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PEEK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材料价格趋于下降

        PEEK (聚醚醚酮)是一种具有耐高温、自润滑、易加工和高机械强度等优异性能的特种工程塑料,可制造加工成各种机械零部件,如汽车齿轮、油筛、换档启动盘;飞机发动机零部件、自动洗衣机转轮、医疗器械零部件等。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PEEK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从全球来看,2018年全球PEEK (聚醚醚酮)迎来需求高峰,市值破八亿大关,升至8.31亿美元。目前而言,欧洲仍是全球PEEK交易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对PEEK的需求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人们对PEEK这一工程塑料认知的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对这一塑料的需求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13-2018年全球PEEK材料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PEEK的市场欧洲占48%,美国占41%,亚太地区约占6%,其他地区约占5%。

2018年全球PEEK材料需求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2011-2018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中,2011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为1274吨,到2018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增长到2601吨;2011-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33%。

2011-2018年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由于PEEK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许多特殊领域可以替代金属、陶瓷等传统材料,使之成为当今最热门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电气和医疗机械等领域。

PEEK应用分布格局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PEEK特性及用途

应用领域

特性

用途

航空航天

耐水解、耐腐蚀、阻燃性好

飞机及火箭发动机的许多零部件

汽车行业

耐摩擦、耐高温、易加工

发动机内罩、汽车轴承、密封件和刹车片等

工业领域

机械性能好、耐高温、耐磨耗

压缩机阀片、活塞环、密封件等

医疗机械

耐水解、耐腐蚀、抗蠕变

各种需高温消毒的医疗设备和人体骨骼材料

电子电气

耐高温、电气性能好

理想的电绝缘材料和结构材料

资料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进行PEEK技术研发,并在90年代初投入小批量商品化生产,“九五”期间长春吉大高新材料公司完成工业中试生产。经过近20年的工作,吉林大学特种工程塑料研究中心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EK树脂合成路线,树脂主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而原料和设备全部立足于国内,降低了生产成本。2002年底长春吉大高新材料公司投资1亿元建成一期300吨/年聚醚醚酮装置,二期500吨/年聚醚醚酮项目已于2003年底建成投产,从而打破了Victrex公司独家垄断的局面。2011年,中研股份实现产业化,聚醚醚酮年产能达1000吨。

 PEEK主要生产企业竞争优势对比 

生产商

技术水平及特点

生产能力

研发能力

威格斯

亲核取代合成,开创了PEEK新的合成路线,产品性能稳定

7000

拥有较为强大的专业工程师队伍,积极与相关应用行业进行合作,应用领域研发投入力度较大

赢创德固赛

亲核取代合成,以技术合作的形式收购了吉大的合成技术,结合自身的研发实力进行生产

500/

Evonic集团主营业务并非高性能聚合物,研发团队主要依靠吉大特塑的根基在进行

苏威

亲核取代合成,技术先进,产品稳定,销售网络广泛

2000/

采用亲核取代的方式进行PEEK的合成,功能化方面研发能力强

吉林中研

亲核取代合成,工艺稳定,控制精准,产品性能接近威格斯标准,目前产品已经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1000/

公司积累了近十年的聚合和改性能力,与石油、汽车、电子等行业已有成熟的研发

吉大特塑

亲核取代合成,延续了吉大特塑中心的固有合成线路

800/

研发主体为吉大特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试验及表征反面拥有较强的能力

资料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在国际市场上,标准级PEEK售价一般为35-40美元/磅,过高的价格限制其应用范围。国产PEEK由于原料和设备全部立足于国内,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国产PEEK的市场售价可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产PEEK投产后,很快实现了替代进口,占领国内市场。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还带动了国内PEEK树脂制品行业的发展。

        由于聚醚醚酮本身的研制和生产是受当时军备竞赛的大环境所推动,投产的目的也是单纯的满足军工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醚醚酮这种材料由原有的1000元每公斤下降到现在500 元每公斤。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完全达到了广泛应用的效果。

PEEK材料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

        虽然PEEK树脂在我国实现了批量生产,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且售价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现价,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也要看到,国产PEEK树脂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PEEK在实现产业化的同时,应密切注视国外研发趋势和动向,加快PEEK的生产与应用研究,或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使我国PEEK产品及早进入国际市场。 

资料来源:中国化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LX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我国成为全球碳酸锰主要生产与消费国之一 非工业级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023年我国碳酸锰行业在下游需求増长以及锰矿供给减少等因素影响下,市场规模增长至66.23亿元,2024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3.82亿元。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我国再生塑料行业逐步进入有序发展期 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再生塑料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持续受到高度重视,2023年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市场规模为834.84亿元,虽然市场规模整体下降,较2021年下滑54.9亿元,但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2024年11月20日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环保趋严下车用领域成我国尿素行业增长点 目前市场企业较为分散

2024 年上半年国内尿素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国内尿素产量呈增长状态。2024 年1-6月,国内尿素产量 3343万吨,同比增长7.9%。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我国已成全球分离膜重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业呈现差异化竞争局面

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高质量、高性能气体分离膜的需求持续增长。2019-2023年,中国分离膜行业市场规模从426亿元增长至560.31,增长率显著超过全球市场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海水淡化项目的不断增加、淡水需求的增加、饮用水短缺问题的加剧,以及工业领域对高效、环保气体分离技术的迫切需

2024年11月13日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我国催化剂行业:产需规模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 本土企业仍需发力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催化剂的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催化剂产量达到229.6万吨,2024年上半年为115.5万吨,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市场对催化剂需求的不断增加。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我国辣椒碱行业:产需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总体分散竞争程度高

辣椒碱的应用领域继续拓展,除了传统的食品、医药领域外,还开始涉足护肤品、化妆品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天然、健康、安全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辣椒碱作为一种天然生物碱,其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辣椒碱行业市场规模从124.19亿元增长到了145.19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可降解塑料行业:“双碳”背景下将迎新发展契机 外资企业技术占据领先地位

受益国家政策推动,2019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79.31亿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政府推动可降解塑料渗透进一步上升,2020年以来随着部分厂家产能扩张,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保持稳步上升,到2023年超过172亿元。

2024年11月04日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我国OCA光学胶行业领域应用不断拓展深化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国产化趋势明显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医疗器械、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OCA光学胶的需求持续增长,使得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3年我国OCA光学胶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4.11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53.36亿元。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