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炭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内容提示:关于煤炭供给总量的预测。煤炭可供量受原煤生产量、进出口净额和年初年末社会库存余额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可供利用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7.93亿吨至38.48亿吨。

       近年来,我国煤炭供需呈现如下特征:煤炭生产与消费同步增长,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煤炭进出口面临顶板约束,政策调整潜力趋小。

       煤炭运力继续受限,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煤炭生产结构日趋合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煤炭生产的约束不断加大,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32.35亿吨,煤炭消费达到31.15亿吨,在一次
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76%和69%。受煤炭库存、煤炭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平衡差额呈波动性变化,其中2001年至2010年平衡差额相对稳定,均值2.53亿吨。从总体趋势上来看,我国煤炭基本上实现供需平衡。

       受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与煤炭出口配额制等调控政策的影响,2003年以后,我国煤炭进口量与煤炭出口量呈剪刀型发展趋势。煤炭出口配额及进出口关税等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潜力有限。一方面,由于煤炭出口配额和出口关税的上调,我国煤炭出口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出口对国内煤炭供需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进口关税已经下调至零的情况下,未来我国煤炭进口更多只能靠市场机制来调节。

       煤炭运力继续受限,影响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我国煤炭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北煤南运,西煤东送是我国煤炭运输的基本特征。晋陕内蒙古地区2010年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7%,煤炭运输能力成为煤炭从生产转化为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受煤炭需求的影响,煤炭铁路与港口运输急剧增长,2010年煤炭运输总量15.60亿吨,煤炭平均运输距离为640公里,煤炭港口吞吐量达到11.63亿吨。

       2005年至2010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约为26.62%;2011年上半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累计投资1708.6亿元,同比增长19.5%,第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至三季度末,前三季度累计投资3268.79亿元,同比增长24.6%。考虑到我国煤炭总量控制的调控政策影响,2012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预计达到20%至25%,原煤产量预期36.78亿吨至37.23亿吨。

       关于煤炭进出口的预测。从印尼、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和俄罗斯进口的煤炭量占我国全部煤炭进口量的84%。煤炭出口呈逐年递减、地区相对集中等特点,主要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家。

       受我国煤炭出口配额制度、进出口关税政策等宏观政策的影响,考虑到国际、国内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进出口净额达到1.40亿吨至1.50亿吨。

       再看煤炭库存。根据煤炭库存情况来看,社会库存总量总体趋势上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2010年年底,社会库存达到2亿吨,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0.18亿吨。

       2011年初以来,我国煤炭供需基本平衡,随着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施,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煤炭的年初年末社会库存差额将进一步减少到-0.25亿吨。

       关于煤炭供给总量的预测。煤炭可供量受原煤生产量、进出口净额和年初年末社会库存余额的影响,预计2012年我国煤炭可供利用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7.93亿吨至38.48亿吨。

       关于我国煤炭需求的预测。电力、钢铁、
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用煤量占我国原煤年消耗量的90%左右,我们通过这四大行业的原煤需求来进行分析: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发电总量3.48万亿千瓦时,其中火电2.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8%,电力工业煤耗14.54亿吨,同比增长12.5%左右。考虑现阶段核电发展仍须谨慎对待,风电受成本与技术因素的制约难有突破,而水电受装机容量的制约,发电能力不会有太大提升,2012年火电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不会有明显下降,那么电煤消费量将达到18.79亿吨至19.29亿吨。

       再看钢铁行业,今年前三季度,粗钢产量5.25亿吨,耗煤4.44亿吨,同比增长8.3%,超过2010年全年煤耗总和。第四季度以来,由于钢铁市场需求低迷,钢铁产量可能会略有下降,预计2012年粗钢产量将达到6.8亿吨左右。单位钢铁的煤耗指标也会逐渐下降。预计2011年与2012年,我国单位粗钢煤耗将进一步降低到0.732吨/吨钢和0.707吨/吨钢,预计2011年、2012年煤炭消费量将会达到4.39亿吨和4.81亿吨。

      
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建材行业快速发展,煤耗也逐年增长。2010年我国建材工业耗煤4.19亿吨;2011年前三季度建材工业耗煤3.8亿吨,同比增长10.5%。预计2011年、2012年,建材行业综合耗煤4.6亿吨和4.8亿吨。

       2010年化工行业煤耗1.23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4%。其中,化肥行业是化工产业的重要耗煤部门,约占化工行业煤耗总量的70%。通过建立化工行业煤炭消费与化肥产量的计量模型,结合化肥产量的预测,可以得到煤炭消费的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达到1.57亿吨,2012年为1.66亿吨。

       总的来看,煤炭供需总量均有所增长,但煤炭供给增速大于煤炭需求增速,应适当控制煤炭产能的扩张,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个梯队

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个梯队

高纯石英砂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是于石英玻璃和石英坩埚中主要原料。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8年之后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为68.27亿元,同比增长28.25%;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0.76亿元。

2024年09月04日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计算机应用占比最高 消费电子热管理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计算机应用占比最高 消费电子热管理为最大细分市场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和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导热材料的需求增长,而这也让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0.99%;预计到2025年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2.7亿元。

2024年09月03日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占比54.5% 企业方面晶科能源业绩突出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占比54.5% 企业方面晶科能源业绩突出

装机容量占比来看,2023年集中式光伏电站为3.5亿千瓦,占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58.21%;分布式光伏电站为2.5亿千瓦,占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41.79%(其中户用光伏电站为1.2亿千瓦,占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装机容量的19.02%。)。

2024年08月07日
我国天然气开采行业:工业用气消费占比42% 中国石油产量占比最大

我国天然气开采行业:工业用气消费占比42% 中国石油产量占比最大

从消费结构来看,2023年城市燃气消费占比增至33%;工业用气、发电用气、化工化肥用气规模下降,占比分别为42%、17%和8%。

2024年08月06日
我国水务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 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业务收入领先

我国水务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 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业务收入领先

根据各省份供水量和污水处理量计算,2022年,水务行业市场集中度CR3低于30%,CR10在60%左右;根据各省份再生水利用量计算,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CR3接近40%,CR10超70%。总体来看,水务行业市场集中程度不低。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及营收均呈增长趋势 山东能源集团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及营收均呈增长趋势 山东能源集团营收规模领先

产业链来看,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2024年07月17日
我国三元材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6系、8系及以上产量占比呈扩大走势

我国三元材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6系、8系及以上产量占比呈扩大走势

三元材料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包括镍、钴、锰、铝等金属元素以及锂盐等。这些元素通过特定的比例和工艺混合,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正极材料,下游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制造行业。

2024年07月01日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集中度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万华化学销售收入领先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集中度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万华化学销售收入领先

化工新材料涉及有机氟、有机硅、节能、环保、电子化学品、油墨等多个新材料领域,行业产品种类丰富,各细分领域产品性质和生产技术要求差异较大,故企业销售网络受生产力限制,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占率较高,但在化工新材料大市场市占率仍较低。集中度来看,2022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市场集中度(CR10)仅在30%左右。

2024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