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综观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中国钛工业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中国钛工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中国钛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国家把钛当作战略金属列入了12年发展规划,1958年在抚顺铝厂实现了海绵钛工业试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绵钛生产车间,60至70年代,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先后建设了以遵义钛厂为代表的10余家海绵钛生产企业,建设了以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为代表的数家钛材加工企业。
1980年前后,我国海绵钛产量达到2800吨。然而,由于钛材高价位限制了钛的推广和应用,钛加工材的产量仅为200吨左右,致使我国钛工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于1982年7月成立了跨部委的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专门协调钛工业的发展事宜,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钛工业快速平稳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国钛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几个月来的调查采访,对产业内部问题做出了系统的梳理。
首先,钛产品质量存在缺陷。
钛产品质量不足大体上表现在海绵钛质量较低和高品质海绵钛生产比例较小两个方面。
数据显示,我国零级海绵钛的生产比例是40%,日本和俄罗斯生产零级海绵钛的比例是70%;2009年遵义钛厂生产的“95”海绵钛产量是1000吨左右,占其生产总量的8%至10%,俄罗斯生产“95”海绵钛的比例是30%至40%;我国还不能批量生产“90”海绵钛,俄罗斯生产“90”海绵钛的比例是20%至30%,由此可见,我国高品质海绵钛生产比例之小。
钛加工材质量存在缺陷。从航空业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我国钛加工材主要问题是批次不稳定、表面有缺陷,质量有偏差。
其次,钛产品的部分品种有重大缺项。
近年来,国际上海洋石油开采使用大型钛挤压管材的趋势也比较明显,但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大型挤压型材和管材。2008年我国还进口钛加工材6000吨,其中进口钛焊管3322吨,进口钛薄板约1000吨。这是因为我国的钛产品品种单一,部分产品无法生产。
我国大多钛产品和项目都是跟踪国外,自主创新的产品很少。比如,体育休闲领域的钛用量非常大,国外在项链等休闲日用品上的钛应用也非常活跃,而我国则是来料加工或逐步跟踪国外;我国合金材料的品种比较多,但是缺乏对某种新材料比较系统的研究。换言之,我国对新合金系统的自主研究与应用数据的积累还不够,这是一个系统的差距。
除了钛产品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外,钛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海绵钛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海绵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氯化尾气,破碎系统粉尘及生产装置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由于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均为有毒有害气体,一旦超标排放就会对周围环境空气、土壤造成影响。海绵钛生产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含酸废水,若不进行处理,将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另外,我国的钛工业目前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记者在宝鸡采访时发现,宝鸡钛加工企业产品还处于低端水平,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寥寥无几。一些小型的民营企业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一些项目重复上马、产能过剩的局面。以钛熔炼为例,经过3年的快速增长,宝鸡民营钛工业的熔炼能力达到年产钛及钛合金锭3至5万吨的生产能力。但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部分熔炼企业设备关停,部分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全年的钛锭生产量仅为熔炼能力的30%至40%。作为主管部门,宝鸡市工信局多次深入钛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对民营钛加工企业进行引导,促使钛熔炼领域向大型化高科技方向发展。
综观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中国钛工业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中国钛工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