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东软载波在载波领域保持龙头格局 微电子物联网系列产品已经进入爆发阶段

导读:东软载波在载波领域保持龙头格局  微电子物联网系列产品已经进入爆发阶段。公司是国内电力载波领域的龙头企业。

        参考《2017-2022年中国联网行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公司是国内电力载波领域的龙头企业,2014 年后公司在 PLC 芯片的出货量已经占到国网公司招标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公司收购并成立东软载波微电子后,更是大大增强了公司在芯片级上的设计能力,通过产业垂直整合使公司的芯片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产能和核心算法安全也更有保障,使得公司的MCU 和SOC 芯片亦能广泛应用于消费和工业领域,从而成为物联网产业链中把控核心芯片级能力的关键企业。

        ——载波领域保持龙头格局,受益宽带载波升级新需求

       公司因为技术先发优势以及资本市场红利,载波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达到了60%综合毛利率和约35%的净利率,这给后续业务发展留下较大空间。同时,我国第一阶段的低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国家电网自动抄表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体量较小的南方电网覆也已迈过了起步阶段。后续为了提升抄表成功率、实现双向费控等目的。

       我们预计,国家电网将有望很快启动新一轮的载波招标,宽带载波预计将占据比较重要的比例,同时南方电网在载波改造方面也将加速,推动行业需求的新一轮增长,东软载波相关业务将重点受益。

 

        同时,公司载波芯片有望逐步应用到智能家居和智能楼宇等场景。在目前领域的智能家居平台包括苹果的HomeKit、华为的One-Life 等平台中,以及西门子、GE 等智能楼宇业务中,都有望在未来将载波纳入到方案中,解决线路和电源带来的部署问题。而一旦在智能家居场景纳入载波应用,公司载波业务的前景将不再仅仅局限于电网业务,前景十分广阔。

        ——微电子物联网系列产品已经进入爆发阶段

        子公司东软载波微电子具有深厚的IC 设计技术积累,曾经自主研发国内第一颗8 位MCU,目前所生产的MCU 系列产品也是国内唯一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近期更制作了全球唯一一套8 位、32 位混合C 语言编译器。公司的产品与国外芯片在技术对比上差距不大,完全可以实现进口替代以及32 位MCU 换代升级,这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新物联网时代里将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前瞻研究院预计,2014-2018 年,我国MCU 市场规模将保持6%-8%的速度增长,至2018 年,我国MCU 市场规模将达到363.5 亿元,同比增长6.22%。公司在MCU 领域的深耕,有望结出丰厚的果实。

        此外,东软载波微电子凭借其技术优势、已经全面布局SMART 产品线,分别为S 安全芯片、M 通用芯片、A 专用芯片、R 无线射频、T 触控芯片,预计未来还将陆续推出北斗、蓝牙5.0 等产品。目前东软微电子的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家电、无人机、消费电子等领域,并进入了华为、西门子、小米等一流厂商的供应链。未来子公司在IC 设计方面有望加速发展,从而实现公司再造一个东软载波的战略目标。

 

         公司依托完善的通信芯片布局,公司加快布局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落地。目前公司已成为苹果HomeKit 智能平台的合格供应商,打通了通信标准-芯片设计封装-终端智能硬件-现场改造全产业链。公司更可把自主研发芯片的多款智能硬件产品来与家电、医疗器械等厂商展开合作,覆盖了电力猫、智能网关、智能插座、红外转发器、三表合一能源管理模块等多款产品,充分满足用户家电控制、灯光控制、安防、能源管理等基本需求。通过双方所开展的一系列商业合作,形成了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楼宇等系统解决方案。随着未来物联网行业的整体爆发,公司的布局有望进入收获期。

 

        ——估值处于低位,微电子业务潜力仍未有效反映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电力载波领域的龙头,通过并购来建立微电子公司后,已经具备了在芯片级业务领域进行研发生产的能力。未来数年除了电力载波升级宽带载波的确定预期外,电力载波在家居和智能楼宇的应用有望通过与大型厂商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推进;同时在物联网系列芯片方面,公司的MCU出货将逐步爆量,安全芯片、Wifi 蓝牙等通信芯片也会全面拓展,子公司东软载波微电子预计可能会连续超预期发展。当新一轮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浪潮来临,公司凭借其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能够迅速响应技术变更的需求,将新技术迅速应用于自己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上,配合已有的成熟合作渠道,有望抢占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物联网应用的市场新兴高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在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制造行业CR3、CR9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12.1%。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竞争激烈,且市场较为分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