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劣势分析(图)


         (一)市场地位

         行业企业数量较多,以勘察设计为例,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5 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截至2015 年底,全国勘察设计类企业约有20,480 家。

         目前,行业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形成了以少数大型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型企业为辅的市场竞争格局。国内比较知名的行业企业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司在工程质量检测、工程专业施工、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其中以苏州市场为主,正在积极向外地拓展,已经成功在浙江等外省市发展业务。目前,由于缺乏市场规模数据,因此无法计算市场占有情况。

         (二)竞争优势

         1、研发技术优势

         工程技术服务行业跨越多个学科,对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公司向来非常重视科研工作,研发能力较强,技术实力突出,目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公司被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联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公司的子公司苏州检测、姑苏新材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高性能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在工程检测、绿色建筑、既有建筑改造、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科研综合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

         同时,公司参与了多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具体如下:

         参考观研天下相关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服务产业专项调查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表:公司参与的多项行业标准编制

         2、资质优势

         行业由于涉及到建筑物的质量问题,政府对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管理,获得资质是开展业务的前提条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取得了大量的资质,为公司开展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备的资质体系是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公司资质涉及到项目咨询、规划、设计、监理、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且资质级别较高,可以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项目管理服务,有利于公司开拓市场。

         3、人才优势

         行业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公司的业务发展水平,也关系到公司能否获得业务资质许可。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实施核心员工持股、加强与高校合作、开设培训学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措施,致力于为员工搭建更好的工作和发展平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了一支高效、敬业、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4、协同优势

         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工程技术服务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生产销售。公司凭借完善的资质体系以及较强的技术实力,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城市规划、项目设计、招投标服务、工程检测、工程专业施工、工程监理、合同能源管理到新型建材销售等一系列优质、全面的服务。通过业务的全面布局,有助于增强公司在拓展业务时的协同效应,全面化的服务也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增强客户粘性,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5、品牌优势

         公司以“建筑科技的领航者”为愿景,以“研究建筑世界,创造美好未来”为使命,以“诚信、进取、奉献、共赢”为核心价值观,自成立以来,获得高度认可。公司是全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先进单位及建筑节能之星-突出贡献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工程监理企业。公司的新型建材产品荣获“江苏省著名商标”、“苏州名牌产品”等荣誉,多项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声誉较高。

         公司以“苏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品牌依托,凭借较强的技术实力、良好的服务质量,在市场上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良好的品牌认可度,为公司开拓业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6、项目经验优势

         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越来越成熟,工程项目的外观效果及文化内涵越来越重要,因此,客户一般非常重视企业过往的项目经验,项目经验往往是企业拓展业务的重要支撑因素。公司成立30年余年来,专注于工程技术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涵盖勘察设计、工程检测、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工程项目的主要过程,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公司完成的部分项目案例如下:

表:公司完成的部分项目案例
 
 
 
         (三)竞争劣势

         公司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及银行贷款,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在引进人才、市场拓展、抵御行业波动风险和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受到大规模资金投入的约束。

         同时,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内,在本地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区域竞争优势,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虽然公司在积极的开拓省外市场,但是受人才短缺、服务网点布局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的业务仍主要以江苏省为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游戏行业:移动游戏稳居主导地位 腾讯、网易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5%

我国游戏行业:移动游戏稳居主导地位 腾讯、网易销售收入占比超过75%

游戏种类很多,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5年H1我国游戏行业销售收入占比最高为移动游戏,实际销售收入1253.09亿元,占比74.59%,稳居主导地位;其次为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54.03亿元,占比为21.07%;第三为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2.03亿元,占比为1.31%。

2025年09月10日
我国政务云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各细分市场集中度均较高

我国政务云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格局 各细分市场集中度均较高

市场规模来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持续成熟,政务云已发展成为了电子政务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政务云进一步被国家明确为政府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236.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39.4亿元。

2025年09月08日
CPU行业:国产厂商加速追赶 英特尔、AMD垄断国内八成市场

CPU行业:国产厂商加速追赶 英特尔、AMD垄断国内八成市场

全球市场来看,CPU可分为移动CPU和客户端CPU。2025年第二季度,移动CPU的占比达67%,客户端CPU的占比约为33%,移动设备对CPU需求的持续旺盛。

2025年09月06日
从“可用”到“好用”: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发展 移动领域市场向“一超两强”转变

从“可用”到“好用”:国产操作系统加速发展 移动领域市场向“一超两强”转变

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我国桌面操作系统市场中,Windows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在80%左右;macOS市场份额占比4.91%;Linux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占比0.88%。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云计算行业:公有云独占鳌头 IaaS细分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CR5占比超60%

我国云计算行业:公有云独占鳌头 IaaS细分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 CR5占比超60%

部署模式来看,云计算部署模式包括公有云和私有云等。2024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为6216亿元,同比增长36.6%,占比75%;私有云市场规模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29.3%,占比25%。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FP8行业主要参与企业可分四类 多家“大厂”竞逐低精度算力新赛道

我国FP8行业主要参与企业可分四类 多家“大厂”竞逐低精度算力新赛道

参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FP8技术领域主要参与企业及机构可分为四类:AI芯片制造商(如华为海思、寒武纪、壁仞科技等),互联网与云服务巨头(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学术机构与“国家队”(如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基础软件与工具链企业(如华为MindSpore、百度PaddlePaddle团队)。

2025年09月02日
【产业链】我国算力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算力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算力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硬件设备主要包括AI芯片(CPU、GPU、FPGA、ASIC)、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光模块、交换机)、温控设备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中游为数据中心与算力服务,主要负责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调度与服务输出;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医疗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百花齐放 传统商、初创商、云厂商和跨界商四方竞逐

我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百花齐放 传统商、初创商、云厂商和跨界商四方竞逐

目前我国数据库产品数量仍呈现以关系型为主,非关系型数据库为辅的局面。2025年1-6月,我国数据库产品共有164款。其中,关系型数据库96个,非关系型数据库68个,占比分别为58.5%、41.5%。

2025年08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