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智能社会” 华为把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搭建

 

导读: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智能社会” 华为把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搭建 。在华为的理解中,终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全面协同的“端、管、云”架构成为了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

参考《
2017-2022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的“智能社会”,华为希望成为使能者与推动者,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发现机会。

 

  在华为的理解中,终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全面协同的“端、管、云”架构成为了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

  9月2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华为全连接大会落幕。这个由HCC(华为云计算大会)、HNC(华为网络大会)、HDC(华为开发者大会)合并而来的大会不再单纯聚焦于某一领域,而将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的搭建。

  此次大会上,华为首次全面阐述了华为云战略定位——聚焦ICT基础设施的云技术提供者;企业云化、数字化战略的使能者和合作伙伴;云生态的积极贡献者。

  行业优势

  华为在2010年底启动“云帆计划”,正式宣布进军云计算;2011年10月,公司成立IT产品线;2014年,华为发布了名为Fusion Sphere 5.0的云操作系统;2015年7月,华为宣布进军企业云市场。

  在华为看来,过去十年可称为云1.0时代。谷歌、亚马逊、滴滴、Airbnb等“生于云的一代”开创了这一以敏捷创新、体验好、低成本为标志的时代,利用云技术、云架构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联接用户,即使在酒店、出租车等传统行业中也创造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颠覆者的成功唤醒了各行各业。”华为轮值CEO胡厚崑认为,在接下来的云2.0时代,企业将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业将在云中成长、各种行业云也将兴起。“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用到云的技术、云的模式,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企业会结合核心业务,探索最适合的云化解决方案。”

  目前在海外市场,华为主要通过和运营商合作提供服务。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上,阿里、腾讯以及亚马逊、微软等均在积极部署。面对竞争,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指出,相比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行业云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华为深耕各个行业,能够更好地洞察和理解行业,根据客户的发展需求,差异化地打造不同的云。”

  “在云计算的2.0时代,几千几万朵云会升起来”,这是华为看到的产业机会,事实上也已经成为华为营收中的重要驱动力量。

  据悉,云计算已成为华为增长最快的业务。目前,其云计算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云化、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私有云、混合云服务、为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云服务架构。

  2015年,华为企业BG销售收入276.09亿人民币,增速为43.8%。根据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领域增速均超过40%,其中企业业务增速亮眼,IT产品线增速超过50%。截至去年年底,企业业务在全球渠道伙伴数量超过8000家,解决方案伙伴超过350家。

  “化云为雨”

  作为整个ICT产业演进的方向,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技术模式,也在重塑商业模式乃至思维方式。

  徐直军坦言,当前,在行业云的推广上,除了技术问题,更多的遇到的是信心问题和决策问题。“新业务上云是没有问题的,但传统业务是有业务流程的,只有变革流程才能带来价值。而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很难下定决心。”

  那么,如何让企业上云后产出价值呢?结合自身经验,华为提出“化云为雨,让云为业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华为指出,企业首先要重塑观念,把信息技术从辅助性技术上升为生产技术,利用技术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其次,重构人才,掌握“以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成为基本技能;最后是小步快跑,用循序渐进的成功建立持久的信心。

  事实上,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实现手段,云也只是众多技术中的一项。华为企业BG总裁闫力大指出,对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云计算外,还包括连接的技术、物联网的技术、大数据的技术等等。

  “端、管、云协同的新的ICT架构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华为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个BG运作,恰巧拥有相关所有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整合技术、创建平台、继而发展生态系统。”闫力大认为,这是华为非常独特的优势。

  在胡厚崑看来,“接地气”也是华为不可逾越的优势。首先,华为运营商业务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团队和市场,企业BG对应各行业也都有团队了解行业发展和趋势,在人力和组织上有着长期保障;其次,与SAP、GE等优秀的合作伙伴打造的梦幻团队,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可以拿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再者,欧洲、中东、拉美等开发实验室的布局,能够构建生态,联合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算力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算力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算力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硬件设备主要包括AI芯片(CPU、GPU、FPGA、ASIC)、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光模块、交换机)、温控设备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中游为数据中心与算力服务,主要负责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调度与服务输出;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医疗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百花齐放 传统商、初创商、云厂商和跨界商四方竞逐

我国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百花齐放 传统商、初创商、云厂商和跨界商四方竞逐

目前我国数据库产品数量仍呈现以关系型为主,非关系型数据库为辅的局面。2025年1-6月,我国数据库产品共有164款。其中,关系型数据库96个,非关系型数据库68个,占比分别为58.5%、41.5%。

2025年08月20日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本土品牌占比突破60% 外资份额持续萎缩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本土品牌占比突破60% 外资份额持续萎缩

全球市场来看,全球机器视觉行业中,基恩士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高达55%,远超其他企业。相比之下,我国本土企业的全球市占率均不足10%。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AI数字人行业:2D数字人占据七成市场 企业集中度较低 CR3份额占比约24.6%

我国AI数字人行业:2D数字人占据七成市场 企业集中度较低 CR3份额占比约24.6%

市场结构来看,AI数字人可分为2D数字人以及3D数字人两大类别。2024年2D数字人市场规模达28.9亿元,市场占比达70.1%;3D数字人市场份额占比29.9%。

2025年06月26日
计算机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商汤科技市场份额最大

计算机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远高于其他省市 商汤科技市场份额最大

从企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5月6日我国计算机视觉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142家;其中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4970家、1817家、1672家、1325家、1122家;占比分别为28.99%、10.60%、9.75%、7.73%、6.55%。

2025年05月08日
我国MES行业:各大细分市场企业竞争均较激烈 本土厂商加速崛起

我国MES行业:各大细分市场企业竞争均较激烈 本土厂商加速崛起

从企业来看,我国MES市场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国际巨头与本土厂商共存,西门子等国际巨头凭借成熟技术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但本土老牌厂商如摩尔元数等凭借丰富的经验、灵活的模式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快速崛起。新兴厂商则凭借创新模式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行业生态日益丰富。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为主流产品 英维克营收最高且国内外市场均布局

我国液冷数据中心行业:冷板式为主流产品 英维克营收最高且国内外市场均布局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155亿元,同比增长54.2%。

2025年05月06日
我国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阿里云、网宿科技领跑市场

我国内容分发网络(CDN)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阿里云、网宿科技领跑市场

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我国内容分发网络(CDN)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是阿里云、网宿科技、腾讯云、百度云。其中阿里云市场份额占比24%,网宿科技占比20%。

2025年04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