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重点公司相关情况及其产品分析(图)

        IBM

        2011 年 IBM 首先推出了单核含 256 个神经元,256×256 个突触和 256 个轴突的芯片 TrueNorth 原型,但从规模上来说,这样的单核脑容量仅相当于虫脑的水平。2014 年 8月,IBM 再度发布能模拟人类大脑的 SyNAPSE(Systems of Neuromorphic Adaptive Plastic Scalable Electronics,即“自适应塑料可伸缩电子神经形态系统”)芯片,拥有 100万个“神经元”内核、2.56 亿个“突触”内核以及 4096 个“神经突触”内核,功率则仅有 70 毫瓦,每消耗一焦耳的能量可进行 460 亿突触运算,比现代微处理器功耗低数个数量级。整个芯片仅有一枚邮票大小,其工作电源相当于助听器电池,IBM 官方表示这种支持视觉、听觉和多感官应用的技术将给科技、商务、政府和社会带来全新的变化。

 
图:IBM 神经网络处理器结构

        Google

        谷歌在全球有 15 个仓库般大小的数据中心,每天承担大量的运算压力,近年来随着神经网络在语音技术中的应用日趋成熟,这一部分的商业拓展将对硬件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谷歌提出了新的算力解决方案——机器学习处理器“张量处理单元”(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TPU 像 CPU 和 GPU 一样,可以进行编程操作。它的设计也不仅仅是针对某种神经网络模型,而是能够在多种神经网络(CNN、LSTM,以及大型全连接网络模型等)中执行 CISC(复杂指令计算机)的指令。在 TOPS / Watt(每瓦特性能)功耗效率测试中,TPU 的性能要优于常规的处理器 30 到 80 倍;而同传统的 GPU/ CPU 的计算组合相比 ,TPU 的处理速度也要快上 15 到 30 倍;更为关键的是,由于 TPU 的运用,就连深度神经网络所需要的代码数量也大幅的减少,仅需要 100 到 1500 行代码就可以顺畅运行。在深度学习技术迅速发展,数据和算力要求快速提高的人工智能时代,谷歌的这一替代方案将为硬件大规模减负,进一步降低人工智能的硬件成本,全球大规模数据中心有望大幅减少。

 
图:Google TPU 架构

        ARM DynamIQ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DynamIQ 技术是未来 ARM Cortex-A 系列处理器的基础,覆盖从端到云的安全、通用平台。DynamIQ 技术在一个群集中最多可以放 8 个核,而且这 8 个核可以是不同处理能力的核。这意味着不管有没有大小核 big.LITTLE,都能够实现同构,或者异构计算。DynamIQ与 CoreLink 和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 技术互补,实现与大型计算系统的连接。此外, DynamIQ 对于内存子系统做了重新的设计,核本身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和更高的性能。这些性能以及快速响应都被延展到片上系统的其它部分。

        ARM 通过对 CPU 以及片上系统两方面性能的提升来实现人工智能运算的加速。在指令集方面,ARMv8.2 的版本支持 DynamIQ 技术,其中包含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指令集,以及相应的优化库。专门的 AI 工作负载,可能有 50 倍性能的提升。另外,DynamIQ有专门针对这些 AI 的加速模块的设计精良的接口,从而实现更快的响应速度。预计最新一代解决方案可实现比基于 Cortex-A73 的设备高 50 倍的人工智能性能,并最多可提升 10 倍 CPU 与 SoC 上指定硬件加速器之间的反应速度。

        DynamIQ 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庭以及各种互联设备,这些设备所产生的以 ZB 为计算单位的数据会在云端或者设备端被用于机器学习,以实现更先进的人工智能。
 
 
图:ARM 发布 DynamIQ 架构

        Mobileye

        Mobileye 是汽车行业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测绘、定位和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2016 年 5 月 Mobileye 和意法半导体宣布将合作研发 Mobileye 第五代系统芯片——EyeQ5,作为 2020 年实现全自动驾驶(FAD)汽车的中央处理器,并执行传感器融合程序。EyeQ5将会采用 10 纳米节点或以下 FinFET 技术设计,具备多线程 8 核 CPU,外加创新一代 18 核 Mobileye 视觉处理器。相比而言,EyeQ4 作为上一代视觉 SoC 芯片,只配置了 4 个 CPU 内核和 6 个矢量微码处理器。EyeQ5 的功耗低于 5W,每秒可实现超过 12 万亿次的运算和被动散热,主要定位于 Level 3 或 Level 4 无人驾驶阶段的应用。预计在 2018 年上半年可提供 EyeQ5 的工程样品。

        2017 年 3 月 13 日,Intel 宣布斥资 153 亿美元收购 Mobileye。预计 Mobileye 未来的智能驾驶芯片解决方案将与 Intel 的相关技术充分融合。

 
图:mobileye EyeQ5 芯片的电路系统块图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