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家电行业现状与前景预测

        内容提示:2011年下半年家电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怡康预计2011年整个家电市场规模将在1.2万亿元左右,增长速度超过10%。

        家电行业普遍对2011年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期待着行业能继续2010年的风光无限,期待着市场增长更上一层楼。然而,从2011年的平淡开局到波澜不惊的第二季度来看,家电市场2011年前半程市场表现并未达到业内人士的预期。


  整体表现平稳各品类增长不一


  2011年上半年各品类市场增速均呈放缓态势。


  中怡康推总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销售规模达6123亿元,较2010年上半年增长了12.8%。与去年同期增速高达23.9%相比,今年上半年整体市场增速下滑了11.1个百分点。细分到各个家电品类来看,黑电、白电和小家电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1.6%、14.8%和6.1%,2011年上半年各品类市场增速均呈放缓态势,其中黑电品类尤甚。


  受政策因素影响及百户拥有量进一步饱和,彩电、冰箱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2.2%和2.0%;吸油烟机、燃气灶、热水器等厨卫产品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2011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7.1%、8.3%和7.2%;受天气及政策因素影响,电风扇、空调2011年上半年增长趋势较好,分别同比增长20.0%、29.4%;受消费生活品质提升需求影响,电熨斗、吸尘器、加湿器等家居类产品2011年上半年表现不错,同比增速均超过17%,其中电熨斗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35.2%。


  2011年上半年,IT、通信、数码产品市场增速亦冷暖不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加速,智能、3G手机成为手机市场的增长新动力,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30.8%;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风生水起,在一定程度上抢了笔记本电脑的风头。但即使这样,以往独领风骚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还是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销售额同比增加为31.4%,比去年同期微降1.3个百分点;国内数码相机市场受到3月中旬日本大地震的间接影响,多款产品的供货受到影响,市场售价出现明显波动,销售额同比增速为9.7%,相较2010年同期降低了23.5个百分点。


  智能化差异化白强黑弱持续


  上半年国内彩电业零售量出现负增长,产品更新换代持续加快。


  智能产品引领市场发展、黑白分化加剧成为2011年家电行业关键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搭载智能操作系统、具有强大扩展性的智能手机应运而生,以苹果iPhone为领头羊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发展得有声有色。根据中怡康对全国主要家电零售渠道的监测数据,智能手机市场零售额占比从2007年的30.3%上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63.6%。今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市场规模扩张趋势更加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零售量、销售额同比增幅均在110%以上。


  白强黑弱现象持续加剧。2011年上半年,黑电和白电的发展情况泾渭分明,黑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仅微增1.6%,而白电受益于空调行业高速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1527亿元,同比增长14.8%。黑电行业2011年上半年表现疲软,国内彩电业零售额达815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增长2.2%,零售量更是出现4.1%的负增长。与此同时,彩电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持续加快,LED液晶电视、3D电视、智能电视等多方面技术和应用的革新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因,目前LED液晶电视已经成为大众化产品,市场竞争焦点开始转向3D和智能电视。

     白电行业今年上半年的销售表现值得称道,尤其是空调产品在白电行业中“一枝独秀”。2011年上半年,空调成为大家电产品中的领涨者。受政策、大宗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及产业升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空调市场平均零售价格整体走高。随着家电下乡政策对于冰洗市场拉动作用的减弱,今年以来,国内冰洗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现象。上半年冰箱市场规模同比仅增2.0%;洗衣机的零售量、零售额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马太效应加剧下半年竞争更激烈


  家电企业已经呈现出合纵连横、竞争集团化、营销整合化的趋势。


  依靠单一拳头产品发家的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后续增长乏力,是坚持做单打冠军?还是转型为全能冠军?看看各企业的行动,就知道这并不是问题。内资品牌中的海尔、海信、美的、TCL、长虹等企业已经在黑白、大小家电成功实现跨界,外资品牌中的三星、松下、LG、博西等企业集团化经营历史悠久。康佳加大了对安徽滁州白电基地的投入;志高已推出新冰洗产品;专注于空调的格力尝试进入冰箱行业;九阳已经从豆浆机向健康厨电领域迈进;老板、华帝开始向关联的生活电器进行扩张。家电企业已经呈现出合纵连横、竞争集团化、营销整合化的趋势。


