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联想高管重新洗牌谋划重回巅峰时代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便携式电脑(平板电脑除外)行业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为了让联想手机再次出发,重新布局中国市场,联想集团决定“清零,重启”,一系列动作随之陆续祭出.

  联想集团想要再一次重振手机业务?!

  近日,联想集团宣布,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总经理马道杰将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MBG(移动业务集团)中国业务常务副总裁。不仅如此,此前,联想集团还从竞争对手那里重金挖来不少高管。这一切为的就是让联想手机再次出发,重新布局中国市场。

  这不禁惹人疑惑,联想手机到底做的怎么样,让联想集团如此大动作地招兵买马是否值得?接下来,联想集团将如何重振手机业务?现如今,国内手机市场如此激烈,联想集团又该如何打赢这场翻身仗?

  没落的联想手机

  作为国内的老牌手机厂商,“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曾引领国产手机格局,凭借运营商渠道霸占国内手机出货量的前几名。然而,其却在消费升级的热潮中光彩渐失,仅剩华为一家还能独领风骚。而其余三家中,属联想最为没落。

  据悉,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联想和小米。到了2016年,联想和小米均被挤出前五,取而代之的是OPPO和VIVO。值得一提的是,联想集团在2014年的出货量曾是排名第三的。

  此外,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从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的增长情况来看,OPPO的出货量增长高达109%。“中华酷联”这四家手机厂商,除了华为增长21%以外,其余均下滑,而联想则以79%的下滑速度垫底。

  根据联想集团此前公布的2016年三季报来看,其业绩情况也再次出现下滑。其第三季度的总收入为122亿美元,同比下滑6%;净利润为9800万美元,同比下降67%;毛利同比下滑15%至16亿美元,而毛利率则同比减少1.5个百分点至13.1%。

  其中,移动业务的收入同比下跌23%至22亿美元。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跌26%,市场份额也同比下跌1.6个百分点至3.5%。而导致移动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则在于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遇到严峻的挑战。

  晚三年步步晚

  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曾在2016年年初放出狠话,“联想手机要在中国打一个翻身仗!”如今,一年已过去,从众多数据来看,联想手机不仅没能翻身,反而更加惨淡。

  2016年,联想在国内发布了ZUK Z2、ZUK Z2 Pro和Moto Z。其中,Moto Z是市面上少有的模块化手机,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可玩性比较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产品都是“叫好不叫座”,在平日里也很少有人使用这几款手机。

  联想手机为何落得如此局面?杨元庆认为,联想手机的业绩不理想,主要是以前的产品定位和渠道都比较狭窄,而渠道方面也过多依赖运营商的低端产品。

  “我看到某地方电视台插播的购物广告在卖联想手机,竟然都只是几十块钱,这非常影响联想手机的品牌形象。”杨元庆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如是说。

  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项立说:“尽管联想刚开始做智能手机的时候,依赖运营商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出现后,联想却懈怠了,直到三年后才出一个互联网品牌手机。然而令联想没想到的是,晚三年的代价就是,步步都落后。在线上渠道已经呈现疲软的时候,联想却大力发展线上渠道,而此时的竞争对手则纷纷向线下渠道下沉,比如OPPO,这也是为什么OPPO的出货量排第一,而联想垫底的原因之一。”

  项立刚在谈及Moto Z时表示,Moto Z的确是市面上鲜有的产品,然而销量依然不行,其原因主要是联想的互联网销售力度不够,市场宣传力度也不够。如今各大手机厂商都在着手布局线下,而联想至今还没有什么实际性大范围的动作。

  “力度不够啊!金立手机为什么能够突围?光广告费就砸了7.5亿元,而联想呢?国外市场不比国内市场,现在的国内市场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倘若联想还按照旧模式来推广,这是不行的。”项立刚说。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联想去年之所以没能打好翻身仗的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层反复变动,导致产品线频繁调整。

  清零与重启

  联想手机到底要如何打赢一场翻身仗?在2017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杨元庆给予的明确答复是:“清零,重启。”

  所谓清零,就是清理掉所有廉价的、低质量的手机;重启就是重新建立联想的销售渠道。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运营商,杨元庆决定深耕细作,把中心城市、三四线城市,甚至乡镇城市渠道网络都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联想集团也在开始组建“豪华阵容”。3月初,原中国电信终端公司总经理马道杰将担任联想集团副总裁、MBG中国业务常务副总裁。这已是联想引进的第四位业务高管了。

  此前,原TCL通讯中国区运营商销售总监、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总经理朱涵被联想委任为集团副总裁;原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浙江省分公司总经理虞杲出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原韩国三星总部通信研究所的姜震博士加入联想,出任集团副总裁。

  “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远比想象中的更激烈。”在采访中,项立刚多次强调。

  来自IDC第三方报告显示,在去年第四季度,华为、OPPO、vivo占据了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0%以上。剩下的份额,还有小米、魅族、一加等诸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在争夺。因此,联想这场翻身仗还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到底这个持久战要打多久?项立刚表示:“也许两三年,也许三五年,只要联想能够坚持下去,就肯定是有机会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L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汽车为最大应用领域 标杆智能工厂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汽车为最大应用领域 标杆智能工厂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一部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1686亿元,同比增长10.60%。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2024年H1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区级和县级占比较多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2024年H1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区级和县级占比较多

从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26个省份发布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公告来看,在2024年我国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道路+路内外智能化建设数量占比最高,为55%;其次为停充一体化建设,占比为19%;第三是路外智能化升级,占比为16%;而停车+停充一体平台占比为10%。

2024年09月29日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主要以2D机器视觉为主 先导智能、美亚光电处第一梯队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主要以2D机器视觉为主 先导智能、美亚光电处第一梯队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器视觉在电子、新能源锂、汽车等领域应用不断加深,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为225.56亿元,同比增长33.56%。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华东地区使用占比最高 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为主流产品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华东地区使用占比最高 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为主流产品

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也越来多,而移动支付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从使用场景,在2023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使用场景中渗透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渗透率为96.9%;其次为交通出行,渗透率为76.95;第三是民生服务,渗透率为70.3%。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仍主要海外企业所占据 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仍主要海外企业所占据 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生产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是决定数控机床性能、功能、可靠性主要因素,而随着数控机床市场的发展,对数控系统需求增长,我国数控系统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273.81亿元。

2024年08月21日
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营收及专利数方面经纬恒润保持领先

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营收及专利数方面经纬恒润保持领先

集中度来看,我国国内有数千家开展计算机仿真业务的企业,但部分经营规模较小,大多以代理和系统集成为主。2022年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CR2为2.3%, CR5仅为3.1%,表明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4年08月03日
我国超算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联想和浪潮

我国超算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联想和浪潮

市场份额来看,2022年我国超算行业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榜单,联想上榜的型号最多,占比42%;其次为浪潮,占比27%;曙光排名第三,占比10%。

2024年08月02日
我国视频会议系统行业集中度较高 广东省代表性企业较多

我国视频会议系统行业集中度较高 广东省代表性企业较多

集中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我国视频会议硬件与云会议市场CR3集中度均超过60%,CR5集中度均超过70%,整体来看,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4年07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