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太极集团嘴硬不认黑榜 过度炒作营销难盈利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17-2022年中国保健电商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太极水炒作换不来销量

  产品再上黑榜让靠变身度日的太极集团再度陷入困境。自2010年以来,太极集团业绩持续低迷,为扭转业绩,公司决定出售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平台换取现金的同时,推出高端保健太极水转型大健康产业。太极集团将太极水作为未来重点业务并立下五年内实现20亿罐100亿元的销售计划。不过,太极水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不仅价格不稳定,药店商超也难寻身影。由于转型未果,太极集团恐怕还要卖身度日,但旗下优质资产已经不多。

  登黑榜嘴很硬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公告显示,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401003批次的小儿咳喘灵颗粒因性状不合格上榜。据《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四册规定,该批次产品标准规定为“黄棕色颗粒”,但检验结果为“黄棕色和深棕色混合颗粒”。

  太极集团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经省级药检部门检验,上述批次产品检验质量合格。太极集团进一步解释,由于中成药生产其实就是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原料每年都会因为气候不同出现药材质量的差异,导致中成药颜色的细微差异,太极集团认为,这种靠肉眼来检验的标准是不完全客观的。太极集团对于上述批次产品已经进行召回工作。

  国家食药监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检测过程中样品抽样、样品处理、样品检测以及最后的检测结果出来都是严格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及重庆市食药监局药品补充批件因pH值被指“不合格”,随后太极集团在召回产品的同时表示,该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抽检的产品因已临近有效期,可能与流通环节运输储存中的温差大有关,造成上述批次产品pH值变化。

  太极水销售惨淡

  承载太极集团转型重任的太极水在2015年6月被重复推出。据当时官方介绍,太极水销售采用会员制方式,定价11.99元/罐,购买500罐成为会员享受6元/罐的会员价。销售渠道主要为药店和各地经销商。

  多家北京药店并未看到太极水的身影,海淀区一家药店销售人员表示,之前该药店出售过太极水,售价为6元/罐,但因销量不好多被当以赠送品。“顾客购买千元以上产品会赠送一箱太极水。”该销售人员说道。其余多家药店销售人员则表示没有听说过。

  太极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太极水销售以会员制方式为主,没有在药店和超市渠道销售太极水的生产厂家为太极阿依达饮料有限公司,第二次购买为48件/2880元(约5元/罐),三次以后每次的购买价格均为4元/罐。按照上述购买方案购买后即可成为太极水会员。同时,该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超市销售情况不明,可以在第一次购买的时候给予60件/2880元的优惠。

  “在我们这里拿到太极水后,你以每罐8元、一件72元的价格销售。”阿依达销售人员说道。也就是说,太极水的零售价格已经从最初的11.99元降至8元,仅需购买一件(12罐)即可享受6元/罐的价格。

  按照太极集团最初的设想,五年内实现100亿元的销售计划。太极集团财报中并未体现太极水的生产及销售数据,因此无法得知太极水的具体销售额。“太极水目前还在推广期间,量没有上来,所以没有销售数据体现。”太极集团证券部工作人员解释道。

  在太极集团的太极养生医馆网站看到,太极水的总销售量为49035罐,按照该网站标识的11.99元/罐的销售价格计算,销售总额约为59万元。在天猫搜索“太极水”仅有一家名为朋乐食品专卖店的商家出售太极水,售价为72元/件,月成交量52笔,照此粗略计算,一年半的销售额约为6.7万元左右。按此计算的话,目前太极水销售情况与太极集团最初设想的100亿元销售额相去甚远。

  过度营销难长久

  太极水的水源地为重庆市彭水县乔梓乡长寿村。太极集团为太极水打出“太极水,不老泉、天然弱碱性、富锶水”的概念,提出该款产品具有“降血压、降尿酸”的功效以此吸引消费者。北京城市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王国宝表示,目前消费者可以饮用的水有三种,分别是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含有微量矿物质的矿泉水以及纯净水,太极水属于矿泉水的一种。王国宝表示,提到降尿酸、降血压已经涉及到治疗功能,但水作为食品的一种并不具备治疗性功能,只能起到食疗的作用。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表示,药企跨界做饮料,并不只太极集团一家,贵州益佰、同仁堂、江中等知名药企都有涉猎,但打着治病或者保健旗号噱头进行营销,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消费者并不一定买账。

  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国内药企做快消基本没有成功案例,太极水销售失败是意料之中。“水源地、水中含有的元素以及企业品牌影响力是企业做水的三大卖点,太极集团这三个卖点都不具备,很难将太极水卖好。”

  业内分析认为,国家限制药品出厂价,控制药价虚高压缩企业利润,对太极集团业绩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药企越来越多,竞争加大导致企业生存压力过大。太极集团想借助太极水转型大健康产业扭转业绩并非易事。在史立臣看来,太极集团目前对于制药主业经营没有明确发展规划是造成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太极集团应当对企业经营发展做出规划,改变整体经营状态,不然很难实现真正盈利。”

  因为西南药业和桐君阁的脱壳重组使得太极集团获得不菲的投资收益,太极集团在2015年终于实现盈利,避免被ST的风险。财报显示,2010年太极集团净利润为-1.62亿元;2011年净利润0.21亿元;2012年净利润-2.2亿元;2013年净利润0.13亿元;2014年净利润-2.77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多数公司的业务覆盖多种疫苗类型,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产品涵盖了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流感、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区域布局方面,大部分公司的重点区域布局以国内为主,如华兰疫苗、金迪克等公司将国内作为主要市场。

2025年08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精准医疗上游药物、技术研发和药品、制剂、设备、器械等生产环节;中游包括细胞存储、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精准预防环节;基因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精准诊断环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康复治疗等精准治疗环节。下游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零售药店、各级医院等,最终提供给居民。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医学影像设备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开立医疗、万东医疗、理邦仪器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澳华内镜、祥生医疗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

2025年08月20日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蛋白粉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蛋白粉上游畜禽养殖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温氏股份、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新希望等;农业种植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农发种业、北大荒、隆平高科等。中游蛋白粉生产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康恩贝、双塔食品、仙乐健康、曜能科技、嘉华股份、交大昂立、江中药业、华特达因、西麦食品等。

2025年08月19日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市场集中度来看,2023年全球维生素A生产企业中CR5达91%。目前,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安迪苏、浙江医药以及金达威为维生素A产品的集中提供商,产能分别占比31%、17%、16%、16%、11%、9%。

2025年08月16日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数字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和医药,医疗大数据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医药主要包括生物药、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游主要是数字医疗运营服务,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数字医保等,其中互联网医疗包括远程医疗、医疗信息服务、在线诊断、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2024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中,奥精医疗、威高骨科、昊海生科、正海生物、赛诺医疗、心脉医疗、佰仁医疗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接近或等于100%,其余企业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血管造影X射线机是现代医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招投标市场有829家采购单位,674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1183套,中标总金额约88.53亿元,均价为748.4万元/套。2025年1-6月,中标设备数量为411套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