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衡器制造业优秀企业广东海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竞争优劣势分析

         (一)公司的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智能组合秤、失重秤等自动衡器的研发,将技术创新放在企业发展首位。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建立了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构建了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积累了丰硕的研发成果。

         (1)完善的研发体系

         公司依据自身组织结构情况和行业特点,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业务情况的研发体系,该研发体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公司通过建立与产品研发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平台,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战略的新产品新技术,保障公司在行业中始终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第二部分是公司现有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生产转化,包括工艺技术、设备技术、测试与评价技术等基础研究,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及质量提升,以及对生产、质量和营销系统的技术支持。

         (2)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建设

         公司是我国较早专注于重力式称重技术研究的公司之一,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研发投入和研发团队建设。2013年至2015年,公司列支的技术研究费分别为802.51万元、806.96万元和787.5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平均超过了5%。

         公司2011年成立湖南向日葵,专门从事自动衡器软件技术的研发。截至2015年末,湖南向日葵总资产规模达2,415.95万元,主要是研发基地及相关设备,为公司的软件技术积累提供了有力保证。通过持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公司积累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发队伍。截至2015年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73人,占员工人数的19%,形成了包括市场调研、需求分析、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产品测试、售后技术服务方面的人才梯队。除自主研发外,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有效提升了公司技术研发的理论水平和前沿技术的储备,形成了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3)丰硕的研发成果

         经过多年持续的研发创新,公司掌握了完整的组合秤设计生产相关的技术工艺,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组装、调试与检验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掌握了A/D转换技术、模块化控制系统、三通道组合计算称重技术、输送带式组合秤重技术、动态抽料检测技术、料斗驱动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使公司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领先优势不断巩固。公司拥有国内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外观设计13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国外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外观设计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公司还拥有15项软件著作权。此外,公司还有24项涉及产品的在研项目,2项技术研发项目。

         2、产品优势

         (1)性价比优势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衡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价值前景评估报告

         与国外产品相比,公司产品在成本和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本方面,国内拥有较低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价格方面,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随着公司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增强,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品质量方面,公司针对大型客户定制的产品在速度、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综合考虑公司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公司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提高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

         (2)产品结构优势

         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性能提升,公司智能组合秤已发展为第2、2.5、3、3.5、4代系列多种型号的完整产品线,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客户的称重需求。公司产品涵盖二层6斗秤、8斗秤、9斗秤、10斗秤、12斗秤、13斗秤、14斗秤、16斗秤、18斗秤、20斗秤和24斗秤及三层带记忆斗的组合秤,广泛适用于食品、药品、化工消费品等行业,可以满足客户对于不同形状物料称重、称重精度、速度、噪音、防水防尘等方面要求,实现了对于各种物料的快速、连续、准确称重称量。同时,为了满足客户定量称重的衍生性需求,公司积极拓宽产品线,先后推出了重量分选机、金属检测器等产品,实现产品的连续准确称量、快速包装和重量检测、金属异物检测一体化。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智能组合秤、失重秤、重量分选机为主的产品结构,同时各类产品具有丰富的产品型号,拥有功能各异、规格不同的多种机型,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需求。3、品牌和客户优势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注重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品牌经营,通过全方位提升和优化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售后服务水平,打造国内自动衡器行业的一线品牌形象。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品牌受到行业和客户的广泛认可,产品已销往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已开始为国内外具有较高行业影响力的高端客户所使用,国内典型下游终端客户如徐福记、好想你枣业、三只松鼠、王老吉、康美药业等;国外下游最终客户包括卡夫食品(KraftFoods)、卡乐比食品(Calbee-Wings)、家乐氏(Kellogg’s)等。在合作过程中,公司还可了解与国外竞争对手在产品性能、服务水平、管理等方面的差距,从而使公司获得持续改进和创新的动力。

         4、生产管理优势

         自设立以来,公司注重从硬件平台建设、工艺流程完善、管理模式提升和员工观念更新四个方面持续推进产品制造体系的建立。公司按照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方案建立了一套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公司与经营相关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公司在迅速扩张的同时保证了有序、可控的经营。同时,公司引入金蝶K3系统,从计划、采购、制造到检验,有效整合企业的制造资源,为控制产品成本、保障产品质量提供支持。公司注重精益生产,对于大部分零部件通过自产实现,比如料斗等机械部件,对产品质量有较高保证;公司注重生产效率,通过储备一定量的半成品和在产品,大大提高了对订单的响应速度,对于标准产品,可以实现从下单至出库仅需1-3周的装配周期。

         (二)公司的竞争劣势

         目前公司业务正处于成长期,与国外大型自动衡器厂商相比,公司在品牌国际知名度、技术研发及相关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1、与国际知名公司相比,公司规模较小

         国际知名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完整的产品系列、深厚的技术储备和庞大的企业规模,在全球市场上具有明显规模优势,并且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本公司虽然在细分行业具有一定优势,但与国际品牌厂商相比,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系列仍需不断拓展,资金实力相对较弱。公司需要进一步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扩充生产线,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2、品牌推广力度不足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现有销售网络建设与业务人员配置情况已经难以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对公司在新产品推广速度与客户资源开发力度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公司受到人力资源与资金实力两方面的限制,在市场营销、品牌推广方面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对公司在进军新的市场领域时造成一定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电芯片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毛利率较高 且多家企业布局高端光芯片制造

我国光电芯片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毛利率较高 且多家企业布局高端光芯片制造

我国光电芯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华工科技和光迅科技均分布于湖北省,而国内高速光芯片龙头源杰科技坐则落于陕西地区。

2025年09月12日
我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超90% 宁德时代稳居榜首

我国储能电芯出货量在全球占比超90% 宁德时代稳居榜首

全球市场来看,得益于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及各国电力系统的建设需求,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超334GWh,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在全球市场占比超过90%,中国储能电芯出货量达301GWh。

2025年09月11日
中国光伏电池片产能、产量、出货量全球占比逾九成 通威股份出货量居首地位稳定

中国光伏电池片产能、产量、出货量全球占比逾九成 通威股份出货量居首地位稳定

出货量结构来看,N型TOPCon电池片是中国光伏电池片主流出货量类型。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占比69.4%,P型PERC电池片出货量占比20.2%。N型HJT电池片、N型xBC电池片出货量较小,占比分别为3.9%、2.5%。

2025年09月09日
半导体IP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内市场自给水平较低

半导体IP行业:全球市场集中度较高 国内市场自给水平较低

从我国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半导体IP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半导体IP行市场规模约为171.3亿元,同比增长20.0%。

2025年09月04日
IC设计行业:国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豪威集团入围全球前十企业

IC设计行业:国内企业数量持续增长 豪威集团入围全球前十企业

销售收入来看,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对IC芯片的性能和能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标准,这正持续激励并加速IC设计领域的技术革新。2024年我国IC设计行业销售收入达6460.4亿元,同比增长11.9%。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逐年下滑 CR3市场份额占比超40%

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逐年下滑 CR3市场份额占比超40%

从参与企业来看,截至2025年8月15日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共有3801家。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2021年之后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持续下降,到2024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24家,2025年1-8月15日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16家。

2025年09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