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龙轴集团:以深度创新实现企业腾飞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了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轴集团”)被评为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成为中国轴承行业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两项荣誉对于龙轴集团而言,是为2016年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画下的一个圆满的句点。事实上,在这之前龙轴集团2016年的荣誉册上已是满满当当、光彩熠熠。

  2016年,龙轴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正式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为国家最先进飞机研制的几十种规格产品通过军方组织的鉴定;公司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福建省科技厅的验收;公司入选首届福建企业“创新100”。龙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凡沛荣获“十二五”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公司总经理陈晋辉当选福建省“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总工程师陈志雄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创新发展,是龙轴人的坚定信念,也是龙轴集团事业成功的法宝。”曾凡沛表示,龙轴人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持续发挥创新体系和能力优势,以“新、优、特”产品引领关节轴承行业的发展,成为行业当仁不让的引领者。

  他相信,创新的能量,将使龙轴集团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再次腾飞。

  自主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品研发与技术开发平台的逐步完善,龙轴集团强力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转化。目前,龙轴已研制开发5600多种关节轴承,其中多种产品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或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关节轴承产品和质量水平达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拥有55个有效授权专利,其中26个授权发明专利(含一项国防发明专利)。

  2月9日,在福建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福建省相关领导多次提到龙轴集团的产品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值得学习。早在去年11月,西安航天发动机厂向龙轴集团发来贺信,感谢公司生产研制的多种材料,为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某型发动机的顺利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希望日后能携手共进,再铸辉煌。

  这条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还在延伸。按照规划,龙轴集团正积极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生产物流管理以及人机互动技术的应用,着手布局机器换工产业转型战略。

  朝阳初升,在龙轴集团的数控车间里,工人们已经开始为完成一批新产品订单而忙碌着。

  在产能结构性过剩、市场低迷加剧,一些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举步维艰的形势下,龙轴集团以创新驱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最大限度地遏制市场等诸多负面因素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冲击。

  作为一家现代化上市集团公司,龙轴集团是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主导产品关节轴承品种数、产销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龙轴集团具备了年产关节轴承1500万套、汽车圆锥滚子轴承和AG轴承800万套、齿轮200万件、变速箱1万台套、免维护十字轴260万件、滚动功能部件182万套、轴套2000万件及针织机械设备2万台套的生产能力。

  其产品不仅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多种机械设备,并为国家重点工程如上海磁悬浮工程、三峡工程、正负电子对撞机、嫦娥系列卫星等航天工程及大型现代建筑、桥梁、风电、光伏设施等配套,同时大量出口欧美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曾凡沛接任董事长职位时便清醒地认识到,国产轴承技术短缺、质量保证体系不完整、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及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是制约国产轴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打破技术壁垒,企业首先需要具备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

  为此,龙轴集团创立了全国独树一帜的关节轴承研究所和国家级关节轴承检测实验中心,并获批为福建省关节轴承企业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精密轴承工程研发中心;成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同时拥有亚洲行业内非常先进的静力学实验室,其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我们每年花几千万元投入到研发中,对于研发的投入3—5年可能都不能产生效益,但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股东的利益,公司还是坚持在做。”曾凡沛介绍道,龙轴集团还通过明晰部门职能、优化研发流程、实现技术协同,将研发、试制、检验与试验、产品应用、售后技术服务等融为一体,提高技术体系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进而实现了新产品从设计、生产技术准备、样件试制到批量生产制造的全过

  管理变革 搭建一体化体系

  轴承产业是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行业。随着我国机械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轴承的精度、寿命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高端轴承方面,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对轴承性能与可靠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这就对轴承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严苛的考验。

  “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曾凡沛提出了“大龙轴”观念,借鉴国内外卓越的管理理念,沿用以过程管理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形成了集质量、环境、安全、内控等体系的一体化管理标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包括了企业管理基础、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与服务提供和评价改进四大板块,同时,涵盖了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

  “这不仅便于各岗位梳理、履行制度流程规定的职责要求,又利于各级主管组织落实主推制度流程的执行落地。”龙轴集团相关管理人员表示,现在已形成了以职能岗位、制度流程等多维度为主线的业务职责矩阵表。

  在上述科学管理落实之后,龙轴集团内部开始发生良性“化学反应”。

  精益化生产持续突破,全面梳理了各车间检验工作内容,分析节点时间占比,统一了职责分类;TPM推进流程横向拓展至各车间,形成了系统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相关表单、制度文件等。

  廉洁风险防控更加严密,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以严谨的逻辑框架构建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融入战略、管理和文化中,使廉洁从业建设与生产经营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集团管控模式进一步优化,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力度,实施减员增效措施,精简机构,管控经营风险,大大改善了集团业务发展不均衡、主要子公司盈利能力弱的局面。

  安全管理深化更加显著,安全绩效指标实现了“4个100%,4个0%”:安全教育普及率100%、消防安全合格率100%、特种设备检验合格率100%、“三岗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无死亡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重大设备安全事故、无职业病例。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效果立竿见影,龙轴集团荣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被漳州市国资委确立为对标标杆企业。2015年,龙轴集团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漳州市国资委“年度完成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 构建人才引培机制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核心技术要突破,首先必须依靠优秀团队的通力合作。

  曾凡沛意识到,想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龙轴集团发挥海西人才高地、博士后工作站和大师工作室的影响力,实施“1221”工程,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先后引进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名校博士后,培养各专业领域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及高技能人才,有效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与此同时,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技能大师,以及其他政府特贴、特支专家和人才做好“三个关爱”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干事业、展才华的大环境,让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公司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坚持“相马”与“赛马”并行,对部分管理岗位实行公开竞聘选拔,推出车间主任、车间副主任、车间调度、部门主管、团委副书记等11个岗位进行公开竞聘。

