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

       导读: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积极响应、务实推进。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时清醒认识国内物联网刚刚起步和产业链薄弱的现实,强调效益,探索适合中国电信的经营策略和盈利模式,使其成为转型业务新的增长点。
参考:《》

       受到互联网和资费下降等的因素影响,全球电信运营商将出现用户数量、MOU(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下降的趋势。电信运营商亟待找到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市场!用户数量至少是人用户的5倍以上的物联网,及时的以拯救者的角色出现了!物联网兴起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用户规模、战略地位、资源利用、应用创新等多方面机遇。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自然不会错过这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了!已将物联网业务作为其战略性业务,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规划!

       2010年6月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组织召开了物联网近期发展策略研讨会,明确了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角色定位和近期发展策略。中国电信成立了以集团副总工程师为专职领导的物联网业务领导小组,以上海研究院为主要研究开发单位,以无锡为主要应用推广基地。中国电信认为目前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全球电信运营商可能从物联网产业中获得2%左右市场份额,随着物联网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运营商从中获得的收益将逐步显现并提高。中国电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聚集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为转型开拓新的增长点。但鉴于物联网业务并未带来可规模推广的业务,集团政企部和省公司对于物联网的应用推广一直持谨慎态度。而中国电信集团领导认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的最好载体,所以现在中国电信提的更多的是“智慧城市”应用。

       中国电信认为,物联网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架构在网络上的一种联网应用和通信的能力。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指导思想是:

       积极响应、务实推进。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时清醒认识国内物联网刚刚起步和产业链薄弱的现实,强调效益,探索适合中国电信的经营策略和盈利模式,使其成为转型业务新的增长点。

       应用驱动、合作共赢。以应用为驱动,围绕重点行业需求,挖掘物联网特征,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原有转型业务。广泛联系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物联网业务的合作模式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2)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与思路:行业为主,重点切入,有效投入,规模效应。2011年推出重点成熟应用,2012年实现物联网应用规模推广。

       3)物联网产业链角色定位:

       物联网能力平台的运营者。物联网能力平台主要实现物与物互联中数据的聚合、挖掘分析、共享和开放的功能。通过平台的构建,使中国电信不仅限于物联网管道提供商,而且具各物联网业务的服务提供能力。

       物联网重点行业应用的集成者。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和效益等要素,聚焦重点行业,提供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在非重点行业则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

       物联网通信管道的提供者。充分发挥全业务经营的优势,做好网络优化和适配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差异化的通信管道服务,探索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盈利模式。

       2、中国电信物联网业务最新进展

       物联网(M2M)运营与支撑基地:中国电信在江苏设立了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业务推广平台)。并建有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网站(www.chinatelecomiot.com)。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2010年11月18日,中国电信-华为公司物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该实验室致力于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物联网业务具体、特色化的需求研究,物联网网络和业务创新,物联网关键技术验证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的合作研究。

       物联网协议标准:中国电信M2M通信协议(MDMP),已经进入到2.0版本的开发。已经发布了“中国电信无线M2M业务技术规范”,包括平台、终端、模块、平台与终端接口、平台与行业应用接口等分册。

       物联网模块:已经成功开发中国电信CDMA1X和EVDO版M2M模块,并已与物联网应用合作伙伴进行试推广。该模块与普通的CDMA通信模块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具有标准的硬件接口和标准的AT指令集。

       专用号段:已向工信部成功申请了10649号段,其号码数量达到了一亿个。自2011年以来,正在全国大力实施专用号段的部署工作。

       产业链合作:在物联网全产业链,包括芯片、模块、终端、平台到行业应用发展了百余家合作伙伴。

       行业应用:从三个方面入手发展物联网应用,A、基础服务,即通道服务、全球眼视频服务、位置(定位)服务、手机支付等;B、家庭应用,即医疗、安防、家居等;C、行业应用,即能源、金融、交通、环保、农业等应用。

       截止2011年初,中国电信共计发展M2M终端超过60万台(不含翼机通、翼支付和全球眼终端)。其中,交通运输、远程抄表和金融无线POS分列前三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