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17-2022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利丰曾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但最近几年,面对新时代科技、市场环境的冲击,利丰净利润连续大幅下跌。从2011年1月至今,利丰市值从2050亿港元的顶峰暴跌86%至276亿港元,今年2月被剔出港股蓝筹股行列。
在过往的百余年历史中,利丰曾三渡难关、化风险为机遇,而如今,利丰却在困局中越陷越深。有分析认为,利丰虽努力拥抱改变,但世界比它变得更快。利丰兴衰的背后有行业、历史共性。
百年老号
香港利丰集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出口贸易商号之一。1906年,冯柏燎和李道明在广州创立了利丰的前身利丰行,这是中国第一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华资商行。据《香港华资财团》一书记载,创始人冯柏燎精通英语、勇于创新,生意蒸蒸日上。
利丰初期只从事瓷器及丝绸生意,后来增添了竹器、玉石、象牙、手工艺品等商品。今日的利丰,已是一家拥有利丰贸易、利亚 零售 公司、利和集团、利邦时装等多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
三渡难关,化风险为机遇
在过往111年的历史中,利丰曾三次遭遇难关,但利丰都化险为夷,并抓住了历史转折的机遇。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时局动荡,冯家为分散投资,冯柏燎派三子冯汉柱来香港设立分公司。战后,利丰的香港分公司伴随香港一同快速崛起,从出口商转型为入口商及转口商。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制造业崛起,利丰的传统业务被迫转型。此时的利丰开始涉足制造业,成为当时香港其中一家大型成衣出口商,生意范围越来越广,其后更是以洋行身份上市。到80年代,随着中国大陆制造业迅速增长,利丰再度抓住机遇,发展成为强大的中间商,将欧美零售商和生产商品的工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到了90年代,香港出现信心危机,上市后的利丰集团也步入低潮。此时,冯汉柱两个儿子——如今利丰荣誉主席冯国经及主席冯国纶,把公司私有化,继而包装成全球最大的出口商,于1992年再度上市,并被列入蓝筹股行列,此时的利丰也到达最鼎盛时期。
百年之际遭遇严峻挑战
所谓“盛极必衰”,公司的顶峰时期往往是急速下滑的前奏。
在利丰迎来百年历史的重要节点,全球电商强势崛起,大幅改变了跨国品牌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模式,也严重威胁中间商的地位。连接工厂与买家的网站出现后,利丰越来越多的客户转向直接与供应商签订合约。
据多家媒体消息,沃尔玛逐步增加直接从工厂采购商品的数量,并不断收回此前包给利丰的多项业务,削减订单。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零售业陷入长时间萎靡。与此同时,Zara和Hennes&Mauritz等时尚品牌兴起,与亚马逊一类的互联网巨头一起改变了零售行业规则。利丰在应对行业的变化时“措手不及”。
有分析认为,科技的进步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零售商与品牌商跳过中间商,直接与工厂合作的难度大幅降低,以利丰为代表的中间商因此被边缘化。
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Poor's)分析师Lillian Chiou向金融时报表示:“过去几年,利丰的经营业绩糟糕,表明其在适应全球零售业变革时竞争力衰退。”
业绩和市值客观地反映了利丰在遭遇挑战后的困境。2011-2016年,利丰公司营业额下跌16%至167亿美元,净利润从6.81亿美元大幅下跌至2.58亿美元。另外,从2011年1月至今,利丰市值从2050亿港元的顶峰暴跌86%至276亿港元。市值不足300亿元的利丰,被剔出港股蓝筹股的行列。
利丰在变,但世界变得更快
实际上,利丰并非僵化呆板的公司,相反,历史上利丰都是以“善于对商业环境变化作策略性改变”而著称。
对于互联网的冲击,利丰其实早在2000年时已留意到,当时的利丰总经理冯国纶经常提及利用互联网帮助公司发展。他还以上世纪80年代的传真机为例,强调利丰应对技术冲击的方法。冯国纶曾指出,80年代传真机开始流行,有老员工担心客户会使用传真机直接采购,从而扼杀利丰作为中间人的价值,但事实并没有。同样的,只要继续做好替客户增值的固有角色,用好互联网,百年老店利丰就不会被淘汰。
为避免依赖少数客户,利丰大举收购同业公司扩大客户基础;据英国金融时报,在2008年到2012年期间,利丰斥资约50亿美元,进行了33宗收购。此外,利丰接连取得多个品牌销售权,由幕后走到台前。
在此期间,利丰的第四代接班人上台,将改革的脚步延续。2014年,时年40岁的冯裕钧升任利丰行政总裁,成为利丰第四代领导人。资料显示,冯裕钧拥有哈佛文学学士、东北大学会计硕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还是在美国登记的会计师。
但这样一位高材生接手利丰后,面临的却是主要客户业务一再流失、电商兴起抢市的严峻考验。冯裕钧上任后,砍掉部分亏损业务,减少公司的收购行动,同时扩大工厂检查、物流配送等客户服务,拟定了进军缅甸等低成本市场的计划。
遗憾的是,多年的改革并未将利丰带出困局。利丰2016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额167.61亿美元,同比减少11%,净利润2.58亿美元,同比大幅减少42.47%。这已经是利丰连续四年净利润下跌。利丰2015、2014、2013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1、5.39、6.12亿美元。
对于利丰改革失败,有分析认为,利丰虽努力拥抱改变,无奈世界比利丰变得更快。
对于当前利丰的,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的分析师Chelsey Tam直截了当地对媒体表示:利丰“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利丰兴衰背后的行业共性、历史共性
在利丰由盛转衰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实体经济在互联网时代遭遇挑战的行业共性,以及百年企业“盛极必衰”的历史共性。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着以下严峻挑战:
1、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加大。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不健全、传导路径不畅通,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金融、房地产及其他虚拟领域的快速膨胀和过度投机行为,侵蚀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
2、实体经济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随着工业化迅速推进,要素价格持续上升,实体企业综合生产成本快速上升。能源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偏高;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企业税负重;融资成本高。
3、实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不足,这是造成实体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意愿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研发投入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
4、市场需求明显减弱。外需持续萎缩、有效需求不足。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明显衰退,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全球贸易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总体偏弱。
利丰是实体经济的代表性企业,上述这些问题,利丰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遇到。
此外,百年企业“盛极必衰”似乎也成为历史共性。从已经消失的安然、世通,到金融危机中倒闭的雷曼兄弟,再到近年来各种麻烦缠身的丰田、BP,许多历史悠久的大企业都面临共同的难题。
有学者曾提出,处于成功巅峰的企业会因为过度自信、收益递减和丧失目标三种因素导致失败,过去越成功的战略可能越容易失败。
熟悉利丰的人士也曾向媒体指出,“像许多在亚洲的家族企业一样,利丰做得很好,而且很大,但是老一辈掌管公司的时间太久,这使得新一代人难以进入、难以改革。”可见久远历史对利丰的影响并非全是正向的。
面对百年利丰今日之危局,观者不禁一声叹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