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涂覆隔膜行业主要涂覆方式及涂覆工艺对比分析(图)

        涂覆方式多样,灵活性大 

        隔膜涂覆在技术上难度不高,使用凹版辊涂、浸涂、窄涂或喷涂等方式,国内主流厂商和大量代工厂都能够实现,一些电池厂如比亚迪、国轩高科也开展了自己的涂覆业务以完善本身的产业链结构。 


        凹版辊涂工艺是目前常用的涂覆方法,微凹版辊将浆料从浆料盒中带出,由定厚刮刀刮下多余涂料,然后在压力下涂覆到隔膜上。这种方法原理比较简单,凹版辊凹槽容量容易控制,产品精度较好。缺点是由于高硬度的氧化铝陶瓷颗粒作用,网纹辊容易磨损,会导致连续涂覆过程中涂层逐渐变薄,需要更换新辊;涂覆目标厚度改变时就需要更换辊,不能灵活调节。 
窄缝挤压涂覆,简称窄涂,是通过一定压力将浆料从挤压嘴挤出涂覆到隔膜上的工艺,涂层厚度由挤压嘴缝宽和计量泵控制。这种工艺适用粘度范围广,产品精度好,可涂覆薄层,涂覆速度高,但挤压嘴的维修相对困难。 

 
图:凹版辊压涂覆和窄缝挤压涂覆方式示意图

        浸涂的基本原理是将隔膜浸泡到一定浓度的浆料中一定时间,取出后晾干或烘干,在隔膜表面得到一定厚度的涂层。这种方法的原理和操作简单,但厚度控制相对较难。 
  
图:浸涂法示意图
 

        静电纺丝法是通过电场力将浆料喷涂到隔膜上的工艺,给浆料带上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浆料突破表面张力,形成纳米丝喷射向隔膜。这种工艺有适用材料范围广,操作方便,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纤维丝均一性好,产率高等优点,但存在结晶度、取向度小,机械性能、力学性能差的缺点,需要通过热处理、共混等改性方式优化。

图:静电纺丝法示意图
 

        据调研,涂覆工艺的损耗主要发生在分切步骤上,该步骤在工艺流程上的顺序因企业选择而异。例如上海恩捷使用的产线规模较大,采用先涂覆后分切的流程;鸿图隔膜的设备较小,采用先分切后涂覆的流程,两者主要损耗均在分切段,损耗量与分切次数相关。目前国内的隔膜涂覆厂商在涂覆损耗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与企业工艺的成熟性有关。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隔膜行业发展格局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涂覆加工的设备目前基本需要进口,供给稳定,设备紧凑成套,一条产线需要投入 150-200 万元,产量约 400 万平米/年,对于同时具备基膜生产和涂覆加工能力的企业,一般每条基膜产线需要配套 10 条涂覆产线。涂覆隔膜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浆料、设备折旧、人工、能源等,其中浆料是最为主要的成本。 

        以上的几种方法中,隔膜涂覆厂商大多采用凹版辊涂方法,原因是凹版辊涂的加工速度、精度均较高,工艺成熟,同时辊的加工、维护相对窄涂简单,成本较低。窄涂往往也被选作优选方案,因为该工艺精度高,加工速度快,粘度灵活性大,但窄涂的挤压嘴加工、维修相对困难,成本相对较高。 

        油性 vs 水性,各有优势 

        涂覆工艺根据浆料的区别可以分为水性涂覆和油性涂覆,两种工艺各有优势和缺点。 水性涂覆的浆料溶剂使用去离子水、乙醇、丙三醇等极性溶剂,使用后无需回收,环境污染小。但由于隔膜本身存在亲油性,会导致产品的均匀性和粘附性下降,产品可能出现透光点(涂覆厚度太薄)和暗点(涂覆厚度太厚),水性涂覆隔膜价格和产品定位相对较低。 

        油性涂覆的浆料使用油性溶剂,如丙酮、NMP。该工艺中溶剂与粘结剂和隔膜本身亲和性好,产品的均匀性和粘附性较水性涂覆隔膜优秀,也更能减少透光点和暗点的发生,但油性溶剂价格高,污染较大,需要回收,成本较高,因此油性涂覆隔膜通常定位中高端。

表:水性涂覆和油性涂覆比较
 

        对于这两种涂覆工艺,目前国内主流涂覆厂商均在技术上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对工艺的选择往往取决于对成本、产品定位和下游需求的考虑。国内下游电池厂通常会根据电池性能要求和价格选择水性涂覆,而国外知名厂商,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往往倾向于使用油性涂覆隔膜。 