  中国家电行业的“马太效应”将加进一步加剧,“集团军”作战模式逐渐催生出家电行业寡头竞争的格局,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的品牌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国的家电行业也将逐步进入相对寡头竞争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中国家电行业下半年会不会“峰回路转”,成为家电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2011年下半年家电市场的不利因素还将存在: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城市市场主要家电品种百户拥有量饱和度持续提升,加之房地产市场销售低迷,一、二级家电市场消费状况不容乐观。“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规划中“扩大内需”这一长期基本国策的确立,它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相应极大地释放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进一步刺激家电消费市场的增长,家电企业在这一历史机遇下发力将会事半功倍。


  2011年下半年家电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怡康预计2011年整个家电市场规模将在1.2万亿元左右,增长速度超过10%。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线上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 外资品牌领跑高端市场

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线上渠道为主要销售渠道 外资品牌领跑高端市场

从销量来看,2025年一季度我国空气净化器行业销量达81万台,同比增长19.3%。其中,线上渠道销量达到77万台,同比增长21%,占据整体市场95%以上的份额。

2025年08月01日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小米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市占率领先

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最多 小米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市占率领先

智能家居配套来看,近年来新建房屋和老房屋的改造升级的需求增多,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新迭代,智能家居市场将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精装修市场配套智能家居系统项目393个,同比增长21.67%。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照明设备行业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 佛山照明营业收入达90.48亿元居首

我国照明设备行业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 佛山照明营业收入达90.48亿元居首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照明设备行业上市公司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尤以广东,如佛山照明等多家企业,浙江、江苏、福建、上海为聚集区,这些沿海省市凭借产业配套、经济活力等优势,成为行业上市主体的主要承载地。

2025年06月30日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前五强中国厂商占据四席 石头科技出货量全球第一

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前五强中国厂商占据四席 石头科技出货量全球第一

普及率来看,中国扫地机器人普及率仍处于低位。中国扫地机器人普及率约6%,距离欧美国家普遍10%以上的渗透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2025年05月27日
我国冰箱行业:多门冰箱为线上线下销售主导品类 自由嵌入式销售份额突破40%

我国冰箱行业:多门冰箱为线上线下销售主导品类 自由嵌入式销售份额突破40%

线下方面,2024年线下单门冰箱、两门冰箱、三门冰箱份额继续减少。其中多门冰箱市场占比57.6%,占比最大;单门冰箱份额仅为0.1%,两门冰箱份额为3.5%,三门冰箱份额为4.8%,这三类产品线上份额高于线下。

2025年05月01日
我国彩电行业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其中2024年液晶电视出口额同比增长10.4%

我国彩电行业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其中2024年液晶电视出口额同比增长10.4%

市场份额来看,零售量方面,2024年1-2我国彩电下沉市场零售量TOP3品牌份额在70%以上,为70.9%,TOP3品牌零售量份额较2023年1-2月增长3.9个百分点。

2025年03月28日
【产业链】我国咖啡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咖啡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咖啡机行业产业链上游涉及原材料(如塑料、不锈钢)和核心部件(如压力泵、加热模块、电控系统等);中游是咖啡机制造,企业根据家用与商用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多类型咖啡机;下游涵盖多样化应用场景,包括咖啡店、餐饮店、办公室以及酒店、民宿等,需求从高性能到便携性均有覆盖。

2025年01月14日
【产业链】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传感器、镜头、通信模组、VSLAM等软硬件;中游由智能家居制造商组成,例如摄像头、门锁、电视等可以进行可视化联网的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智能视觉系的服务商;下游是进入智能家居场景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分为to B平台和消费者。

2024年12月3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