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2年我国造船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分析

       内容提示;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直接指出,2012年将是决定中国造船企业生死的关键期。受技术和规模限制,一些在造船高峰期新进入造船领域的企业在市场惨淡时将不得不退出造船行业。未来2~3年,中国将有一半船企面临被淘汰出局。

       自去年开始进入行业冬季的中国造船业在今年开始进入严寒期。业界普遍认为,船舶业真正“寒冬”将在2012年前后集中爆发。2月初,代表国际干散货航运景 气度的BDI指数跌至651点的历史新低,不仅低于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年12月创下的最低点663点,还创下1986年8月以来的历史新低。毋庸讳 言,航运业的低谷也将使造船业走入更低谷。
  
       低迷的市场
  
       2011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 载重吨,同比增长16.9%,其中海船为2141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其中海船为1305万修正总吨。截 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3.5%,其中海船为4816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9%。
  
       得益于金融危机前积累的大量订单,中国造船业今年仍然有17%的增幅,但是手持订单大幅减少意味着很多造船企业未来两三年将面临无船可造的境地。
  
       中国船舶(600150,股吧)工业协会监测范围内50%的企业2011年上半年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也有10家没有接到订单。船舶企业 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增加。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去年,我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但新承接船舶订单量 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约有1/3企业没有接到订单。由于缺少订单,我国部分企业已经陷入开工不足的困境。
  
       而到2011年8月底,造船行业亏损企业高达249个,亏损额26.6亿元,比上年增亏37.9%。其中造船企业的亏损额增幅较大,114个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比上年增长1.1倍。
  
       新年伊始,代表国际干散货运价水平的BDI指数在2月初跌至651点的历史新低,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的663点,这充分显示了航运市场的低迷 现状。申银万国最新分析报告预计,2011年航运全行业净亏损94.4亿元,同比下降168%;单四季度全行业亏损34.6亿元,同比下降238%,而今 年在运力过剩的压力下,航运企业的盈利仍不乐观。
  
       而航运市场的萎缩也让原本就身处困境的造船业雪上加霜。自去年开始造船企业破产的消息不断传出:去年10月,宁波2家地方船厂恒富船业、蓝天造船被依法宣告破产,近期舟山恒宇造船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有业内人士预计,最终将有30%的船厂出局。
  
       中国造船工业的龙头城市大连,现在大多数造船厂在耗尽已有订单后,对于明后两年的生产将不得不面临无船可造的窘境。一些老船厂亏损严重,不得不靠修船来 赚取微薄利润。造船大省江苏也没能独善其身,大部分船厂均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一些企业即使手中握有订单,但利润水平也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亏损。
  
       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钧直接指出,2012年将是决定中国造船企业生死的关键期。受技术和规模限制,一些在造船高峰期新进入造船领域的企业在市场惨淡时将不得不退出造船行业。未来2~3年,中国将有一半船企面临被淘汰出局。
  
       创新的力量
  
       有关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低迷时,航运运力和船舶建造能力的双过剩是制约“十二五”新造船市场的最大障碍。现在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已经很明显。据悉, 我国船舶行业正常情况下一年的有效需求在5000万吨左右,但是船舶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600万吨,也就是说船舶行业过剩产能在1600万吨左右,约占 总产能的1/4,而且中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更多是表现在落后产能严重过剩。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造船业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相似、资源互补性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与高端产品制造能力,从而造成我国造船业的“落后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产业困境。
  
       虽然中国造船业的手持订单持续减少,但是一些国内企业仍然斩获大额订单。熔盛重工去年上半年来订单总额则超过1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近期,国 内知名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集团与加拿大Seaspan公司签订了25艘新一代节能环保型1万TEU(Twenty- footEquivalentUnit,20英尺标准集装箱,国际标准箱单位)集装箱船建造合同金额达25亿美元,创下了中国造船史上第一大单。
  
       从国际造船业来看,未来几年对LNG(液化天然气)船、深海平台等高附加值船舶为主的订单量有所增加,这为中国造船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一是保持中国造船产业规模稳居世界前列,2015年船舶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占世界份额的40%;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50个以上符合国际规范要 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世界知名品牌;三是产业结构实现调整优化升级,前10家造船企业完工量占全国造船完工总量的比重达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10 强产业达6家;四是现代化制造水平迈上新台阶,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从成本优势向技术和产品优势的转变,实现从提高效率向引领创新的转变,实 现从造船为主向造船、修船、配套项目协调发展的转变。
  
       国家的长远目标是让中国未来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这就意味着中 国造船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产品将是我国造船业的必然之路,未来精度管理控制、数字化造船、单元组装、预舾装和 模块化、先进涂装、高效焊接技术应用都是我国造船业主攻方向。
  
       业界认为,未来3年整个国际造船业将呈下降趋势,预计到2015年以后才会逐渐好转,这是倒逼中国造船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电力设备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电力设备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电力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仪器,主要包括钢材、电子元器件、有色金属、仪器仪表、绝缘件、橡胶塑料等;中游为电力设备,可分为电力一次设备和电力二次设备,电力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电缆、变频器、互感器、电容器、隔电开关、电抗器等,电力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盒信号装置、直流电源设备等

2025年08月30日
我国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行业市场整体较小、集中度高 顶瑞、华威、博清三家份额较大

我国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行业市场整体较小、集中度高 顶瑞、华威、博清三家份额较大

市场份额来看,目前国内智能焊接爬行机器人行业主要企业有顶瑞科技、华威焊割机械、博清科技、开元自动焊接与锐特自动化设备等,企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78%、18.47%、16.35%、14.83%、8.68%。

2025年08月29日
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部分企业开始向OBM模式方式发展  开山股份营收领先

我国空气压缩机行业:部分企业开始向OBM模式方式发展 开山股份营收领先

我国空气压缩机三种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原始品牌制造商(OBM)、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与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三种模式。目前,国内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具备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生产商已经实现了从OEM到ODM的转型;部分优势企业已开始向OBM方式过渡。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纺丝机、针织机为主要种类 市场企业集中度偏低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纺丝机、针织机为主要种类 市场企业集中度偏低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4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规模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4年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2020年到2024年行业复合增速为5.10%。

2025年08月14日
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河南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多 徐工机械相关业务收入最高

我国起重机制造行业:河南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多 徐工机械相关业务收入最高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营业收入在4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大连重工、柳工、振华重工等,营业收入在100亿元到40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润邦股份、法兰泰克、太原重工、天桥起重等,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下。

2025年08月07日
我国无框力矩电机行业:机器人为主要应用领域 合泰科技和大族电机市场份额较大

我国无框力矩电机行业:机器人为主要应用领域 合泰科技和大族电机市场份额较大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3年我国无框力矩电机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无框力矩电机市场规模约为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5%。

2025年07月21日
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集中度较高 哈默纳科为龙头企业 国内市场也主要被其占据

全球谐波减速器市场集中度较高 哈默纳科为龙头企业 国内市场也主要被其占据

从全球消费量来看,2020年到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消费量为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到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用谐波减速器消费量为121.87万台,同比增长21.4%。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充电桩行业:科士达、 ST易事特、盛弘股份、中恒电气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我国充电桩行业:科士达、 ST易事特、盛弘股份、中恒电气正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上市公司来看,我国充电桩行业代表性公司有许继电气、科士达、ST易事特、盛弘股份、中恒电气、奥特迅、万马股份、特锐德等。其中许继电气上市时间最早,为1997年。

2025年07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