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3年中国美容机构市场监管现状及国内十强品牌企业基本情况

        导读:2013年中国美容机构市场监管现状及国内十强品牌企业基本情况。大量投放虚假广告 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争取市场,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的虚假广告,不惜重金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甚至是街头传单中,进行铺天盖地广告宣传,且包含许多虚假内容。

一、医疗美容行业中主要是民营医疗美容业机构存在诸多乱象

        ( 一) 大量投放虚假广告 一些医疗美容机构为了争取市场,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的虚假广告,不惜重金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甚至是街头传单中,进行铺天盖地广告宣传,且包含许多虚假内容。不少广告虽经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审批,但都或多或少进行了技术处理,被动了手脚,违规夸大宣传,花样不断翻新,或以活细胞隆胸、无疤痕手术等违反医学规律、故弄玄虚的虚假广告词; 或明星形象代言,对整形美容项目效果进行过度渲染; 或弄几个所谓“专家”、“教授”穿白大褂的图像以示权威,来误导消费者。总之,只要能把人“忽悠”来就行。

        ( 二) 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某些医疗美容机构没有专业从业人员,医生也非正规医学院培养,有不少是从别的专科“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严格的执业训练,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机构向消费者介绍某某是留学韩国、美国归来的专家,对医生、专家进行过度包装; 有的医生根本不具备专业知识和独立手术的能力,仅有一点实际操作技能,也敢上手术台; 有的机构接诊和手术医生是两套人马,接诊医生说的是一套,手术医生做的是一套; 有的机构只有少量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全都是临时外请的等不良现象和不规范行为,都增加了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隐患和可能性。

        ( 三) 医疗美容环境和仪器设备差

        有些医疗美容机构可以说“唯利是图”,胆子非常大,只要能赚钱,不顾及卫生条件,设备简陋,没有基本的抢救设备,就敢开业动手术;有的机构只能把从事一般健身美容的美容店或门诊部经过豪华的装修对外宣称是医疗整形美容中心或整形美容医院,竟敢与正规整形外科医院媲美,对仪器设备功效进行夸大宣传; 有的机构没有基本的毒麻药管理制度,所用的麻醉药品由外请麻醉医师自带等不具备基本的准入条件和缺乏管理规范现象大量存在。医疗美容手术是一个需要医疗环境、医疗设备、手术技术、麻醉手术、术后护理的系统工程,对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要求很高。在那些缺乏基本的医疗环境和设备条件、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的机构接受手术,确实令人担忧。

二、医疗美容行业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是行业的监管缺失或监管不作为

        根据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之规定,医疗美容的界定是明确的,同时该规定还对医疗美容机构的设置、具备的条件、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和登记注册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规定卫生部( 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全国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含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下同)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美容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应该实事求是的说这个行业不是没有规定,而是没有严格按照现有的规定执行。

        医疗美容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处处暴露出对广告、资质、设备、条件等相关的检查、审核不够到位。不出事则无事,出事后往往自行消化,一些医疗美容机构还有自己一套医疗事故善后的班子,专门应对医疗纠纷,对医疗事故不进行鉴定。相关管理部门对医疗事故的发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只有媒体爆料才引起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当前针对医疗整形美容行业的出现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不是出来表个态,用对某事高度重视,组织什么专家组,进行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完善相关法规之类的套路,敷衍媒体、敷衍公众。造成医疗美容行业乱象的结果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就是管理,管理的权威性、公信力,取决于依法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对行业监管缺失方面寻找原因,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各负其责,认真从医疗美容广告、医疗美容机构的准入、医疗美容医生执业资质和技术水平方面加强监管,依照有关规定,对违规机构应尽早依法查处,才能从根本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建议对整形美容行业进行规范管理,尽快制定和完善医疗整形机构的管理法规、从业标准。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医疗美容机构、医师的资质和医疗美容广告,加强常态监督检查。同时,医疗美容行业也要加强自律、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内部规范管理,提高医技水平,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不能一味追求营利,而丢失了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作为消费者,在选择美容机构时也要认真查看对方资质、从业人员资格、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不要被对方的广告和宣传迷惑。

2013年中国十强美容机构企业基本情况
排名不分先后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作为处方药,依达拉奉的流通高度依赖医疗机构。其使用需经医生诊断开具处方,且医保报销政策多与院内购药绑定,这共同决定了医院是我国依达拉奉销售的核心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我国医院数量持续增加对依达拉奉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小核酸药物作为行业核心赛道,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销售额从2020年的29亿美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1亿美元。

2025年09月10日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动物疫苗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动物疫苗上游原材料参与企业有源培生物、中海生物技术等企业等;包装产量及生产设备参与企业有正川股份、山东药玻、楚天科技等。中游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参与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利生物、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等。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处第一竞争梯队 研发实力强

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处第一竞争梯队 研发实力强

从企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8月19日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共有1684家。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5年1-8月19日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89家。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多数公司的业务覆盖多种疫苗类型,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产品涵盖了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流感、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区域布局方面,大部分公司的重点区域布局以国内为主,如华兰疫苗、金迪克等公司将国内作为主要市场。

2025年08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精准医疗上游药物、技术研发和药品、制剂、设备、器械等生产环节;中游包括细胞存储、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精准预防环节;基因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精准诊断环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康复治疗等精准治疗环节。下游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零售药店、各级医院等,最终提供给居民。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医学影像设备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开立医疗、万东医疗、理邦仪器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澳华内镜、祥生医疗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

2025年08月20日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蛋白粉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蛋白粉上游畜禽养殖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温氏股份、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新希望等;农业种植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农发种业、北大荒、隆平高科等。中游蛋白粉生产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康恩贝、双塔食品、仙乐健康、曜能科技、嘉华股份、交大昂立、江中药业、华特达因、西麦食品等。

2025年08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