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腾讯控股竞争优势及盈利预测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1.  优势分析 

          腾讯(0700.HK)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游戏运营商、社交网络平台、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公司于 1998 年成立,2004 年在香港上市。腾讯以“连接一切”为战略目标,通过 QQ、微信/WeChat、腾讯网、腾讯戏、QQ 空间等中国领先的网络平台,满足互联网用户沟通、资讯、娱乐和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公司收入主要由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网络广告和其他业务(支付、云服务等)组成。

腾讯主营业务介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6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19.38 亿元(yoy 48%),其中网络游戏实现收入 708.44亿元(yoy 25%)、占比 47%,社交网络增值服务实现营收 369.66 亿元(yoy 54%)、占比 24%,网络广告业务收入 269.70 亿元(yoy  54%)、占比 18%,其他业务收入171.58 亿元(yoy  263%)、占比 11%。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基本稳定,2016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56%,其中增值服务毛利率 65%、网络广告毛利率 43%、其他产品毛利率 16%。

2012-2016 年腾讯各项业务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012-2016 年腾讯毛利率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网络广告是下一个增长引擎。基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和丰富的内容生态,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增长强势,收入规模从 2012 年的 34 亿增长至 2016 年的 270 亿,复合增速达到 68%,营收占比从 2012 年的 8%扩大至 18%。

2012-2016 年腾讯各项业务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012-2016 年腾讯各项业务收入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公司网络广告业务具体分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品牌广告基于媒体平台,主要是腾讯新闻、天天快报、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腾讯网的广告位产生的收入;效果广告基于社交,主要是 QQ、QQ 空间、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应用宝等产生的收入。

        近年来,效果广告增长强势,收入规模从 2014 年的 32 亿元增长至 2016 年的 158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122%,在公司广告业务的营收占比从 2014 年的 39%扩大至2017Q1 的 64%。

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2014-2016 年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014-1Q17 腾讯网络广告业务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腾讯在信息流广告领域的优势表现在用户基数大、内容生态丰富,未来的潜力来自广告展示比例的提升和广告体系的整合。 

         (1)流量之王。

        截至 2017Q1,QQ 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8.61 亿,微信和 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 9.38 亿。此外,腾讯视频、QQ 浏览器、腾讯新闻、QQ 音乐与活跃用户数均在 2 亿以上。根据 QuestMobile 调查数据,腾讯系产品占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超过 50%。

腾讯系产品占据 50%+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2)内容生态、广告位、广告形式丰富。

        公司旗下产品覆盖社交、金融、娱乐、资讯等各个方面,可供投放的信息流广告位包括腾讯新闻客户端、手 Q 新闻、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天天快报、QQ 空间、腾讯视频等,广告形式包括图文、视频和短视频。根据最新财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已经升级 LBS  本地推广广告功能,使区域性广告主可以更精准定位到附近的客户。

        (3)广告展示比例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微信对单个用户每 48 小时内只推送 1次朋友圈广告,若广告在曝光后 6 小时内未产生互动,该广告将自动消失。相比于Facebook 平均 10%的广告展示比例,今日头条 8%、微博 4%的广告展示比例,微信的广告仍有巨大变现空间。  

        (4)待整合的广告体系。

        腾讯的广告体系由两部分构成:OMG(网络媒体事业群)拥有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网及腾讯视频等产品,售卖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CDG(企业发展事业群)旗下的社交与效果广告部拥有微信、QQ 等社交产品,主要销售效果广告。腾讯旗下拥有两个效果广告投放平台,分别是归属于 OMG的智慧推和归属于 CDG 的广点通,两个平台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2017 年,公司有望调整广告体系,统一效果广告平台和接口,释放更大的增长空间。

        2.  盈利预测

        公司业务分为网络游戏、社交网络增值服务、网络广告和其他业务,其中网络游戏分为 PC 游戏和移动游戏。

        网络游戏方面,假设 2017-2019 年 PC 游戏营收增速分别为 3%、2%和 1%,移动游戏营收增速分别为 55%、40%和 25%,基于以上假设网络游戏业务 2017-2019 年总体收入增速分别为 31%、26%和 18%。

        社交网络增值服务方面,假设 2017-2019 年公司收费增值服务账户数分别增长 20%、18%和15%,单用户收入分别增长 25%、20%和 15%,基于以上假设未来三年社交网络业务收入分别增长 50%、42%和 32%。

        网络广告方面,假设 2017-2019 年微信/WeChat月活跃用户数分别增长 20%、7%和 5%,单用户广告收入分别增长 30%、35%和 35%,基于以上假设预计未来三年网络广告收入分别增长 56%、44%和 42%。  

        预计公司 2017-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 2247 亿、3046 亿和 3956 亿元,同比增长 48%、36%和 30%;其中网络广告营收分别为 421 亿、608 亿和 861 亿,同比增长 56%、44%和 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79 亿、778 亿和 1003 亿,同比增长 41%、34%和 29%;EPS 分别为 6.11 元、8.21 元和 10.58 元;对应 PE 分别为 45 倍、33 倍和 26 倍。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