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3年中国水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国内十强供应商企业介绍,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受水资源污染严重等环境压力、政府政策引导、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化等因素的推动,未来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污水处理量将有较大规模增加。
中国报告网在发布的《中国水务行业银行信贷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12-2016)》中提到,① 用水需求总量持续平稳增加,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污水处理设施将掀起升级改造潮,再生水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海水淡化逐渐成为水务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同时受我国城市化、工业化驱动因素和节水技术进步、居民节水意识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在 2030年我国城市化基本完成前,城市用水需求量将处于持续平稳增加趋势。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率和处理量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受水资源污染严重等环境压力、政府政策引导、水价改革进一步深化等因素的推动,未来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污水处理量将有较大规模增加。
十二五 期间, 城市水务行业投资额将达到10 000 亿元, 其中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投资需求为7 000 亿元,污水再生利用投资达到 3 000 亿元。 到2015 年我国新建污水厂处理能力将达到 9 000 ×104m3/ d,污泥处理能力达到 4.7 × 104m3/ d,新增污水处理管网达到 20 ×104km。
再生水厂将是十二五期间的另一个建设重点。 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爲( 征求意见稿) 提出,在缺水少水的地区,应大力发展再生水回用技术,2015 年全国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要达到 10%。 十一五再生水利用投入102 亿元,十二五预计为 280 亿元,增幅高达 174.51% ,再生水厂将迎来建设高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山东等严重缺水省市已将海水淡化作为弥补淡水短缺的重要手段。 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相关设备性能的不断提高,将降低海水淡化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海水淡化将成为我国水务行业新的投资热点。
② 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进入全面改革期,将继续深入和推进。 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浪潮由两大动机推动: 一是吸引资金,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投资需求,仅靠政府力量难以满足; 二是提高水业运营效率,实现水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城市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和深化: a.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鼓励外资、民营资本参与水务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b. 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和规范的合同来约束各方的责任和权力; c.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体系,在水质、水价、服务等方面强化监管,确保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③ 投资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未来水务行业的投资主体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2002 年,我国出台了爯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爲,正式开放水务等公用行业。 水务行业以其经营的垄断性、稳定的现金流和投资回报、较低的投资风险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国外资本、民营资本投入其中。 外资水务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外资、国企、民营等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以威立雅和苏伊士为代表的外资水务巨头,以首创股份、创业环保为代表的投资性水务公司,以深圳水务集团、北京排水集团为代表的国有水务集团以及以金州环境、桑德环保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的四大竞争主体。
由于水务行业关系民生,价格不能完全由供求决定,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国有水务股权转让的监管力度加强,因此外资的进入短期内很难全面放开,而民营资本因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很难独立获得市场准入资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水务行业的主要投资主体为资金实力雄厚、水产业链完整和融资渠道畅通的国有( 控股) 企业。
④ 水务与资本市场加速融合,以 BOT 为代表的特许经营模式是水务行业采取的主要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水务企业纷纷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和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大量资金。 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爲政策的出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国内水务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加速融合,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通过私募基金渠道进入水务行业。
我国水务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由国有独资垄断经营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变,传统的国有垄断模式被打破,水务行业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水务项目特许经营主要有委托运营、BOT 和 TOT 三种方式,其中 BOT 模式对政府而言,能够实现项目开发而不需要政府负责项目的投资和债务负担,对建设和运营企业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 BOT 模式由于实现了社会资本对政府投资资金的替代作用,弥补了因城市化而对水务行业产生的巨大投资需求,未来依然成为水务行业特许经营的主流。
⑤ 水务行业管理体制由分部门分割管理向水务管理一体化体制转化将进一步深化。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分部门管理,供水、排水和污水、中水回用等产业链条多头分割监管,产业组织和运营效率低下。 水务一体化改革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使多龙管水变成一龙管水; 促进了城镇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防洪工程建设从区域上通盘考虑; 使水资源处于统一的系统调度之下,供水被纳入水务统一管理中,促进了水源与供水设施的有效衔接; 促进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调度,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扩大了供水能力和服务范围,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深圳、上海、北京、浙江和四川等省市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目前水务体制改革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各地改革不同步,存在上下级管理体制、机构和职能不对口等问题,因此水务管理一体化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
⑥ 未来水价将逐步上调,水务行业的盈利水平将逐步改善和提高。
从我国水资源的稀缺性及供水企业运营成本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水价仍然很低,不能充分体现水资源的价值和保证企业获得合理的回报。 截至 2012年 2 月,我国 36 座大城市平均供水价格为2. 05 元/m3( 不含污水处理费、水价附加等) ,平均污水处理费用为 0. 78 元/m3; 从水价的绝对价格比较,中国终端水价不到美国、巴西水价的 1/2,德国、日本、香港的 1/10。 水费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为 0.6% ,低于世界 2% 的平均水平。
从全球范围来看,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水价衡量指标,全球范围内的水费收入比一般为 2% ~ 5%,我国住建部在爯城乡缺水问题研究爲中明确指出,为促进公众节约用水,水费比达到 2. 5% ~3%为宜。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将保持较快增幅。 长期来看,水价的上涨空间较大。
2012 年 2 月,广州市公开自来水成本,并提高供水价格和实施阶梯性水价。 截至目前,全国 36 座大中城市中,已超过 10 座城市实行了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 在供水成本公开成为常态以及阶梯水价逐步落实后,水价改革步伐可能进一步加快。
虽然水价上涨预期相对明确,但水务行业的公用事业特征决定水价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水费支出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短期内大幅调升水价势必会影响到部分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 2009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爯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爲,要求: 合理把握水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 在水价矛盾积累较大的地区,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分步到位; 综合考虑当地各类用水的结构,逐步提升现行城市供水价格。
随着水价总体价格的逐步调高,水务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逐步改善和提高。21 世纪被称为水的世纪,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水务行业以其具有的巨大的市场规模、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水价上调带来的良好投资回报,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最快和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2013中国水务行业十强供应商企业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数据研究中心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