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劣势分析


        (一)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率

        钕铁硼永磁体属于非标件,产品类型多,目前协会及相关权威机构尚未对行业的整体市场容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排名。

        在我国,钕铁硼永磁行业是一个竞争较为充分、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行业集中度不高,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生产工艺落后,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较少,其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获得市场空间。

        而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钕铁硼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的钕铁硼永磁专业生产企业。

        公司目前是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单位会员;公司获批建设“稀土永磁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稀土永磁材料工程实验室”,设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稀土永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司先后参与或承担了多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及其他省级科研项目。公司工艺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二)竞争优势与劣势

        1、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1)原材料保障优势

        为确保原材料供应充足,多年来公司积极与各大原材料供应商开展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1 年11 月,公司与北方稀土共同出资成立的安徽包钢正式投产运营,该公司主营生产稀土合金速凝薄片。安徽包钢的成立保障了公司的原材料供应。

        (2)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

        技术研发和创新是钕铁硼永磁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企业之本,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了先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公司主要技术成果和技术创新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 核心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公司在烧结钕铁硼永磁产品的材料制造、机械加工、表面防护等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多优秀成果,公司拥有低氧和氮含量控制、多合金共混烧结、晶界掺杂、绿色高效表面防护等关键技术,开发了多条连续自动化生产设备,产业化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位居同行业前列。

        生产的产品具有高矫顽力、高磁能积、耐高温、高耐腐蚀等特性。表面防护过程绿色环保,涂层结合力强、防腐性能优。

        A、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烧结钕铁硼材料的综合性能,公司在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了多种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技术新工艺,相比于传统制造工艺,创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氛控制技术、晶界掺杂技术、新型成型技术与装置等,形成了满足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材料制备要求的新型工艺体系。对比如下:
 
        气氛控制技术:烧结钕铁硼材料的性能受材料中氧、氮含量的影响,高氧、氮含量消耗了材料中的稀土元素,导致材料矫顽力、耐温性、耐腐蚀等性能的降低。通过毛坯生产全过程的气氛控制,降低材料中的氧、氮含量,有效降低了稀土元素的消耗,特别是降低了昂贵的重稀土镝(Dy)和铽(Tb)的用量,提高了稀土利用率和产品综合性能。与传统工艺相比,气氛控制技术所生产产品的矫顽力、剩磁、磁能积、耐腐蚀性等多项性能指标明显提高。本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含有微量氮RE-Fe-B 系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910116870.4。

        晶界掺杂技术:是指在气流磨制粉前后混入其它合金、单一金属或化合物粉末,然后成型、烧结。通过晶界掺杂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元素直接引入磁体晶间区域,使其在烧结和随后的时效过程中与原始的晶间相发生反应,改变晶间相的性质与分布以及晶间相与主相的界面结构,从而提高磁体的综合性能,实现“工艺控制结构,结构影响性能”的目的。在晶界掺杂制备烧结钕铁硼材料方面获得了稀土溶液浸泡掺杂技术(一种钕铁硼永磁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10275099.2)、稀土-钴-镓-铜合金微米颗粒掺杂技术(一种钕铁硼磁体的加工方法,专利号:ZL201110180666.6)、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技术(一种钕铁硼磁体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110161367.8)、晶界掺杂金属镓技术(一种制备稀土-铁-硼永磁体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097313.9)、晶界掺杂石墨烯技术(制备钕铁硼材料的方法,专利号:ZL201310151064.7)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新型成型技术与装置:钕铁硼磁体的磁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粉末颗粒的取向一致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磁体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通过创新成型技术与装置,在粉末取向成型阶段:①使用自主开发的取向成型模具,提高了粉料填充的均匀性和粉末取向一致度;②使用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磁场代替普通磁场,利用变化磁场对粉末颗粒的抖动/晃动作用,克服粉末颗粒之间的团聚力和转动时的机械阻力,提高粉末颗粒的取向一致度,进而提高磁体的剩磁和最大磁能积。本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烧结钕铁硼粉末的取向方法”,专利号:ZL201110161348.5;本装置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新型钕铁硼粉末取向成型模具”,专利号:ZL201410227317.9。

