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

       导读: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积极响应、务实推进。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时清醒认识国内物联网刚刚起步和产业链薄弱的现实,强调效益,探索适合中国电信的经营策略和盈利模式,使其成为转型业务新的增长点。
参考:《》

       受到互联网和资费下降等的因素影响,全球电信运营商将出现用户数量、MOU(平均每户每月通话时间)和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下降的趋势。电信运营商亟待找到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的市场!用户数量至少是人用户的5倍以上的物联网,及时的以拯救者的角色出现了!物联网兴起将为电信运营商带来用户规模、战略地位、资源利用、应用创新等多方面机遇。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自然不会错过这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了!已将物联网业务作为其战略性业务,制定了相关的战略规划!

       2010年6月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组织召开了物联网近期发展策略研讨会,明确了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角色定位和近期发展策略。中国电信成立了以集团副总工程师为专职领导的物联网业务领导小组,以上海研究院为主要研究开发单位,以无锡为主要应用推广基地。中国电信认为目前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全球电信运营商可能从物联网产业中获得2%左右市场份额,随着物联网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运营商从中获得的收益将逐步显现并提高。中国电信应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聚集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为转型开拓新的增长点。但鉴于物联网业务并未带来可规模推广的业务,集团政企部和省公司对于物联网的应用推广一直持谨慎态度。而中国电信集团领导认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的最好载体,所以现在中国电信提的更多的是“智慧城市”应用。

       中国电信认为,物联网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架构在网络上的一种联网应用和通信的能力。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战略包含以下几方面:

       1)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指导思想是:

       积极响应、务实推进。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争取有利的政策支持。同时清醒认识国内物联网刚刚起步和产业链薄弱的现实,强调效益,探索适合中国电信的经营策略和盈利模式,使其成为转型业务新的增长点。

       应用驱动、合作共赢。以应用为驱动,围绕重点行业需求,挖掘物联网特征,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原有转型业务。广泛联系产业链上下游,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物联网业务的合作模式创新,实现共同发展。

       2)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与思路:行业为主,重点切入,有效投入,规模效应。2011年推出重点成熟应用,2012年实现物联网应用规模推广。

       3)物联网产业链角色定位:

       物联网能力平台的运营者。物联网能力平台主要实现物与物互联中数据的聚合、挖掘分析、共享和开放的功能。通过平台的构建,使中国电信不仅限于物联网管道提供商,而且具各物联网业务的服务提供能力。

       物联网重点行业应用的集成者。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和效益等要素,聚焦重点行业,提供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在非重点行业则作为参与者和合作者。

       物联网通信管道的提供者。充分发挥全业务经营的优势,做好网络优化和适配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差异化的通信管道服务,探索有别于传统业务的盈利模式。

       2、中国电信物联网业务最新进展

       物联网(M2M)运营与支撑基地:中国电信在江苏设立了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业务推广平台)。并建有中国电信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网站(www.chinatelecomiot.com)。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设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2010年11月18日,中国电信-华为公司物联网联合创新实验室在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该实验室致力于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物联网业务具体、特色化的需求研究,物联网网络和业务创新,物联网关键技术验证和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的合作研究。

       物联网协议标准:中国电信M2M通信协议(MDMP),已经进入到2.0版本的开发。已经发布了“中国电信无线M2M业务技术规范”,包括平台、终端、模块、平台与终端接口、平台与行业应用接口等分册。

       物联网模块:已经成功开发中国电信CDMA1X和EVDO版M2M模块,并已与物联网应用合作伙伴进行试推广。该模块与普通的CDMA通信模块的根本区别体现在具有标准的硬件接口和标准的AT指令集。

       专用号段:已向工信部成功申请了10649号段,其号码数量达到了一亿个。自2011年以来,正在全国大力实施专用号段的部署工作。

       产业链合作:在物联网全产业链,包括芯片、模块、终端、平台到行业应用发展了百余家合作伙伴。

       行业应用:从三个方面入手发展物联网应用,A、基础服务,即通道服务、全球眼视频服务、位置(定位)服务、手机支付等;B、家庭应用,即医疗、安防、家居等;C、行业应用,即能源、金融、交通、环保、农业等应用。

       截止2011年初,中国电信共计发展M2M终端超过60万台(不含翼机通、翼支付和全球眼终端)。其中,交通运输、远程抄表和金融无线POS分列前三位。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汽车为最大应用领域 标杆智能工厂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汽车为最大应用领域 标杆智能工厂中民营企业占比最多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一部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1686亿元,同比增长10.60%。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2024年H1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区级和县级占比较多

我国智慧停车行业:2024年H1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区级和县级占比较多

从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26个省份发布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公告来看,在2024年我国我国城市级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中道路+路内外智能化建设数量占比最高,为55%;其次为停充一体化建设,占比为19%;第三是路外智能化升级,占比为16%;而停车+停充一体平台占比为10%。

2024年09月29日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主要以2D机器视觉为主 先导智能、美亚光电处第一梯队

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主要以2D机器视觉为主 先导智能、美亚光电处第一梯队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机器视觉在电子、新能源锂、汽车等领域应用不断加深,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为225.56亿元,同比增长33.56%。

2024年09月18日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华东地区使用占比最高 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为主流产品

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华东地区使用占比最高 支付宝、微信、云闪付为主流产品

随着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我国使用移动支付的人也越来多,而移动支付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之一。从使用场景,在2023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使用场景中渗透率最高的是餐饮食品,渗透率为96.9%;其次为交通出行,渗透率为76.95;第三是民生服务,渗透率为70.3%。

2024年09月09日
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仍主要海外企业所占据 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仍主要海外企业所占据 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质量,生产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是决定数控机床性能、功能、可靠性主要因素,而随着数控机床市场的发展,对数控系统需求增长,我国数控系统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数控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为273.81亿元。

2024年08月21日
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营收及专利数方面经纬恒润保持领先

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集中度较低 企业营收及专利数方面经纬恒润保持领先

集中度来看,我国国内有数千家开展计算机仿真业务的企业,但部分经营规模较小,大多以代理和系统集成为主。2022年我国计算机仿真行业CR2为2.3%, CR5仅为3.1%,表明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4年08月03日
我国超算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联想和浪潮

我国超算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联想和浪潮

市场份额来看,2022年我国超算行业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榜单,联想上榜的型号最多,占比42%;其次为浪潮,占比27%;曙光排名第三,占比10%。

2024年08月02日
我国视频会议系统行业集中度较高 广东省代表性企业较多

我国视频会议系统行业集中度较高 广东省代表性企业较多

集中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我国视频会议硬件与云会议市场CR3集中度均超过60%,CR5集中度均超过70%,整体来看,市场集中度较高。

2024年07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