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联想高管重新洗牌谋划重回巅峰时代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除外)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为了让联想手机再次出发,重新布局中国市场,联想集团决定“清零,重启”,一系列动作随之陆续祭出.

  联想集团想要再一次重振手机业务?!

  近日,联想集团宣布,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总经理马道杰将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MBG(移动业务集团)中国业务常务副总裁。不仅如此,此前,联想集团还从竞争对手那里重金挖来不少高管。这一切为的就是让联想手机再次出发,重新布局中国市场。

  这不禁惹人疑惑,联想手机到底做的怎么样,让联想集团如此大动作地招兵买马是否值得?接下来,联想集团将如何重振手机业务?现如今,国内手机市场如此激烈,联想集团又该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

  没落的联想手机

  作为国内的老牌手机厂商,“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曾引领国产手机格局,凭借运营商渠道霸占国内手机出货量的前几名。然而,其却在消费升级的热潮中光彩渐失,仅剩华为一家还能独领风骚。而其余三家中,属联想最为没落。

  据悉,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联想和小米。到了2016年,联想和小米均被挤出前五,取而代之的是OPPO和VIVO。值得一提的是,联想集团在2014年的出货量曾是排名第三的。

  此外,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从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的增长情况来看,OPPO的出货量增长高达109%。“中华酷联”这四家手机厂商,除了华为增长21%以外,其余均下滑,而联想则以79%的下滑速度垫底。

  根据联想集团此前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来看,其业绩情况也再次出现下滑。其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122亿美元,同比下滑6%;净利润为9800万美元,同比下降67%;毛利同比下滑15%至16亿美元,而毛利率则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至13.1%。

  其中,移动业务的收入同比下跌23%至22亿美元。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26%,市场份额也同比下跌1.6个百分点至3.5%。而导致移动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遇到严峻的挑战。

  晚三年步步晚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在2016年年初放出狠话,“联想手机要在中国打一个翻身仗!”如今,一年已过去,从众多数据来看,联想手机不仅没能翻身,反而更加惨淡。

  2016年,联想在国内发布了ZUK Z2、ZUK Z2 Pro和Moto Z。其中,Moto Z是市面上少有的模块化手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玩性比较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产品都是“叫好不叫座”,在平日里也很少有人使用这几款手机。

  联想手机为何落得如此局面?杨元庆认为,联想手机的业绩不理想,主要是以前的产品定位和渠道都比较狭窄,而渠道方面也过多依赖运营商的低端产品。

  “我看到某地方电视台插播的购物广告在卖联想手机,竟然都只是几十块钱,这非常影响联想手机的品牌形象。”杨元庆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如是说。

  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项立说:“尽管联想刚开始做智能手机的时候,依赖运营商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出现后,联想却懈怠了,直到三年后才出一个互联网品牌手机。然而令联想没想到的是,晚三年的代价就是,步步都落后。在线上渠道已经呈现疲软的时候,联想却大力发展线上渠道,而此时的竞争对手则纷纷向线下渠道下沉,比如OPPO,这也是为什么OPPO的出货量排第一,而联想垫底的原因之一。”

  项立刚在谈及Moto Z时表示,Moto Z的确是市面上鲜有的产品,然而销量依然不行,其原因主要是联想的互联网销售力度不够,市场宣传力度也不够。如今各大手机厂商都在着手布局线下,而联想至今还没有什么实际性大范围的动作。

  “力度不够啊!金立手机为什么能够突围?光广告费就砸了7.5亿元,而联想呢?国外市场不比国内市场,现在的国内市场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倘若联想还按照旧模式来推广,这是不行的。”项立刚说。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联想去年之所以没能打好翻身仗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层反复变动,导致产品线频繁调整。

  清零与重启

  联想手机到底要如何打赢一场翻身仗?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杨元庆给予的明确答复是:“清零,重启。”

  所谓清零,就是清理掉所有廉价的、低质量的手机;重启就是重新建立联想的销售渠道。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运营商,杨元庆决定深耕细作,把中心城市、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城市渠道网络都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联想集团也在开始组建“豪华阵容”。3月初,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总经理马道杰将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MBG中国业务常务副总裁。这已是联想引进的第四位业务高管了。

  此前,原TCL通讯中国区运营商销售总监、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经理朱涵被联想委任为集团副总裁;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虞杲出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原韩国三星总部通信研究所的姜震博士加入联想,出任集团副总裁。

  “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的更激烈。”在采访中,项立刚多次强调。

  来自IDC第三方报告显示,在去年第四季度,华为、OPPO、vivo占据了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0%以上。剩下的份额,还有小米、魅族、一加等诸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争夺。因此,联想这场翻身仗还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到底这个持久战要打多久?项立刚表示:“也许两三年,也许三五年,只要联想能够坚持下去,就肯定是有机会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L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