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
据海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以下简称“铜矿砂”)7670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16.4%;价值1399万美元,下跌6%;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1824美元,上涨12.4%。
一、上半年广东省铜矿砂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上半年进口量及平均价格波动较大,6月份进口平均价格为去年11月以来新低。今年以来广东省铜矿砂月度进口量和平均价格呈现较大波动,进口量在2月份达到去年9月以来峰值5151吨后回落,4月份减至276.9吨,5月份当月回升至604.6吨,到6月份出现小幅下降,为572.8吨,同比减少86.2%,环比微减5.3%;此外,继5月份进口平均价格创下2010年11月以来单月进口均价新低后,6月份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97.9美元,同比下跌76.9%,环比下跌4.8%,再次出现明显回落走势。
(二)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超过6成,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下降速度快于整体。上半年,广东省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铜矿砂5031吨,占同期广东省铜矿砂进口总量(下同)的65.6%。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铜矿砂2639吨,减少70.8%,下跌速度快于整体54.4个百分点。
(三)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来源地,自东盟和巴基斯坦进口激增。上半年,广东省自澳大利亚进口铜矿砂4988吨,占65%,去年同期均无来自该国的进口记录;自东盟进口1695吨,增加3.1倍,其中自印度尼西亚进口1166吨,激增6.2倍;同期,自巴基斯坦进口406.6吨,激增8倍;此外,自摩洛哥进口517.6吨,而去年同期无来自该国的进口记录。
(四)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国有企业进口大幅减少。上半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铜矿砂5031吨,占65.6%;同期,私营企业进口1319吨,激增1.7倍;国有企业进口1320吨,减少84.7%。
二、上半年广东省铜矿砂进口量减少、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国内精炼铜需求增速持续放缓。上半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加快,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深, 3-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下降,产成品库存指数也呈逐月降低之势,生产指数连续收缩,企业采购原材料积极性减弱。而我国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多次上调,致使企业融资困难、资金使用成本加大,采购原材料的能力也降低。数据显示,国内前5个月精炼铜产量累计增速为15.16%,较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下游电力、家电、汽车、建筑等主要行业多遭遇宏观政策调控,采购精铜行为愈加谨慎,导致上半年铜消费形势整体增速放缓。
二是国内外市场铜价回落,带动进口铜矿砂价格下跌也抑制了进口积极性。今年以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部需求环境恶化,国外铜价呈现宽幅震荡,2月15日,LME三个月期铜触及每吨10190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铜价之后在3、4、5月份出现回落。在国际市场价格价格下跌的带动下,国内市场铜价格快速回落,导致企业进口意愿不强,5月中旬降至年内最低,为66425元/吨,期间最大振幅为11.4%,截至6月30日,长江现货铜均价为69475元/吨,较2月中旬最高价下跌7.3%,与年初相比下跌1.77%。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是铜矿罢工及恶劣天气影响铜矿供应。Grasberg铜矿全球是最大的铜生产商之一,近期因工会要求资方为工人每小时加薪1.5美元而举行罢工;智利国有铜业公司Codelco工人11日也举行24小时的罢工,这将是Codelco工人自1993年以来首次进行全国性的罢工。同时,今年恶劣的天气一再冲击智利矿业生产,造成铜矿商中断运营,而预计智利北部地区将迎来更多的强降雪、降雨及大风天气,由于风暴力度为五十年一遇,对铜产量的影响较大,目前已经使得该矿产量减少超过一半。全球产能最大的铜矿Escondida,目前也受到了强降雨的冲击。智利北部至少七家大型矿山高层及工会之前称,为期四天的寒冷天气已经给运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接近关闭至生产放缓不等。
二是铜冶炼企业运营成本上升。上半年我国南方出现大面积“电荒”,煤电矛盾空前激烈,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起上调包括山西、青海、甘肃、湖南、河南、贵州等15个省市的销售电价,上调幅度在0.4分-2.4分/度不等,铜生产电力成本相应提高,同时,燃油价上涨、消费物价水平上升等都明显提高了企业运营成本。另外,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提高最低工资”等,对人力成本影响很大。上半年铜冶炼企业原料、燃料、电力、人力等成本纷纷上行,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经营压力。
三是进口铜矿砂质量堪忧,加大行业生产成本。5月份,洋山依法退运了一批原产国为摩洛哥的有害元素超标铜矿砂,经检测,发现其砷、铅含量均超出国家规定的限定值。6月份,山东黄岛市也发现1批进口铜矿砂的铜含量仅0.81%,远低于合同4%的限量要求,与国外检测报告17.61%的检测值相差20.74倍,分析判定该批铜矿为失去原有利用价值的原矿。由于目前进口企业在国外采购铜矿和进口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在国际铜价上涨的情况下盲目追涨,签订合同或做装运前检验时往往只重视铜含量这一个指标,忽视了进口铜矿环境安全指标和风险控制,对进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致使其容易被国外不法中介机构蒙骗,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
为此建议:一是积极引导企业优化铜资源配置,严格铜冶炼项目的审批,对行业产能进行整合,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及时调整铜冶炼企业的生产方向及产品科技含量,不断降低铜冶炼行业的能源消耗;二是大力实施国内企业“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通过海外铜矿投资逐步提升资源供给能力,同时加大国内矿山资源的勘查投入及施工,合理规划产能,减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三是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升行业外贸进出口风险控制能力,维护国家正当利益。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