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软件行业优秀企业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竞争优劣势

         导读:中国软件行业优秀企业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竞争优劣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能够熟练运用行业内一些成熟的基础技术,具备了通过不同开发语言与开发技术构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软件产品的技术支撑能力。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安全软件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公司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能够熟练运用行业内一些成熟的基础技术,具备了通过不同开发语言与开发技术构建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软件产品的技术支撑能力。

         在此基础上,公司构建了符合自身生产需要的“公共信息服务支撑平台”,使公司具备了对已有技术进行二次开发、管理、应用、整合的能力。通过运用该支撑平台,公司能够实现不同人员配置、不同开发环境下复杂业务系统的快速构建。平台通过应用整合框架,对各种应用在组织架构、界面、数据、业务及授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实现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无缝衔接;同时平台也整合了公司多年来各个业务领域的不同应用系统,可供开发人员随时调用。因此,公司能够快速便捷地实现已有产品技术的升级转化,在专业细分领域的开发流程和成本控制具有优势。

         公司在应急领域、电子政务领域和金融信息化领域具备一系列涉及云计算、物联网、空间信息、融合通信、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智能分析等的专业化应用技术,这些技术是公司通过长期业务活动所积累的经验转化而来。相对于一些通用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能够直接影响公司产品的功能和效用。专业化的应用技术完善了公司产品的功能,是公司提供智慧应急、智慧政务和金融信息化三大业务领域 IT 综合服务的重要保障。

         2.客户资源优势

         (1)客户质量

         公司拥有广泛、优质的客户资源,公司智慧应急、智慧政务和金融信息化三大领域的产品决定了其客户主要为各级党政机关等相关政务部门和金融企业。这些客户资信状况良好,业务流程规范,需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

         1)客户需求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小,其信息化投资持续、稳定,能保障公司经营成果的稳定性。

         2)政府客户采购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其预算范围内的采购一般不存在违约风险;而金融类客户通常资金雄厚,比较重视自身的信用,违约风险也很小。

         3)客户通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进行采购,流程规范,需求透明。

         4)客户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公司准确把握行业需求,获取更高的利润,一方面对公司潜在竞争者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2)客户黏性

         公司十分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更多地参加客户的日常运营,为客户提供产品交付后续的技术支持、日常维护、系统升级、客户体验改善和业务咨询等服务,与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不断提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多数客户的肯定,客户对公司各类产品形成了较强的黏性,稳定客户的保有率不断提高。

         此外,应急、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领域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务和金融企业的业务通常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产品对后续维护和升级的兼容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较高,在产品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客户一般不会随意变更供应商。

         3.产品优势

         (1)产品功能

         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智慧应急、智慧政务和金融信息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不断丰富产品功能,在这三大领域分别开发了一系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组合和改进,最终达到不同客户的预期效果。

         (2)产品差异化

         公司通过发掘市场潜在的需求,提供了具有功能性和技术性差异化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其他公司的同质化竞争。

         在应急领域,行业同类型的产品在功能上多侧重于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传输、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应急指挥。而公司的智慧应急产品则更加侧重于应急信息的关联整合和处置过程可视化应用,包括围绕空间地理信息实现应急信息的采集、应急信息的归集、数据的动态性分析、辅助决策和咨询。

         在电子政务领域,大多数的产品侧重于实现客户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门户网站建设方面的需求。而公司的智慧政务系列产品侧重点为政务的一体化建设,在信息的采集和管理上“网格化”,在数据的处理上动态化、统一化,更多地满足了电子政务领域对综合治理相关业务的需求。

         在金融信息化领域,公司抓住了金融企业对运行维护、数据处理的需求,产品逐渐由过去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辅助应用软件的开发拓展到机房的巡检、软件的运维服务、计算资源优化等业务。

         (3)服务保障

         公司制定了标准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服务合同管理、服务级别管理、备品备件管理、呼叫中心管理、远程和现场服务交付、满意度调查、预防性维护等服务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并实现按客户、服务事件等方面的成本核算与考 核 , 服 务 的 标 准 化 和 精 细 化 程 度 不 断 提 高 。 公 司 遵 照 GB/T 24405.1-2009/ISO/IEC 20000-1:2005 国际 IT 服务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多年的 IT运维服务经验,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技术服务流程,以及为确保这些流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服务监督机制和风险应急方案。

         通过贯彻执行规范的技术服务流程,公司对所涉及到的人员、技术、备件等多种服务资源进行全面、精准、高效的管理,使客户软硬件系统的服务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通过服务监督机制的建立,公司实时监控技术服务过程与效果、不合格服务是否发生等情况;通过风险应急方案的实施,使得在风险出现时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合理安排、及时处理,确保客户业务系统的不间断运行。

         4.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观,打造了一支配置合理、结构优化的团队,由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解决方案专家、优秀软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水平实施人员所组成。同时,公司不断完善、创新薪酬福利体系,不断探索、发展“学习型组织”员工成长机制,有效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营造了健康、积极的人才职业发展生态环境,为打造公司服务品牌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公司有技术和研发人员 283 人,占员工总人数的71.65%;而在员工队伍中,383 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员工总人数的 96.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 259 人,占员工总人数的 65.57%。他们为公司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和客户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5.品牌优势

         公司在行业内拥有品牌优势,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受到了许多客户的认可。

         公司荣获“2007 年度福建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十强企业”称号;公司是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ITSS)全权成员单位和福建省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急平台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公司设计的“福建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和“2009 年度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公司申报的两项自主产品“长威虚拟政务解决方案—集群式信息发布管理系统 V2.0”和“长威融合通信解决方案—视频会商服务管理平台 V1.0”获得金奖。此外,公司成功地为许多政务部门和金融企业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在行业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6.管理水平优势

         公司十分重视管理水平的提升。公司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对公司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建立了一套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通过了 CMMI5 认证、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IEC 20000-1:2005 IT 服务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2005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 ITSS 运维能力成熟度二级认证。公司引入 CMMI5 认证并将其制度化,形成了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管理制度,从而实现软件开发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公司的管理团队长期从事管理工作,分别在研发、集成、销售和运维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特别注重项目管理,大型项目通常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此外,公司专门设置了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制定、优化公司项目管理制度及项目管理流程。

         竞争劣势

         1.公司规模较小

         目前,公司的规模与同行业的已上市公司相比较小。公司的资产规模、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业务的拓展,限制了公司参与部分客户的招投标采购及一些经营资质的申请。

         2.融资渠道单一

         公司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较少,融资的渠道和可融资的金额都有限。而随着应急、电子政务和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相应领域的产品研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目前公司的资金投入主要靠银行借款和自身积累,融资手段相对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在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制造行业CR3、CR9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12.1%。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竞争激烈,且市场较为分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