  此外,龙轴集团创新了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走出去及请进来、网络学习、内部培训、联合办学和委托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利用龙轴网络学院平台,启动内部课程开发项目,整合推广公司内部课程资源,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直观性和针对性。

  “企业只有实现员工的个人梦想和个人发展的高度融合统一,才能让他们产生幸福感。”曾凡沛表示,为此,他特地开通了董事长热线和董事长信箱,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实事,深入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劳动竞赛、建设职工之家等活动,受到了广大员工的信赖和喜爱。

  2017年春节前夕,公司工会发起了第二届“庆新春,展风采,共绘龙轴梦”职工才艺作品展,共收集参展作品207组,各部门、车间选送的作品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如今,集团母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5%;一线工人中通过中级工以上技能等级鉴定的占50%。

  这一批掌握了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将重构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深化改革 创建幸福龙轴

  2011年11月,上任不久的曾凡沛在公司党代会上提出要建设“创业创新的活力龙轴,和谐卓越的幸福龙轴”。

  谁来引领实现这个“龙轴梦”?答案必须是龙轴集团的党员队伍,他们是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自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以来,龙轴集团党委围绕“立体化宣传”、“导向性学习”、“传动式行动”三条主线,制定并实施《关于在公司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推动700多名党员既深刻理解党章党规、系列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又增强内心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各种主题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捐书育人,情满桑梓”活动向漳州市边远农村“公益图书馆”捐书,共募集图书3000余册;“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专题活动,提高了党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激发了党员履职尽责、提升业绩的内生动力;“以案说法、以案促教”警示教育活动,使党员端正对权力、名利、金钱的认识,管住自己的心、手、嘴和腿。

  这些专题活动,既是对学习教育的深化,也是对活动成效的检验。

  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实际能力得到强化,正是对党员队伍能力提升的有力证明。

  在深化党建的同时,龙轴集团开拓发展思路,投资九千万元设立闽台龙玛直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高精密直线导轨与滚珠丝杆领域,打造了新的发展脉络。

  在国际化战略方面,设立了龙溪轴承美国有限公司,全力开拓美国航空关节轴承市场,近期公司航空自润滑产品共8类6000余种规格顺利通过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认证并列入美国政府采购合格产品目录中。在国内,龙轴集团研发的航空关节轴承部分已通过相关部门认证。

  供给侧改革方面,龙轴集团围绕关节轴承核心业务,致力拓展航空军工、路桥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高端市场及新兴应用领域,抢占主机国产化配套先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曾凡沛表示,福建龙溪轴承将求真务实,攻坚克难,以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轴承的领跑者、国内轴承产业的整合者和国际轴承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为愿景而努力拼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国产企业仍需继续发力 其中中鼎恒盛专利数量占比最大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国产企业仍需继续发力 其中中鼎恒盛专利数量占比最大

从专利占比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9月,中鼎恒盛氢气压缩机的专利数量最多,达到53个,占整体专利数量的15%,其次为艾普压缩机,氢气压缩机专利占比达到9.6%。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建筑机器人‌行业参与主体类型众多 但产业整体聚集效应较好

我国建筑机器人‌行业参与主体类型众多 但产业整体聚集效应较好

企业布局来看,我国建筑机器人业内代表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均不高。按建筑机器人相关业务收入来看,2023年,美的集团以330.17亿元的业务收入位列第一。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集中度较低 五洋自控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大

我国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集中度较低 五洋自控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大

市场份额来看,2023年中国机械式停车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3.6亿元,其中五洋自控市场份额约为7.5%,占比最大;大洋泊车市场份额为5.8%,占比第二;广日股份市场份额约3.9%。

2024年10月22日
我国刀具行业:硬质合金刀具为主要种类 江苏省、广东省企业注册量较多

我国刀具行业:硬质合金刀具为主要种类 江苏省、广东省企业注册量较多

刀具在机械制造中主要作用是切削加工、成型加工、冲击加工、磨削加工等,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随着我国工业制造行业发展,对刀具需求也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刀具行业消费规模约为500亿元,同比增长7.76%。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叉车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竞争呈“三足鼎立”局面

我国叉车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竞争呈“三足鼎立”局面

叉车具有高效、安全、操作灵活等特点,是现代物流和运输行业的重要工具,而随着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对叉车需求也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3年我国叉车销量从60.83万台增长到了117.38万台。

2024年10月14日
我国焊接钢管行业:产能主要集中于华北区域 江苏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我国焊接钢管行业:产能主要集中于华北区域 江苏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焊接钢管具有伸缩性、抗压性强、耐腐蚀性强和安装维护便利等特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石油、天然气、供水、排水等领域。从产量来看,2021年之后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为6415.1万吨,同比增长8.8%;2024年1-8月我国焊接钢管产量为3872.9万吨,同比下降9.3%。

2024年09月25日
我国塑料机械行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 本土企业主要集中于中端市场

我国塑料机械行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 本土企业主要集中于中端市场

当前塑料已经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在2023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为7488.5万吨,同比增长3.0%;而塑料制品产量的增长,也为塑料机械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营业收入来看,2013年到2022年我国塑料机械行业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98.93亿元增至2022年的883.7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56%。

2024年09月24日
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日本企业哈默纳科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其次为本土企业绿的谐波

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日本企业哈默纳科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其次为本土企业绿的谐波

而随着下游机器人等行业发展,对谐波减速器的需求增长,这也带动了谐波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3年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谐波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为24.9亿元,同比增长18.57%。

2024年09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