        B、烧结钕铁硼表面防护技术

        烧结钕铁硼材料的表面防护过程分为前处理和涂覆两个阶段。为了提高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和涂层的防护能力,从前处理和涂覆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前处理工艺与自动化的新型涂层工艺和装备,具备多种涂层制作技术和工艺。

        前处理技术:创新使用喷砂除锈工艺代替原有的酸洗工艺对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前处理,克服了酸洗过程带来的酸液残留与镀层结合力差的问题。

        创新Al 涂层与技术:Al 薄膜能在空气中自钝化,在磁体表面沉积Al 薄膜可以对磁体形成很好的防护作用。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制备Al 薄膜对钕铁硼磁性产品进行表面防护,自主研发了专用NdFeB 磁体表面物理气相沉积装备,实现了Al 涂层在设备中一次完成,实现了装备的自动化。

        创新复合涂层与技术:不同的涂层在介质腐蚀防护上各有优缺点,创新使用复合涂层与技术,实现不同涂层的优势互补,提高涂层的综合防腐蚀能力。

        ② “产、学、研”合作优势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保持稳定的协作关系,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公司设有以下研发平台:
 
        公司承担或参与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发项目、计划如下:
  
        此外,公司还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安徽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安徽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

        (3)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参照国家标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GB/T13560-2009),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Q/DDX001-2013)。公司产品严格按照上述企业标准生产。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拥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从原材料品质标准,产品设计、生产和加工,再到满足客户要求的出厂检验标准,每个环节均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实行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并定期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体系。

        公司在同行业中较早通过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TS16949 国际汽车行业的技术规范认证。2015 年11 月,公司被安徽省质量管理协会、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评为“安徽省质量奖企业”。公司产品或技术获得过的主要荣誉如下:

 
        (4)品牌优势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产品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市场影响力,主导产品“大地熊”牌烧结钕铁硼稀土永磁体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公司“大地熊”商标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从而有效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和品牌溢价。公司产品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的认可,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5)人才优势

        公司核心高管及技术人员拥有多年钕铁硼永磁材料行业的从业经验,分布于公司的生产、研发、工艺技术改造、质量管理、市场战略等各个部门。优秀的技术人员已成为公司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公司“新型耐高温稀土永磁材料技术攻关团队”被评为安徽省第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低重稀土高性能烧结钕铁硼磁体技术攻关团队”被评为合肥市“228”产业创新团队。

        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均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既保持了管理团队的稳定,又强化了激励和约束机制。此外,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销售、生产骨干等也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公司的发展与管理层及骨干员工的利益直接相关,有效调动企业各层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2、竞争劣势分析

        受公司资金实力的限制,公司在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受到一定制约,资本规模较小,限制了公司持续发展。目前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无法满足技术持续升级和业务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影响了公司的长远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具体来看,在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47.6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国家能源集团,产量为62130万吨,同比增长0.8%;其次为晋能控股集团,产量为40216万吨,同比下降8.1%;第三为山东能源集团,产量为27736万吨,同比增长1.4%。

2025年06月23日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储罐、泵阀等;中游为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液流电池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下游应用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配储、分布式能源、应急电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截至2025年6月15日我国城市供热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9132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注册量分别为2468家、1059家、771家、718家、444家,占比分别为27.03%、11.60%、8.44%、7.86%、4.86%。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天能股份、超威动力,营业收入在4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骆驼股份、理士国际、南都电源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到40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的梯队的企业为雄韬股份、万里股份、圣阳股份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以下。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2327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5年05月22日
我国焦炭行业:山西省产量领先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市场集中度极低

我国焦炭行业:山西省产量领先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市场集中度极低

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焦炭行业市场集中非常低。具体来看,我国焦炭行业占比较高的为中煤能源,占比为2.05%,其次为平煤股份,占比为2.03%。

2025年05月21日
我国钨精矿行业:江西省产能最高 企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60%

我国钨精矿行业:江西省产能最高 企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60%

钨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特征,国家对钨矿开采实行总量控制。从产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钨精矿产量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4年我国钨精矿产量约为13.05万吨,同比增长6.1%;产能约为15.9万吨。

2025年05月20日
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北方稀土先发优势明显 开采指标占比约70%

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北方稀土先发优势明显 开采指标占比约7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储量国,约占全球已探明储量的70%以上。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稀土行业产量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稀土产量达到了25.4万吨,同比增长5.8%。

2025年05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