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家电三大巨头结构性调整或成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 。半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受到家电市场低迷影响,美的与格力销售同比增长率出现小幅下滑,只有海尔家电维持3.11%的同比增长。
半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受到家电市场低迷影响,美的与格力销售同比增长率出现小幅下滑,只有海尔家电维持3.11%的同比增长。从半年报公布的信息看出,“三巨头”某种程度上探索出了家电业乃至制造业的“调结构”算法:对内采取“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和升级产品,提高质量;对外采取大规模并购的方式,强强联合以延伸产业链,以提升竞争力。
在经济下行和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白色家电“三巨头”的业绩或一定程度反映了制造业的“回暖”。
半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营业收入分别为775.2亿元、491.8亿元、487.8亿元,美的集团登上营收榜首。受到家电市场低迷影响,美的与格力销售同比增长率出现小幅下滑,只有海尔家电维持3.11%的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销售增长率不太理想,但三大白电巨头净利润增长率都达到两位数以上,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分别同比增长14.08%、11.92%、21.21%。每股收益方面,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与青岛海尔基本每股收益依次为1.48元、1.06元和0.54元,同比上升12.12%、11.58%以及20.94%,美的集团每股收益最高,青岛海尔每股收益增速最快。
201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经营成本上涨、订单减少、需求不振,制造业内外交困。解决前述问题的思路是,调整产品结构,供给更好的产品,而好产品有赖于研发和更好的生产流程。销量和利润方面的“反差”,反映出三大巨头在结构性调整取得的成绩。
从半年报公布的信息看出,“三巨头”某种程度上探索出了家电业乃至制造业的“调结构”算法:对内采取“智能制造”和“智慧家居”的方式优化生产流程和升级产品,提高质量;对外采取大规模并购的方式,强强联合以延伸产业链,以提升竞争力。这或许代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探测家电制造智造基因
从供给侧来看,三大巨头“算法”最直接体现在:产品变得更智能、更好用,这也就是家电业流行的“智能家居”。
三大白电巨头的2016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个性化定制服务与物联网智能家居是战略高地之一。
在智能家居领域,美的选择强强联手。以构建生态链平台为例,美的智慧家居已与华为、阿里、京东、小米、腾讯等近5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大数据及云服务方面,美的也与IBM、阿里云、亚马逊进行合作,共同实现售后服务智能化、设备单体智能化、系统运作智能化以及跨品类设备联动等功能。
海尔方面,2016年上半年加快白电网器化进程,升级海尔优家APP2.0,提升用户硬件、软件的交互体验,增加用户交互入口覆盖度与黏度。
作为结果,上半年海尔智能白电销售160万台,增长52%,海尔优家APP累计用户数超过1800万,活跃用户数近200万。在用户定制领域,海尔的众创汇通过创意社区模式满足用户社群交互、场景体验、产品定制的需求,在1-6月份间定制产品销售40.2万台,其中Q1销售13.31万台,Q2销售26.9万台,环比倍速增长。
在生产端,三大巨头也在推动智能化升级。
从2011年转型开始,美的集团就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并在行业内首次提出“双智战略”。今年2月份,美的空调首次对外公开其位于广州南沙工业园的全智能生产线。截至去年底,美的空调自动化生产改造已累计投入10亿元,平均自动化率为16.9%,高于行业7%的平均水平。
如果说美的智造的关键词是“智能”,海尔的关键词就是“互联”。海尔互联工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实现大规模定制,即通过制定标准整合模块化资源,搭建定制平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据半年财务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海尔已实现40万台的产品定制。可以说,互联工厂的出现使用户订单直达工厂、工厂直配到用户,让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智能制造,是家电业乃至制造业未来的制高点。三大巨头的利润增长,表明智能制造相比单纯依靠扩大产能、规模的增长模式更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在出清低端、落后产能的同时,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从而重塑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业宜提早布局。
三巨头不同的并购棋局
相似的是,三大白电巨头在2016年都进行了相当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这得益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各国对中国限制较多的产业领域逐步开放,这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绝佳的历史机遇。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制度,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大巨头的并购案中,海尔集团斥资364.6亿元人民币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并购规模最大。其次是美的集团,分别以292亿元并购库卡、33.2亿元并购东芝家电,共斥资325.2亿元人民币。最后是格力对珠海银隆的并购,共斥资130亿元人民币。
三大巨头的并购活动目的不尽相同。
美的集团并购东芝家电,首先意味着40年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与超过5000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已落入其手中。同时,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日韩等海外市场,将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专利布局。
其次,东芝家电先进的制造能力与工艺水平配合以美的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
另外,东芝家电发展至今已有100年历史,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美的并购东芝家电不仅能利用其品牌影响力与渠道实力打入日本市场,还能提升美的在全球——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地位。
如果说东芝家电的并购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充,那库卡的并购则更多是为了推动制造升级,同时布局机器人市场。
美的集团自2015年新成立了机器人业务部门,在机器人新产业拓展上全面布局。自2012年以来,美的集团累计投入使用近千台机器人,自动化改造预计投入约50亿元。
对机器人领域业界巨头库卡的并购将会给美的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领域带来技术优势,实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制造升级的目的。同时,库卡子公司瑞仕格能向美的集团提供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效率。另外,通过库卡负责机器人技术,美的提供品牌影响,二者可以联手开拓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提供丰富多样化与专业化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实现多元化经营。
相比于美的宏大布局,海尔的并购更为实际。
首先,对通用电气家电业务的并购能通过细分市场拓展、节约采购成本和共享研发技术从而发挥协同效应。
其次,随着美国重振工业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家用电器作为美国高端制造业回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家电市场在全球家电市场的占比不足1/3,而美国家电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有助于海尔深入美国家电市场,获取美国家电市场份额,从而进一步布局全球化。
与跨行业并购相比,海尔这次的并购还能整合业内资源,提高采购议价能力,通过规模效应降本增效。
另外,通用家电与青岛海尔虽然都生产白色家电,但在细分产品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此次并购可进一步完善海尔产品组合,构建多元化全覆盖的家电版图。
格力对珠海银隆的并购看重的是后者的新能源技术。
珠海银隆在核心技术动力电池、整车设计、电机电控、BMS及充电储能系统等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完整的生产研发平台、自主的工艺及标准,并拥有115项专利。格力电器与珠海银隆在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空调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新能源管理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技术协同,通过并购银隆,格力将掌握银隆核心电池技术,有助于其布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
21世纪研究院认为,并购的好处是,一是快速得到先进技术和专利,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带来产品结构的升级;二是获得跨国公司的销售渠道;三是促使产业链延伸。
不过,绝大部分企业能通过智能制造与物联网的结合提高要素生产率,但大规模的并购却不一定适合所有企业。因为并购企业意味着资本的腾挪运作,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所要求。
目前,公开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受到较多的监管,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部分直接融资工具还需要大量的行政审批。其次,在非公开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的信息成本较大,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受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的限制。而占间接融资大部分的银行信贷,可贷额度取决于企业经营现金流及行业环境。这些门槛让中小企业对融资望而却步,借并购活动短时间内提升中小企业实力显得脱离现实。
参考《2016-2022年中国小家电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