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IC设计业问题重重 前进道路任重道远.对于IC设计业发展中遇到的两大问题,赵建忠给出了两大应对策略:一是提高龙头和骨干企业群体能级,加大体量,增强抗风险能力。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集群能级。二是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力,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架构起自主可控的IC产业链体系。
参考:《中国IC设计市场竞争现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12-2016)》
中国IC设计业技术水平提升主要依赖于引进或合作,仍未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差。
过去十年虽是开创性的十年,但是纵观国内外IC设计业的发展情况,中国IC设计业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IC设计业已位于世界第三,但其经济规模是由534家企业的总量堆积起来的,技术水平提升主要依赖于引进或合作,仍未掌握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差;2011年刚刚出现的“质升量降”还未形成势头,国际前十名的IC设计企业尚未培育起来,虚拟IDM模式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还没有形成等。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龙头和骨干企业群体能级低,个体体量小,抗风险弱。二是企业集群的创新力低,产业生态环境差,市场竞争力弱。
从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大陆IC业抵御风险弱的迹象。在2008年~2009年及2009年~2010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Fabless的增长率的变化绝对值,仅分别为1.1%、12.3%;而中国大陆是29.3%和39.1%,这充分说明美国由于龙头群体能力大,个体体量也大,不仅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强,而且经济走向复苏也不会出现突进;而中国大陆却暴露出在国际金融危机时影响大,且经济走向复苏时又会冒进的无控制能力的状况。
设计业是半导体产业的龙头,我们国家就是缺少一些有实力能参与全球竞争的龙头企业。一个设计公司不能站稳脚跟并迅速成长,很容易半途夭折或被别人吞并。
在市场竞争力弱方面的表现从市场占有率即可见一斑。虽然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但2011年占据中国大陆市场的前10名供应商中无一不是国外IC巨头企业。这10家企业在中国大陆的营收总和为4100.6亿元,相应占据同期我国集成电路市场的40.74%,涉及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是高端、高性能的微芯片(CPU、MPU、MCU和DSP等),模拟电路,传感器,标准专用集成电路(ASSP)以及大容量存储器等。
为此,中国IC设计业处于“矛盾凸显期”的复杂局面,前进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对于IC设计业发展中遇到的两大问题,赵建忠给出了两大应对策略:一是提高龙头和骨干企业群体能级,加大体量,增强抗风险能力。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集群能级。二是提高企业集群的创新力,完善产业生态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创新能级,架构起自主可控的IC产业链体系。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