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电视竞争再度升级 未来品牌最终剩下的不会超过三家

  导读:“双11”刚一落幕,各家企业销售信息相继出炉,根据部分企业披露的数据推算,仅“双11”当日,智能电视线上销量超百万台,高于国内平均单月线上智能电视总销量,也高于此前奥维云网预测的79.3万台。

  参考:中国智能电视市场需求现状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2014-2018)

  “双11”刚一落幕,各家企业销售信息相继出炉,根据部分企业披露的数据推算,仅“双11”当日,智能电视线上销量超百万台,高于国内平均单月线上智能电视总销量,也高于此前奥维云网预测的79.3万台。

  原本就打得不可开交的智能电视领域,在“双11”的引爆下,竞争再度升级,蔓延至全行业参战。不仅是乐视、微鲸、PPTV等新品牌大幅度让利促销,海信、创维等老牌企业也全面参战。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企业决战“双11”一方面是为了抢用户、抢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双11”提升品牌影响。预计未来三年智能电视的战争还将持续,行业会不断盘整,最终能留下的新品牌不会超过三家。

  电视销量百万台

总销量38.6万台,销售额9.6亿元。这是乐视超级电视在“双11”交出的答卷。不仅拿下天猫、京东平台所有电视品类销售量、销售额冠军,同时也打破了乐视前不久刚创下的单日38.2万台销售纪录。

  由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董事长黎瑞刚主导,进入智能电视行业仅3个月的微鲸,首次参与“双11”收获不小,微鲸电视不仅是今年“双11”全网第一单,同时也凭借55英寸4K智能电视WTV55K1单一型号产品,获得销量超2.7万台、销售额破亿元的成绩,在55英寸单品智能电视中销量排名第一。

  不仅是新兴电视品牌,老牌传统彩电厂商在深耕线下市场的同时,也越发重视线上市场。海信“双11”当日全网电视销量达30万台,其中曲面电视全网销量第一。此外,创维+酷开在今年“双11”总销量也高达24万台,销售额突破6亿元。仅乐视、海信、创维三大阵营,“双11”总销量便高达92.6万台。据奥维云网检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平均月线上智能电视销量仅89.3万台。

  企业亏本抢市场

  数万台、超10万台销量,几亿、十多亿元的销售额,彩电厂商虽然“双11”收入不菲,但实际上很多企业未能把钱赚到手,相反部分企业还会出现亏损。原因在于诸多彩电企业的“双11”促销,往往都是“亏本买卖”。

  事实上,智能电视之所以在“双11”能够取得如此成绩,除了产品、服务创新外,和企业大幅度让利促销不无关系。微鲸在10月就以追赶者的角色提前布局“双11”。10月13日当天,前5000名预购用户直降1200元;5000名之后,直降600元。

  乐视超级电视也是如此。据悉,乐视针对“双11”不仅推出最高直减980元的促销形式,还有抢购返现金抢免单等诸多活动。而这些让利,都需要乐视来埋单。乐视致新总裁梁军此前在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便承认,乐视智能电视在硬件方面一直都不赚钱,随着销量规模提升,电视广告营收增加,才得以填补硬件亏损。
  此前PPTV宣布将原本售价“3599元+360元”的PPTV-55P,降价为2799元。PPTV电视总经理常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坦承,这个价格“亏的也不多”。
  中怡康副总经理彭煜认为,以乐视为代表的智能电视新品牌往往在硬件方面都是亏损销售,原因在于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家电企业不同。以前彩电企业的思路是卖一台电视,赚一份钱,而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是先圈用户,再想办法通过用户来赚钱,这两种模式的差异,使得互联网企业愿意不赚钱甚至贴钱去卖电视。

  电视竞争才刚开始

  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加剧了智能电视行业竞争。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13年4月,中国彩电全渠道零售市场智能电视均价为5288元,随着乐视、小米等主打线上市场的智能电视品牌加入,到2015年9月,中国线上智能电视均价仅为2983元,短短两年时间,价格下降了2305元。

  对于老牌彩电企业来说,乐视、小米、微鲸、PPTV等企业的进入并非完结,智能电视的竞争还处于列队阶段。北京商报记者日前采访风行CEO罗江春获悉,风行电视将于12月正式进入智能电视市场。

