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稀土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内容提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要想从稀土生产大国转变为强国,仅仅依靠资源优势谋求定价权还远远不够,必须在稀土基础、应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上取得真正突破,否则随着全球稀土生产格局的改变,现有优势也将难以维持。“长远来看,只强调卖高价而不争取技术上的话语权,是愚蠢之举。”江苏省稀土学会理事王仲山说,“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是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中国稀土才能有像中东石油一样的影响力。”

        前所未有的价格涨幅让稀土上游企业赚得盆满钵溢。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红火背后,稀土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不能得到尽快解决,将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

  在此间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部分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稀土价格上涨带来的表面繁荣使得人们过度关注价格的高低,却忽视了这一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应用领域处于劣势。

  价格飙升技术缺失

  “行情暴涨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困扰中国稀土行业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一时间大家都忙着赚快钱。”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

  然而,这些问题非但没有得到解决,一些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不足,反而使得情况更加恶化。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说:“现在国内稀土行业不缺乏资金,但是浮躁气氛太浓,而且缺少高层次稀土科研人才和原创性的技术成果。”

  从2010年10月起,中国稀土市场开始出现一轮涨价风潮,稀土原料及稀土金属价格一路飙升,并在2011年4月演变成爆发式增长。例如,氧化钕当前价格约148万元/吨,年涨幅达到628.4%,而在2010年的最低价格仅为11.8万元/吨。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稀土产业不同于普通制造业,其附加值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在“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功能材料-器件-终端应用产品”链条中,越往下游延伸,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等社会效益越高。目前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和产量、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却主要扮演原料供应商的角色。

  正是由于缺乏具有全行业影响力的核心技术,稀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中国一些稀土下游应用企业——风机和核磁共振永磁部件、动力电池等,在生产经营上出现困难,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减产或停产。

  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说,稀土原材料价格上涨过程中,压力最大的是中低档次产品生产企业,而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挖掘潜力,可以很好地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打破应用研发僵局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要想从稀土生产大国转变为强国,仅仅依靠资源优势谋求定价权还远远不够,必须在稀土基础、应用关键技术和产业化上取得真正突破,否则随着全球稀土生产格局的改变,现有优势也将难以维持。“长远来看,只强调卖高价而不争取技术上的话语权,是愚蠢之举。”江苏省稀土学会理事王仲山说,“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是只有在技术上领先,中国稀土才能有像中东石油一样的影响力。”

  针对国内目前热衷于跟踪研究国外技术、购买专利权的现象,张安文说:“中国不能寄希望于技术转让,真正核心的尖端技术国外不会给我们,中国只能靠自主创新。”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等专家表示,虽然近期稀土价格有所提升,但相对来说中国稀土行业的出口利润率仍不高,而且每年还要花巨额资金进口高端产品。

  举例来说,由于国外稀土永磁材料的磁性等指标高,售价远高于国内产品。2010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的出口均价约为4.5万美元每吨,但进口均价却超过6万美元每吨,全年进口4069.91吨,金额高达2.51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去年出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以氧化物计约3.5万吨,而出口金额仅为9.4亿美元。“更有甚者,某些国家限制对中国出口新材料等高科技产品,有些产品即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马鹏起说。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均建议,中国政府和稀土企业应着眼于长远发展,增强政策的前瞻性,加快技术攻关,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稀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日前也强调,中国必须加快稀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引导和组织稀土生产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大力开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开中国稀土应用研发僵局。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柔性电池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柔性电池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柔性电池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主要分别为硅料硅片、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生产设备等;中游为柔性锂电池、柔性纤维电池、柔性薄膜电池、柔性纸电池等柔性电池的生产。下游为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医疗器械、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头部企业营收下滑亏损扩大 亿华通销量稳居市场第一

我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头部企业营收下滑亏损扩大 亿华通销量稳居市场第一

企业销量来看,2024年中国约有60家氢燃料电池企业系统出货,其中亿华通燃料电池系统销量为1328套,其次是重塑能源销量为1260套,国鸿氢能销量为623套,国氢科技销量为541套。

2025年07月12日
我国锑行业:按锑矿储量企业竞争主要可分为三个梯队 湖南黄金资源量最多

我国锑行业:按锑矿储量企业竞争主要可分为三个梯队 湖南黄金资源量最多

从竞争格局来看,位于我国锑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闪星锑业、湖南黄金、华锡有色、华钰矿业,锑矿储量在20万吨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久通锑业、云南木利锑业、贵州东峰锑业等,锑矿储量在1万吨到2万吨之间;位于行业第三的其他企业,锑矿储量在1万吨以下。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我国煤炭行业:内蒙古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 国家能源和晋能控股产量优势突出

具体来看,在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47.6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产量最高的为国家能源集团,产量为62130万吨,同比增长0.8%;其次为晋能控股集团,产量为40216万吨,同比下降8.1%;第三为山东能源集团,产量为27736万吨,同比增长1.4%。

2025年06月23日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液流电池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部件,主要包括电解液、离子交换膜、电极、双极板、储罐、泵阀等;中游为电池制造与系统集成,液流电池可分为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下游应用于电网调峰、可再生能源配储、分布式能源、应急电源、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我国城市供热市场集中度低 黑龙江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华能国际营收优势领先

从企业注册量来看,截至2025年6月15日我国城市供热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9132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注册量分别为2468家、1059家、771家、718家、444家,占比分别为27.03%、11.60%、8.44%、7.86%、4.86%。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CR5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 天能股份、超威动力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天能股份、超威动力,营业收入在4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骆驼股份、理士国际、南都电源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到400亿元;位于行业第三的梯队的企业为雄韬股份、万里股份、圣阳股份等,营业收入在70亿元以下。

2025年06月13日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航空航天为最大应用领域 金发科技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复合材料制品产地之一,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2327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5年05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