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B 电商出现较早,以信息服务平台为主,逐渐向交易服务平台转变
从 1998 年开始,以阿里巴巴 B2B、中国制造网等为代表的早一批跨境电商 B2B 网站诞生,这批网站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和撮合交易服务,建立买卖双方之间的桥梁,然而物流、支付等交易环节仍然在线下沟通解决。随后,以敦煌网、大龙网为代表的交易服务 B2B 企业诞生,以收取交易佣金作为主要的盈利模式。 2013 年开始,B2B 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向交易中后环节拓展,服务更加综合化、深入化,开始设计物流仓储、融资等多方面环节,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和我们的测算,2016 年出口 B2B 交易额达 4.59 万亿元,2013-2016 年CAGR 为 22.85%,预计 2020 年出口 B2B 交易额将达到 6.84 万亿元,2017-2020 年的 CAGR 达 14.04%。由于 B2B 模式具有客源稳定、买卖双方合作时间长的优势,行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行业集中度较高——2016 年行业龙头阿里巴巴国际站 GMV 占市场总交易额比例已经超过 30%,营业收入约为行业第二——环球资源的 5 倍,B2B 行业龙头地位已经巩固。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调查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B2C 模式占出口电商比例较低,近年发展迅速
从 2006 年开始,以 DX、兰亭集势、环球易购等为代表的跨境 B2C 企业先后成立,这批企业最大化地缩减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从产品进销差价中赚取了丰厚利润,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总体来看,出口 B2C 交易额从 2013 年的 1976 亿元提升至 2016 年的 9073 亿元,占出口跨境电商的比重从 8.23%提升至 16.55%,2013-2016年 CAGR 达 59.83%。根据阿里研究院的预测,出口 B2C 交易规模 2020 年将达 2.16 万亿元,占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比例也将达到 24%,2017-2020 年 CAGR 高达 28.2%,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出口 B2C 跨境电商行业参与者可以分为平台型电商和自营型电商两种。从竞争格局来看,平台型电商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国际巨头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亚马逊平台业务收入已是千亿人民币级别,eBay、速卖通 2016 年收入规模分别达 621 亿、55 亿人民币。自营型电商的行业集中度较分散,又可以分为自建平台型和第三方平台型两类,其中,跨境通旗下的环球易购作为出口 B2C 自营型电商龙头,通过自建平台进行跨境出口销售,2016 年收入规模达 65 亿,此外,自建平台型电商中,进入行业时间较早的兰亭集势目前收入规模 20 亿人民币左右,后发的新贵浙江执御、棒谷收入规模分别达 20 亿、4 亿人民币左右;第三方平台型跨境出口 B2C 企业们依托第三方平台销售产品,精于在细分品类中做大市占率,整体来看仍然呈现各抱地势的发展格局,龙头海翼股份、前海帕拓逊等收入规模达到 10-30 亿级别。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