  这意味着继微鲸电视后,智能电视行业将再迎实力派选手。据罗江春介绍,风行之所以敢进入竞争激烈的智能电视市场,源于自身阵营的超强竞争力。风行与乐视、小米的单打独斗玩法不同,通过双层股权的形式,将各方利益捆绑,联合兆驰股份、东方明珠、海尔、国美共同征战智能电视行业。

  据悉,兆驰股份是国内最大的彩电代工厂,仅电视年产能超千万台,自身生产除了液晶屏外,彩电其他所有的元器件、零部件,成本控制方面要远超同行。东方明珠就是原百视通,既是国内七大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之一,同时也拥有丰富电视端影视剧版权。

  在罗江春看来,智能电视发展至今,行业准入门槛并不低,除了生产制造环节外,企业的流动资金如果低于50亿元,那么将难有机会进入未来的角逐。智能电视的智能、交互属性,注定未来的竞争不会局限于单产品比拼,将是分阵营、以集团军形式竞争。未来智能电视的竞争还将更加激烈,新兴智能电视品牌最终剩下的不会超过三家。

  彭煜对此表示认同,未来三年内智能电视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三年后市场有望进一步明朗。不管微鲸还是风行,虽然目前还没能在行业中彻底绽放,但谁都无法预料三年后,他们在中国智能电视市场上的地位会如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彩电行业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其中2024年液晶电视出口额同比增长10.4%

我国彩电行业海外市场持续扩张 其中2024年液晶电视出口额同比增长10.4%

市场份额来看,零售量方面,2024年1-2我国彩电下沉市场零售量TOP3品牌份额在70%以上,为70.9%,TOP3品牌零售量份额较2023年1-2月增长3.9个百分点。

2025年03月28日
【产业链】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家用智能视觉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传感器、镜头、通信模组、VSLAM等软硬件;中游由智能家居制造商组成,例如摄像头、门锁、电视等可以进行可视化联网的产品,以及提供综合智能视觉系的服务商;下游是进入智能家居场景的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分为to B平台和消费者。

2024年12月31日
我国电暖器行业:线上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 线下市场品牌集中度则下降

我国电暖器行业:线上头部品牌集中度提升 线下市场品牌集中度则下降

从细分市场来看,线上销售渠道在电暖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线上销售额占比超过70%。电暖器市场主要包括暖风机、踢脚线、欧式快热炉、电热油汀等多种类型,其中暖风机线上市场占比32.3%,占比最大;电热油丁占比25.1%;踢脚线占比23.5%。

2024年12月21日
我国洗碗机行业竞争现状:线下销售渠道占比有所回升 线上市场品牌竞争则更为激烈

我国洗碗机行业竞争现状:线下销售渠道占比有所回升 线上市场品牌竞争则更为激烈

从集中度来看,我国洗碗机行业品牌集中度整体较高,大品牌更占优势。具体线上、线下市场来看,行业线上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线下市场则主要被大品牌多寡头垄断。2023年我国洗碗机线上、线下CR5分别为73.0%、91.5%。

2024年12月09日
我国净水器行业线上及线下市场均较为集中 市场竞争企业主要有四大类型

我国净水器行业线上及线下市场均较为集中 市场竞争企业主要有四大类型

集中度来看,截至2024年8月,全国共有存续、在业净水器产业相关企业873家,其中浙江省净水器企业数量最多,为399家。净水器区域集中度CR3为86%;CR5为91%。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干衣机行业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 上市企业中相关业务毛利率水平分化明显

我国干衣机行业线上为主要销售渠道 上市企业中相关业务毛利率水平分化明显

销售渠道占比来看,干衣机与洗干套装受益于市场培育完善和消费者心智逐步成熟,干衣机产品渗透率持续提高。线上销售目前是干衣机主要的销售渠道,2023年销售量占比达67%,销售额占比超50%。

2024年11月01日
我国智能家电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高速增长 智能电视和智能空调为主流产品

我国智能家电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高速增长 智能电视和智能空调为主流产品

从企业注册来看,我国智能家电相关企业数量约122.22万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智能家电企业的注册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2023年,智能家电企业注册数量达到了30.46万家,同比增长高达44.9%。

2024年10月31日
我国白色家电行业线上市场集中度更高 美的、海尔、海信等企业业务全球化布局

我国白色家电行业线上市场集中度更高 美的、海尔、海信等企业业务全球化布局

从细分品类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我国三大白色家电中空调的产量占比最高,其市场份额超过55%,其次为洗衣机,占比约27%。

2024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