        成本方面每平米水性涂料的成本在 1 块钱左右,不同的配方会有一定的价格波动,最多到 1.5 元;油性涂料成本,每平米 2 元多,溶剂成本较高,占了总成本很大一部分。主要原因是水性涂料的溶剂是水,较为便宜,对废气的处理成本较低。 

        对于一些特殊要求,采用油性和水性工艺相结合应用的方式。例如一些涂覆隔膜对孔隙率有一定要求,厂家就可能通过造孔工艺来满足需求:油性涂覆工艺,在浆料中按一定小比例添加造孔剂如水、乙醇、正丁醇、PVP 等极性材料,这些材料不溶于油性溶剂,分布相对集中,在涂覆完成后可以通过水洗溶解去除,留下孔道。 
  
图:利用 PVP 造孔剂造孔的隔膜电镜图片
 

        使用造孔剂造孔能极大提升涂覆隔膜的离子迁移率,改善导电性能,但会降低其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对于上述的几种极性材料,PVP 造孔隔膜抗拉伸能力最强,乙醇、正丁醇造孔隔膜次之,水造孔隔膜力学性能最差。 

        水性和油性涂覆的使用取决于下游电池厂商的需求和应用场景,一定时期内两种技术将并行发展。未来随着三元动力电池占比的上升,湿法涂覆隔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从而降低风险。而成本的持续下降,也使得涂覆隔膜被大多数锂电池企业所接受,使用比例将越来越高。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电子半导体为最大应用领域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我国特种气体行业:电子半导体为最大应用领域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随着技术的发展,下游电子半导体、化工、食品等行业需求增长加上政策支持,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到2022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09亿元,同比增长19.59%;预计到2025年我国特种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501亿元。

2024年08月30日
我国磷酸二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企业方面云天化产能占比最大

我国磷酸二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企业方面云天化产能占比最大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我国磷酸二胺市场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我国磷酸二胺行业CR2市场份额占比为43.50%;CR5市场份额占比为69.62%,接近70%。

2024年08月22日
我国碳酸钙行业:重质碳酸钙为市场占比最大细分产品 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我国碳酸钙行业:重质碳酸钙为市场占比最大细分产品 企业竞争较为激烈

从结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碳酸钙中重质碳酸钙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数据显示,在2022年我国碳酸钙结构分布中重质碳酸钙产量约为3000万吨,占比达到了83.8%;而轻质碳酸钙产量约为580万吨,占比只有15.7%。

2024年08月15日
我国水性印花胶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长联科技市场占比相对较大

我国水性印花胶浆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长联科技市场占比相对较大

市场份额来看,我国水性印花胶浆行业龙头企业是长联科技,2022年市场份额达到11.5%左右;位于第2-4位的是聚合辐化、盈丰泰、德采化工、彩韵新材,市占率处于1.5%-3%之间。

2024年07月29日
我国溶解浆行业产量持续下降但成交额回升 企业方面亚太森博产能占比最高

我国溶解浆行业产量持续下降但成交额回升 企业方面亚太森博产能占比最高

溶解浆具有良好的纤维素含量、可纺性和较低的杂质含量等特点,主要用于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薄膜或其他纤维素衍生物产品。从产量地区来看,溶解浆主要分布在北美、南非、巴西等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产量占比最高的地区是印度尼西亚,占比为27%。

2024年07月22日
我国乳酸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第一梯队仍以外资企业为主

我国乳酸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第一梯队仍以外资企业为主

从企业情况来看,当前我国乳酸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多,截至2024年7月9日,我国乳酸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4884家,其中企业注册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台湾省、上海市;企业注册量分布为585家、452家、281家、217家、193家;占比分别为12.0%、9.3%、5.8%、4.4%、4.0%。

2024年07月12日
精细化工行业:全球发明专利占比最大 国内多家上市企业营收逐年增长

精细化工行业:全球发明专利占比最大 国内多家上市企业营收逐年增长

专利类型方面,2022年全球有5.4402万项精细化工专利为发明专利,占全球精细化工专利申请数量比重最大,接近70%;精细化工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过1.5万项,外观设计型专利数量仅7000项左右,二者分别占全球精细化工专利申请数量的21.12%和9.50%。

2024年07月10日
我国润滑油行业:山东省企业注册量最高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我国润滑油行业:山东省企业注册量最高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位于行业第一梯队

润滑油主要起润滑、冷却、洗涤、密封、防锈和消除冲击载荷等作用,主要应用于汽车、机动车发动机、工业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和业机械等领域。从产量来看,近些年我国润滑油产量基本为稳定趋势,到2023年我国润滑油市场规模约为1215.05亿元,同比增长3.13%;产量约为709.47万吨;需求量为718.44万吨。

2024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