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市场格局、竞争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所属细分领域的市场格局

       信息化系统行业在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 IT 服务产业,在我国也呈现着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数据,2014 年,我国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业务收入为7,679 亿元,同比增长17.25%。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子监控、数码技术、CAD 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集成、办公软件集成、工业制造等各主要领域。目前,信息系统集成业务主要以金融、电信、政府应用为主,未来将在制造业得到进一步扩大,家庭应用也会有快速发展,届时信息系统集成产业有望成为IT 支柱产业之一。

 

       从行业属性来看,中国信息系统集成市场排名前六位的行业应用是金融、电信、政府、制造、能源和交通。在信息化投入的金额方面,金融、电信、政府三大应用领域行业占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经多年大额累积的持续投入,上述三大应用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化规模。

       (1)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概况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产出在2012 年就超过世界总量的20%,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然而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十分突出:核心技术缺乏,80%以上高端技术依靠从国外进口;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低下;劳动生产率较低。然而,世界工业化发展正在面临着新的变革,发达国家中德国战略性地提出“工业4.0”,美国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新的动态变化都将影响全球制造业版图,我国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普及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日益渗透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推动产品生产过程的重大变革。因此,大力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便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4.0”的唯一出路。2015 年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其主线便是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自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两化融合”概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更为我国信息化水平的跃进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4 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信息发展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了9.65%,高于同期GDP增速。2016 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依据新的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方法实施并发布了《2015 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为72.45,比2014 年增长了7.69。其中网络就绪度指数为73.31,增长了12.25;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指数为70.86,增长了6.1;应用效益指数为73.93,增长了1.78。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增长,但制造业中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差距很大。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集中度高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好,一些企业已基本具备了与国际同行接近的信息化水平;而纺织、轻工等行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德勤中国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132 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信息化调研并发布《2015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调查》。调查发现,国内受访的制造业企业都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信息化工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都强的领先企业财务收益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收入创造效率和净利率也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目前仅5%的受访企业已经进入与全产业链和用户实现协同创新的阶段,另外约四成企业则处于综合集成阶段。由此可见,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之路已然起步并发展迅速,但纵观制造业各行业、各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不平衡,信息化投入的空间依然可观。

       目前在烟草行业已实现了制造环节的信息化布局,未来力图实现烟草信息化的全产业链覆盖,并逐步将相对“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推广到其他可以复制的制造型企业当中。

       我国烟草行业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烟草管理体制。国家为了提高烟草行业的总体竞争力,在2003 年进行了烟草行业的体制改革,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领导管理,在各省市设立下属公司。

 

       虽然我国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较晚,但由于近年来需求较旺、投资力度大,因此发展速度快、起点高。针对烟草行业新的发展要求,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05年出台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旨在构建烟草行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打造数字烟草。据统计,2013年烟草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保持着8.21%的增长率,达到了90.67 亿元的总投资。对于烟草企业来说,信息系统的快速推进和整合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而烟草行业欲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也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道路来实现行业内各类资源的整合。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烟草行业信息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集成和运维在烟草行业的应用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2)金融行业信息化概况

       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实质,是新兴的信息技术对传统金融业的一场经济革新,主旨在于把金融业变成典型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信息系统成为金融产业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操作的基本方式。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经过近30 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于IT 技术的金融服务体系。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体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金融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和支撑力。2013 年,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投入达到511.6 亿元,同比增长4.34%;2014 年投资规模达到530 亿元,同比增长3.6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金融调控和监管不断加强。银行总资产及客户贷款数量稳步上升,有关情况如下:

 

       银行总资产及贷款规模的增加既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又意味着更大的潜在风险。总的来说,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扩大将会刺激银行信息化投入意愿的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险敞口的增长。IDC 发布的《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研究报告》和《中国银行业IT 解决方案市场预测报告》中披露,2015 年中国银行业IT 解决方案市场的整体规模突破200 亿元,达到225.2亿元人民币,预测该市场在2016-2020 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9%,到202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612.11 亿元人民币。银行业是金融行业IT 投资比重最大的细分行业,而商业银行的IT 投资在银行业中又占据主要部分,因此商业银行IT投入的稳定增长将影响着金融业IT 投资的基本走势。近年来,银行信息化产业链保持着较高的景气度,发展空间较大。国家层面“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政策融合,也将促进银行业IT 方面的大额投入。

       目前,国内银行已初步建立起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已基本完成,国内银行业信息化顺利跨越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未来的银行IT信息化应用将向管理和服务型方向发展。银行将在风险管理、网络银行、金融审计和稽核、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领域加快投入,这些领域在未来将成为银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应用的重点市场。

       2、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随着软件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向多行业、多业务方向发展,市场中已经分化出四大类型的企业——区域型、专业型、行业型和综合型企业。这四类系统集成服务商将在未来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市场竞合共存。

 

       1、烟草行业信息化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银行业信息化领域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3、行业发展趋势

       (1)“工业4.0”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从2007 年开始,国家深入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传统行业结构升级,将为国内软件及信息技术行业创造新的市场,特别是软件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更加突出,软件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国务院于2015 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拉开了中国版“工业4.0”的大幕,国家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推动制造企业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已经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规划的第一个5 年的重点扶持领域就是“智能制造”,其核心技术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核心载体是“智能工厂”。可以预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将引领大型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

       (2)信息系统集成“软化”趋势加深

       随着用户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信息系统建设的日渐完善,市场对于硬集成的需求趋于稳定,集成项目中硬件的比重日益下降,软件和服务的比重日益突出,信息系统集成不断“软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现象在信息系统集成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美日欧地区已较为普遍,在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中国也已初露端倪。

       (3)行业并购量增加,国内市场集中度提升

       我国整体的IT 行业市场较为分散,竞争激烈,往往导致众多子行业的价格战,集中度较低的竞争格局也是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盈利能力稳中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行业内并购将帮助领先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扩大其客户群和产品线,这将成为其快速扩张的重要方式。2013 年起,我国IT 行业的兼并收购数量急剧增加,预期未来我国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将进入快速整合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领导者以及各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将可能受益较大。

       (4)企业个性化服务需求渐增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对个性化定制软件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国内大中型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必须不断调整和改进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那些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个性化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将更容易满足客户需求。从行业角度来看,证券、银行、电信、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建立能够提高内部效率、体现企业服务特色、展现企业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将成为这些行业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主要手段。近几年重点行业中的企业已经不再一味追求市场的增量,进而转向内部效率的提高以保证现有客户的需求。几大行业均把开拓和挖潜行业用户需求作为其提升产值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对信息化服务将保持较高的需求。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市场较为分散 企业竞争激烈 用友网络、东华软件等处第一梯队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在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制造行业CR3、CR9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9.0%、12.1%。整体来看,我国工业软件竞争激烈,且市场较为分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