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云计算行业云数据中心占比及CND 服务商市场份额分析(图)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网络游戏等垂直行业客户需求稳定增长,预计未来8年国内在线数据量复合增长率将达84%,是拉动IDC 市场规模的核心驱动力。考虑到云计算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和绿色环保优势,地方政府、基础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和众多数据中心服务商都开始积极推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近期,阿里江苏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南通,占地450亩,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建设 30 万台服务器,建成后将成为阿里巴巴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中心基地。微软Azure、亚马逊AWS、IBM、VMware等国际云服务商的到来,以及国内阿里、百度和腾讯在云计算服务领域的大力布局,给国内网络中立的数据中心服务商提供了新的市场发展机遇。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国内的数据中心服务商纷纷开始“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朝着第三代IDC趋势发展。未来数据中心技术将呈现云计算化、模块化(MDC)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三种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人口国和互联网大国,大型数据中心规模仅为美国的 1/5,市场潜力大。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接近400大关,目前全球至少有 69 个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预计 2019年底前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将超过500。拥有亚马逊、谷歌、微软、Rackspace、IBM这些巨头的美国,在本土建设了占据全球44% 的云数据中心,中国仅仅占 8%,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日本、英国各占6%,澳大利亚和德国各占5%,新加坡、加拿大位列其后。通讯技术和人口是互联网发展的必要前提,这一点从全球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分布也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将 5G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而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微软 Azure、亚马逊 AWS、IBM、VMware等国际云服务商争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以阿里、腾讯、华为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布局公有云。

       美国数据中心依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附近,传统的商业区仍然是那些比较挑剔的企业用户首选的位置。北上广深地区无论从基础电信设施,还是从互联网人口、企业客户来看都较为集中,形成了集中的数据中心服务需求。根据 CCID 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TOP200 的互联网大客户中有 80% 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南三个区域。从城市结构上来看,一线城市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近两年部分新建的数据中心因考虑能耗问题和当地经济规划,被安排建设在较为偏远的内蒙、宁夏、贵州等地区。一线城市具有能充足稳定供电条件、较低用地成本,规模化、集中化高质量的数据中心选址将成为稀缺的优势资源,甚至一定程度决定未来区域内的竞争格局。

 
图表:2017 年大型云数据中心占比
图表:美国数据中心分布图
 

       竞争趋于缓和,行业洗牌后小厂商将被淘汰,网宿科技经营和技术壁垒凸显。从2015年互联网云计算巨头开始规模自建CDN,正式进入第三方商用CDN市场,以5月腾讯云价格下调25%开始,掀起了CDN价格战序幕。2017年3月,阿里云CDN价格大幅下降35%,当前CDN 价格较为透明,进入成本区间(10元/M/月),大客户价格再次下降空间非常有限,在众多 CDN 厂商中网宿科技凭借专业服务优秀的管理运营能力仍然实现规模盈利。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网宿科技的市场份额40% 左右,基本维持稳定,阿里云不到20%,腾讯云不到10%,原来第二梯队的厂商蓝汛、Uc loud、快网、帝联等厂商市场份额下降较多。经历2017 年CDN价格快速下降,众多中小创业CDN厂商uc loud、白山云等均处于亏损状态,融资资金也将消耗殆尽,CDN行业价格竞争趋稳,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图表:2016 年全球 CND 服务商市场份额
 
图表:2017 年国内主要 CDN 厂商市场排名
 

       过去四年复合增长率几乎达到全球市场的两倍,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 30%左右。第三方 CDN 平台的行业收入与互联网流量增长是线性相关的。互联网的流量持续高速增长将会拉动第三方 CDN 公司的流量持续增长。预期2017年整体第三方CDN市场将会达到1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我们测算中国的CDN市场规模仅为全球市场的15%-20%,中国目前的人均流量消费水平远低于美国,国内 CDN 市场仍具备很大潜力,我们预计未来三年CDN行业的复合增速30%左右。
图表:中国第三方 CDN 收入规模预测(亿元)
 
图表:全球 CDN 市场规模(亿美元)
 

       投资建议:公有云领域我们重点推荐光环新网:新建机柜 17 年产能释放, 2016年获得了亚马逊AWS中国业务运营权(目前基于北京基础设施)进军云计算业务,同时通过外延并购逐步打造云计算生态圈,有望成为国内仅次于阿里云的第二大云服务商。宝信软件: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潜力,软件信息化和IDC业务双业务驱动,国企改革发布股权激励,边际改善明显。建议重点关注网宿科技:CDN价格企稳,通过收购快速拓展海外CDN市场和云计算领域,开始整合IDC业务。
图表:国内短期的机会在于IAAS ,中长期的机会在SAAS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在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制造行业CR3、CR9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12.1%。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竞争激烈,且市场较为分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