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ada 从“自营”转型“自营+平台”,在东南亚电商市场占据领先
Lazada 由火箭集团于 2012 年 3 月建立,初期是自营模式,2013 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转型为“自营+平台”模式,2014 年公司表示三方平台收入已达到总营收的 65%。2016 年底,Lazada 平台已有 5.5 万卖家和超过 1000 个品牌,覆盖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东南亚这 6 个东南亚主要国家,并分别开设独立网站和 App,市场份额基本居前 5 ,其中印尼、泰国是核心市场。
五年内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东南亚第一电商,2015 年仍亏损。Lazada 成立初期 2013 年 GMV 仅 1 亿美元,营收 0.8 亿美元,但 2015 年平台 GMV 达 10.2 亿美元,营收 2.8 亿美元。根据阿里巴巴年报信息,我们估算 Lazada在 2016 年实现约 6.6 亿美元营业收入。虽然规模扩张迅速,但 Lazada 在 2015 年仍亏损 3.3 亿美元,随着其渡过初创期,后续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卖家融合
阿里推动中国零售商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2016 年 3 月 Lazada 开始对中国卖家招商,在 6 个月内吸纳了近 5000 个中国卖家。2016 年 7 月,阿里对 Lazada 提供大数据平台共享,Lazada 使用阿里大数据平台了解消费者购买数据。2017 年 1 月, Lazada 马来西亚站正式推出“东方馆”,入驻品牌包括华为手机、森马服饰、QCY 蓝牙耳机等 16 家品牌。2017 年 3 月双方合作更进一步,新加坡 Lazada 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淘宝上的部分产品链接。

HelloPay 融入 Alipay。因为东南亚信用卡持有率不高,此前 Lazada 提供自建电子钱包 HelloPay。2017 年 4 月,阿里旗下蚂蚁金服宣布与 Lazada 旗下在线支付公司 HelloPay 合并,后者更名为 Alipay,支付宝逐步实现落地东南亚各国。
物流融合
Lazada Express 对接阿里体系。收购前,Lazada 自建物流团队 Lazada Express,拥有 6 大分拣中心、11 个配送中心、90 个次分捡中心、84 个最后一英里配送站,合作了 75 个三方物流商,与合作伙伴构建了一个具有 5000 辆货运车辆的物流体系。
Lazada 的角色与菜鸟网络类似,使用技术规划各区域最优的路由分拣和路线,实现近距离送货以降低成本。2016 年 8 月,负责跨境和仓配的菜鸟网络副总裁万霖表示,菜鸟网络已开始尝试对接 Lazada 物流体系。目前 Lazada 已将新加坡仓储迁移至新加坡邮政的电商物流中心,物流融合未来有望持续推进。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