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太阳热水器企业发展新策略

       导读:作为市场区隔的工具与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结合的载体,树立品牌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太阳热水器行业起步时间不长,目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从业企业众多,傍名牌、仿名牌等现象非常之多。很多中小企业看重眼前利益,加之品牌树立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愿意在品牌树立方面进行投入。

中国太阳能光热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中国热水器市场发展格局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2-2016)

       1.从国家层面积极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法”,把它上升到国家能源安全高度,从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行业从业企业、经营企业以及用户补贴与支持。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状况以及市场具体情况将至2015年太阳热水器年产能达到1亿平方米,保有量到达4亿平方米的指标进行科学分解至每年、省份,并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体系。

       针对太阳热水器行业从业企业多的特点,国家从政策层面对规模较大以及产品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进行融资、税收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做强做大。

       行业协会牵头,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依托,设立国家级行业研究院,对行业发展指导与规范、产品创新、标准完善与实施等开展攻关与工作,引领行业向有序、规范、健康、科学方向发展。

       2.以推行太阳热水器能效工作为契机,对全国行业内产品与生产企业进行一次拉网式调研与检测。对原有标准进行进一步完善,条件成熟将建议标准上升为强制标准。坚决杜绝质量不符合要求、服务不符合规范的企业入市,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净化行业与市场。

       3.中央与各省市梳理与出台鼓励性安装太阳热水器的各类政策与法规,扫除安装太阳热水器的政策障碍。鼓励科学竞争,杜绝地方保护与暗箱操作,为太阳热水器的销售提供一个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

       将太阳热水器纳入“绿电”范围,给予各类政策与优惠。

       4.注重品牌树立与形象提升。所有能做大、做强、做长久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注重品牌的打造与维护。

       作为市场区隔的工具与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结合的载体,树立品牌对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太阳热水器行业起步时间不长,目前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从业企业众多,傍名牌、仿名牌等现象非常之多。很多中小企业看重眼前利益,加之品牌树立与维护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愿意在品牌树立方面进行投入。如果希望在太阳热水器行业做大做强,企业就必须重视品牌的树立与维护,并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内涵,不仅在宣传方面,同时在创新、规范服务、社会责任等方面下功夫与力气,充分发挥现代社会品牌对企业运营所带来的好处与优势。

       5.加强产品、市场与机制等创新,提高产品适用范围,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积极性,将资产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

       产品方面围绕与建筑完美结合、集热效率高、自动控制与运行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国家出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后工程机会大幅度增加,小高层、各种别墅等结构与户型较为普遍。如何能较好满足不同建筑类型的要求,与建筑能完美结合已成为制约太阳热水器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80°以下的中低温热水市场,如何提高装置的集热效率与聚光能力,能提供80-250°的中温蒸汽等,将产品应用面拓展至工业应用领域,如工业加热、工业干燥、海水淡化以及吸收式制冷(空调),仅国内市场将新创造出一个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庞大市场!是现在中低温太阳热水器市场的6倍以上。可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由于太阳热水器行业发展时间不长,行业总体规模不大(2011年约850亿元),这十余年行业发展平均速度均在20-30%之间,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充分调动核心骨干的积极性与潜能,适时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并择机与战略资本方合作,为企业上市做准备。

       6.注重农村、城市与国际市场的开拓。自2006年建设部等部委明确提出建筑节能不低于50%的指标后,新建民用住宅统一设计、统一安装就成为太阳热水器销售的一大转变。工程市场骤然增加,零售市场快速萎缩(降幅在50%左右)。提高系统与建筑结合度,加强热水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成为新一轮国内太阳热水器行业竞争的新特点。

       随着国家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作为家电下乡之一的太阳热水器的广大农村市场被激活,近三年呈现井喷式增长。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一定增长。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热水器生产国与使用国。我国太阳热水器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南非、土耳其以及欧洲、美国与亚洲等,市场成长非常快,需求非常旺(2011年我国出口太阳热水器约1亿美元),未来几年这个市场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7.进行产业链整合,有效减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目前,我国太阳热水器行业仍以直插式非承压全玻璃真空管太阳热水器为主(约占总量的85%),很多生产企业自己不生产玻璃毛坯或真空管,需要外购。

       м那就存在毛坯运输破损以及运输成本等问题。将毛坯窑炉建在真空管生产旁,将毛坯生产线与真空管生产线合二为一,可以大量降低成本,同时对划痕改善等也非常有好处。

       除此以外,太阳热水器为泡状物,体积大,重量轻,运输成本占较大比例。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近销售市场建分厂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交货及时率。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个梯队

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企业竞争可分为四个梯队

高纯石英砂是重要的工业矿物原料,是于石英玻璃和石英坩埚中主要原料。从市场规模来看,自2018年之后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为68.27亿元,同比增长28.25%;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纯石英砂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0.76亿元。

2024年09月04日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计算机应用占比最高 消费电子热管理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导热材料行业:计算机应用占比最高 消费电子热管理为最大细分市场

随着消费电子、汽车和通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导热材料的需求增长,而这也让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为183.8亿元,同比增长0.99%;预计到2025年我国导热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2.7亿元。

2024年09月03日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占比54.5% 企业方面晶科能源业绩突出

我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占比54.5% 企业方面晶科能源业绩突出

装机容量占比来看,2023年集中式光伏电站为3.5亿千瓦,占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58.21%;分布式光伏电站为2.5亿千瓦,占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41.79%(其中户用光伏电站为1.2亿千瓦,占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装机容量的19.02%。)。

2024年08月07日
我国天然气开采行业:工业用气消费占比42% 中国石油产量占比最大

我国天然气开采行业:工业用气消费占比42% 中国石油产量占比最大

从消费结构来看,2023年城市燃气消费占比增至33%;工业用气、发电用气、化工化肥用气规模下降,占比分别为42%、17%和8%。

2024年08月06日
我国水务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 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业务收入领先

我国水务行业毛利率水平较高 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业务收入领先

根据各省份供水量和污水处理量计算,2022年,水务行业市场集中度CR3低于30%,CR10在60%左右;根据各省份再生水利用量计算,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CR3接近40%,CR10超70%。总体来看,水务行业市场集中程度不低。

2024年07月26日
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及营收均呈增长趋势 山东能源集团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煤炭行业规上企业数量及营收均呈增长趋势 山东能源集团营收规模领先

产业链来看,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链上游包含华科电气、双环、圣亚机械等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国家能源、阳泉煤业、兖州煤业等企业,大型能源集团亦布局上游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包括国家电投、山东钢铁等应用行业相关企业。

2024年07月17日
我国三元材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6系、8系及以上产量占比呈扩大走势

我国三元材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6系、8系及以上产量占比呈扩大走势

三元材料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包括镍、钴、锰、铝等金属元素以及锂盐等。这些元素通过特定的比例和工艺混合,形成具有特定性能的正极材料,下游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制造行业。

2024年07月01日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集中度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万华化学销售收入领先

我国化工新材料行业集中度较低 市场竞争激烈 万华化学销售收入领先

化工新材料涉及有机氟、有机硅、节能、环保、电子化学品、油墨等多个新材料领域,行业产品种类丰富,各细分领域产品性质和生产技术要求差异较大,故企业销售网络受生产力限制,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占率较高,但在化工新材料大市场市占率仍较低。集中度来看,2022年,中国化工新材料市场集中度(CR10)仅在30%左右。

2024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