题。公司投资人关系办公室邱小姐说,公司会议日程繁多,可能没有办法及时回复。

       权益组织:苹果公司应负主责

       报道称,在遍布中国大地的苹果代工厂,每天都有新人进厂,每天都有工人离开。

       “我们认为这个根源是在苹果,不是在代工厂,”“中国劳工观察”执行主任李强说。

       “中国劳工观察”的报告指出,苹果公司控制着整个供应链的采购和人工成本,在iPhone的生产过程中,苹果直接采购的比例超过80%,并且提供生产设备。自从蒂姆•库克成为苹果CEO后,苹果要求供应商提高产能,同时每年减价5%到10%。中国劳工成为供应商之间相互竞争减价的牺牲品。

       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公司发布了《供应商责任2016进度报告》。报告列出了苹果公司过去一年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进步,比如97%的供应商做到了全职员工平均每周工作55小时。

       这个数字低于苹果为供应商设定的每周60小时工时,却依然高出中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8小时的工时上限。

       “中国劳工观察”的李强说,苹果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多,因为2016年二季度苹果公司持有的现金为2315亿美元。苹果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善劳工权益。何况如果它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谁又有能力作出改善呢?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视频监控产业发展监测及十三五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信息来源:互联网,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OLED行业:全球市场三星以36%份额稳居榜首 中国市场正强劲增长 京东方份额排名第二

OLED行业:全球市场三星以36%份额稳居榜首 中国市场正强劲增长 京东方份额排名第二

全球OLED面板出货持续增长,为材料市场提供了坚实需求基础。2024年全球OLED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约为18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预计2025年出货面积将超过2000万平方米。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光电芯片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毛利率较高 且多家企业布局高端光芯片制造

我国光电芯片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毛利率较高 且多家企业布局高端光芯片制造

我国光电芯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华工科技和光迅科技均分布于湖北省,而国内高速光芯片龙头源杰科技坐则落于陕西地区。

2025年09月12日
我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超90% 宁德时代稳居榜首

我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超90% 宁德时代稳居榜首

全球市场来看,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及各国电力系统的建设需求,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超334GWh,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90%,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达301GWh。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光伏电池片产能、产量、出货量全球占比逾九成 通威股份出货量居首地位稳定

中国光伏电池片产能、产量、出货量全球占比逾九成 通威股份出货量居首地位稳定

出货量结构来看,N型TOPCon电池片是中国光伏电池片主流出货量类型。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占比69.4%,P型PERC电池片出货量占比20.2%。N型HJT电池片、N型xBC电池片出货量较小,占比分别为3.9%、2.5%。

2025年09月09日
半导体IP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内市场自给水平较低

半导体IP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内市场自给水平较低

从我国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半导体IP行市场规模约为171.3亿元,同比增长20.0%。

2025年09月04日
IC设计行业:国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豪威集团入围全球前十企业

IC设计行业:国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豪威集团入围全球前十企业

销售收入来看,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对IC芯片的性能和能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标准,这正持续激励并加速IC设计领域的技术革新。2024年我国IC设计行业销售收入达6460.4亿元,同比增长11.9%。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逐年下滑 CR3市场份额占比超40%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逐年下滑 CR3市场份额占比超40%

从参与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8月15日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共有3801家。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2021年之后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24家,2025年1-8月15日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16家。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油浸式变压器行业:12kV为主要产品 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

我国油浸式变压器行业:12kV为主要产品 市场整体集中度较低

按电压等级,2024年我国电压等级看油浸式变压器市场占比最高的为12kV产品,占比约为79%;其次为40.5kV产品,占比约为18%;第三为24kV,占比约为2%。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