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智能社会” 华为把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搭建

 

导读: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智能社会” 华为把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搭建 。在华为的理解中,终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全面协同的“端、管、云”架构成为了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

参考《
2017-2022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面对“广度和深度还想象不到”的“智能社会”,华为希望成为使能者与推动者,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发现机会。

 

  在华为的理解中,终端是万物感知的触角,网络连接万物;云是万物智能的源泉,与此对应的全面协同的“端、管、云”架构成为了华为重点投入的战略方向。

  9月2日,为期三天的首届华为全连接大会落幕。这个由HCC(华为云计算大会)、HNC(华为网络大会)、HDC(华为开发者大会)合并而来的大会不再单纯聚焦于某一领域,而将目光锁定于整个ICT生态圈的搭建。

  此次大会上,华为首次全面阐述了华为云战略定位——聚焦ICT基础设施的云技术提供者;企业云化、数字化战略的使能者和合作伙伴;云生态的积极贡献者。

  行业优势

  华为在2010年底启动“云帆计划”,正式宣布进军云计算;2011年10月,公司成立IT产品线;2014年,华为发布了名为Fusion Sphere 5.0的云操作系统;2015年7月,华为宣布进军企业云市场。

  在华为看来,过去十年可称为云1.0时代。谷歌、亚马逊、滴滴、Airbnb等“生于云的一代”开创了这一以敏捷创新、体验好、低成本为标志的时代,利用云技术、云架构实现了资源共享,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更好联接用户,即使在酒店、出租车等传统行业中也创造了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颠覆者的成功唤醒了各行各业。”华为轮值CEO胡厚崑认为,在接下来的云2.0时代,企业将是云化的主角,各行各业将在云中成长、各种行业云也将兴起。“到2025年,所有企业都会用到云的技术、云的模式,85%以上的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企业会结合核心业务,探索最适合的云化解决方案。”

  目前在海外市场,华为主要通过和运营商合作提供服务。在国内公有云市场上,阿里、腾讯以及亚马逊、微软等均在积极部署。面对竞争,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指出,相比于这些互联网巨头,行业云是华为的优势所在。“华为深耕各个行业,能够更好地洞察和理解行业,根据客户的发展需求,差异化地打造不同的云。”

  “在云计算的2.0时代,几千几万朵云会升起来”,这是华为看到的产业机会,事实上也已经成为华为营收中的重要驱动力量。

  据悉,云计算已成为华为增长最快的业务。目前,其云计算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三部分,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云化、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私有云、混合云服务、为云服务提供商建立云服务架构。

  2015年,华为企业BG销售收入276.09亿人民币,增速为43.8%。根据半年报,2016年上半年华为在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领域增速均超过40%,其中企业业务增速亮眼,IT产品线增速超过50%。截至去年年底,企业业务在全球渠道伙伴数量超过8000家,解决方案伙伴超过350家。

  “化云为雨”

  作为整个ICT产业演进的方向,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技术模式,也在重塑商业模式乃至思维方式。

  徐直军坦言,当前,在行业云的推广上,除了技术问题,更多的遇到的是信心问题和决策问题。“新业务上云是没有问题的,但传统业务是有业务流程的,只有变革流程才能带来价值。而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很难下定决心。”

  那么,如何让企业上云后产出价值呢?结合自身经验,华为提出“化云为雨,让云为业务创造价值”的理念。华为指出,企业首先要重塑观念,把信息技术从辅助性技术上升为生产技术,利用技术重新设计生产流程;其次,重构人才,掌握“以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成为基本技能;最后是小步快跑,用循序渐进的成功建立持久的信心。

  事实上,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实现手段,云也只是众多技术中的一项。华为企业BG总裁闫力大指出,对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云计算外,还包括连接的技术、物联网的技术、大数据的技术等等。

  “端、管、云协同的新的ICT架构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华为运营商、企业、消费者三个BG运作,恰巧拥有相关所有技术和创新能力,能够整合技术、创建平台、继而发展生态系统。”闫力大认为,这是华为非常独特的优势。

  在胡厚崑看来,“接地气”也是华为不可逾越的优势。首先,华为运营商业务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有自己的团队和市场,企业BG对应各行业也都有团队了解行业发展和趋势,在人力和组织上有着长期保障;其次,与SAP、GE等优秀的合作伙伴打造的梦幻团队,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可以拿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再者,欧洲、中东、拉美等开发实验室的布局,能够构建生态,联合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蓝色光标稳居龙头 企业竞争激烈 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数字营销行业分为四个梯队,按营收规模来看,蓝色光标为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中唯一营收规模超500亿元的厂商,位列行业头部;营收规模在100亿元-5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一梯队,代表性企业为利欧集团和浙文互联;营收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厂商位居第二梯队,代表性企业为三人行、思美传媒和天龙集团等。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我国服务器行业以老牌企业为主 市场由浪潮信息、新华三、联想集团等厂商主导

企业数量来看,2022-2024年,我国服务器相关企业存量稳定保持在1.73万家至1.78万家之间,截至2025年3月18日,我国现存1.79万家服务器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24日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企业CR3超50% 其中星环科技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加密芯片、专业处理器等可信硬件;中游为技术提供方,主要有隐私计算垂直企业、综合科技类企业、大数据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硬件产品服务、信息安全企业、云服务企业;下游为应用方,主要为金融、通讯、互联网、政务、医疗等。

2025年03月17日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云计算行业:全球市场微软云、亚马逊云持续领跑 国内市场阿里云表现较突出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云计算需求的增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到2024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了5864亿元,其中市场份额占比最高区域为北美洲,占比为53.8%;其次为欧洲,占比为20.5%;第三是亚洲,占比为19.0%。

2025年03月13日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愈发完善 上市企业中上海钢联、深桑达A合计营收超100亿元

产业链来看,我国数据要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软硬件设备供应,包括IT设备、电源设备、服务器、光模块、计算机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中游为数据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流通、生态保障等环节;下游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政务、交通等领域。

2025年03月13日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神经网络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与算法,基础硬件包括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传感器,基础软件与算法包括操作系统、算法、数据存储等;中游为技术层,包括AI芯片、类脑芯片、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开发平台、数据标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下游为应用层,包括智慧交通、工业制造、医疗领域、金融行业、教育行业领域

2025年02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生成式AI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层,包括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为模型层,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两类;下游为应用层,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产生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在内的多种模态的内容,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

2025年02月21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基础材料和关键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IC芯片、传感器、分立器件、PCB等;中游为智能控制器制造,包括电子型智能控制器、标准型智能控制器、通讯型智能控制器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包括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工业设备、智能建筑等。

2025年02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