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央层面构建1+n政策体系 地方因地制宜出台国企改革细则。中央层面构建1+n政策体系,“试点建设”明确改革方向。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运营格局态势及十三五发展机会分析报告》
中央层面构建1+n政策体系,“试点建设”明确改革方向
2015年9月,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纲领性文件,随后相继出台15项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完成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和相关举措。2016年2月“十项试点”下发,明确了改革的具体方向,再次彰显了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决心。2016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再次强调把国企改革放到2017年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第一位。
我们认为,国企改革进入了“顶层设计”和“试点建设”的同步推进新阶段:顶层设计方案清晰,明确推进“商业类”和“公益类”企业分类改革;强调国企集团资产整体上市,股权灵活;改善国资委职能,转向资本及分层管理;谨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资产重组等路径推进,其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要的突破口。本轮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2017年将是国企改革的真正见效之年。
地方因地制宜出台国企改革细则
截至目前,有29个省份把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列为2017年的重点工作,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东部省份以上海为例,上海巧借资本力量助力国企改革,去年7月份,上海就已经推出了国内第一支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上海国企ETF,这是借助资本市场实行国资改革的一大创举。中部资源型省份主要依赖重组整合推进国企改革。而对中部追赶型省份来说,以混改为抓手,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比如,江西省表示,将努力打造国企改革的“江西样板”,重点抓好江铜集团等几个混改试点企业,提高省属国资的证券化水平。此外,天津、重庆则实行更为灵活的、“一家企业一个策略”的国企改革方案。
以混改为抓手,提升医药国企经营效率混改将从竞争性行业开始,医药行业有望率先受益
本轮国企改革将国企分为公益类与商业类两类,其中商业类包括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两种。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和领域的国企可以直接考虑混合所有制改革。
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包括开放式改制重组、引入基金、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等,实现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人才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转变,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充分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市场高度开放的充分竞争行业,有望率先享受混改红利。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