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三星Note 7事件后裁员或难避免 公司信任危机亟待修复

导读:三星Note 7事件后裁员或难避免 公司信任危机亟待修复。数月过去,虽然三星Note 7爆炸事件已逐渐平息,但由此引发的更多负面效应才刚刚开始浮现。

参考《2016-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产业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数月过去,虽然三星Note 7爆炸事件已逐渐平息,但由此引发的更多负面效应才刚刚开始浮现。

       近日有报道称,三星将在中国裁员20%以削减支出,裁员人数可达千人。对此,截至发稿,腾讯科技并未从三星中国处得到确认。不过,从之前业绩表现以及Note 7带来的负面影响来看,裁员可能也在情理之中。

       三个月前,三星电子发布了拳头产品Note 7手机,原本寄望在下半年维持移动业务良好的销售势头,谁曾想Note 7手机过热导致燃烧甚至爆炸的负面消息不断发酵,连续遭到航空公司禁飞、用户禁用等多重重创,三星最终宣布全球召回Note 7手机。

       《福布斯》杂志称其为迄今智能手机历史上最大灾难的全球召回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炸没了三星手机第三季度绝大部分利润和百亿市值。

       财报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整体营业利润在一年前近7.4万亿韩元的基础上下降了30%至5.2万亿韩元,其中,三星移动的运营利润比一年前下降96%。三星方面表示,因Note 7的灾难性事件,导致移动部门季度利润创下自六年前首次推出Galaxy系列手机产品线以来的最低纪录。

       除了高额的经济损失外,让三星最担忧的应该是长久以来建立的品牌信誉、市场地位将受到重创。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对于问题产品的措施一再拖延,导致三星的品牌信誉受到了很大影响。

       摩根士丹利最近发表的一份智能手机购买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市场,想要购买三星智能手机的中国消费者比例跌到了15%,已掉到华为后面。

       三星中国员工崔仁珠(化名)向腾讯科技表示,“起初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任何一家手机品牌都会有瑕疵产品,包括苹果iPhone,可没想到后来影响会如此严重。”

       裁员未必能止血

       尽管三星仍是全球手机市场的老大,但在中国市场却正逐渐沦落。

       三星最新的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该公司的智能机销量在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连续第三年下滑,降幅分别达到了18%、16%和15%。在中国市场的营收方面,三星的控制力也大幅下降,在过去三年中,其营收逐年下降,分别为40.1万亿、33万亿和31万亿韩元。

       2013年时,三星还稳坐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霸主之位,但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三星让出了冠军宝座,其销量现在仅排在国内第五,华为、OPPO、vivo和小米等厂商均在性价比上完成了对三星的超越。

       伴随业绩下滑,裁员成为科技公司止血的常用手段。去年9月,有消息称,因为智能手机销量的下滑疲软,三星电子计划总部裁员10%。不过,随后三星电子否认了利润缩减导致裁员的传闻,称只是一部分员工职位的调整。

       没有话语权的三星中国市场对外称不受影响,但这与腾讯科技当时了解到的情况并非一致。众多三星内部员工私下对腾讯科技表示,中国市场裁员没有正式发文,但已内部口头通知,比列各个区域并不同,最低约在9%左右,最高可能超过20%。

       此后,关于三星裁员的传闻依旧满天飞。去年年底,三星传出将进行大裁员,裁员目的是为了削减成本,预计共裁员近1万人,而官方迄今未回应此消息。但据韩媒报道称,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三星总部已经裁掉了2480名员工,总人数已经降至96902人。

       “中国区当时影响是不大,但Note 5、S6和Edge+销售未达预期,一些和渠道、销售有关的人员相继被裁。”崔仁珠说。

       在Note 7召回事件出来之前,三星凭借S7、S7edge的销量,在今年上半年呈现出回暖的迹象,对于裁员的传闻,自然也就无人问津。只可惜Note 7并没有延续S7的辉煌,所以临近年底裁员再次成为员工议论的焦点。

       腾讯科技从多个手机厂商了解到,各家公司今年的人员招聘中,来自三星员工的比例较高。

       三星尚未正式公布过裁员计划,但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裁员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品牌的伤害即使裁员也未必能有效止血。

       留下的后遗症

       Note 7召回事件确实让三星焦头烂额,这让三星不得不重新审视产品策略。

       援引韩媒The Korea Herald报道称,三星高层正考虑对过去多年来一直贯彻执行的手机发展战略进行根本性转换。

       具体来说就是三星今后每年只发布一款高端旗舰机型,而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产品的质量方面,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明年只有一台Galaxy S8作为三星的主打旗舰,Galaxy Note 8或许将会消失。

       据了解,自2011年开始三星制定了一年双旗舰的手机发展策略,Galaxy S系列于2011年上市发布,发布时间为上半年;Galaxy Note系列发布时间则为下半年,此后一直延续至今。自从Note 7事件发生之后,部分市场观察者认为三星方面可能会取消整个Note品牌。

       一家三星合作公司表示:“三星目前没有通知供应商削减两个旗舰的发展策略,不过爆炸事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零件供应。目前,涉及如何摆脱Note 7的负面影响三星方面还未做出决定,但是肯定会对现有的销售策略和产品组合产生影响。”

       事实上,负面影响远不止Note 7本身,由此引发的是对三星全系产品的安全担忧。

       继Note 7召回事件之后,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以下简称CPSC)和三星美国公司联合宣布,将在美国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约280万台掀盖式洗衣机。

       据悉,CPSC已收到关于三星洗衣机的733个诉讼,诉讼称三星洗衣机运作时出现“过度震动”,导致机门爆开脱落。

       此外,虽然加拿大并无发生类似意外的报告,三星仍决定一并回收在加拿大出售的同款洗衣机。对于中国地区,三星电子(中国)发表官方声明称,涉事型号洗衣机均未在中国市场销售。

       与此同时,菲律宾和加拿大的一些媒体就提出了担忧,称三星的Galaxy S7 Edge旗舰式手机可能也存在与Note 7类似的技术缺陷。不过,三星随后发布了一份正式声明,称没有证据表明S7或S7 Edge手机“内部电池存在问题”。

       屋漏偏逢连阴雨,公司层面,由于“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三星集团继承人李在镕将接受韩国检方质询。Note 7召回事件后,此番再卷入“闺蜜门”,无异对三星是雪上加霜。

       接二连三的事件,已让众多消费者、市场对三星的产品、品牌和前景表示担忧。三星全球智能手机霸主的地位还能撑多久?如果三星不快速采取更多有效挽救措施,答案恐不乐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TYT)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