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武汉光谷突破临床检测技术 带动医疗革命

中国报告网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近日,光谷生物城传来特大喜讯,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一支9人团队,仅用三年时间便取得临床检测技术的新突破,实现了在质谱平台上的精准检测。这就意味着,在临床检测上,原先需要几次反应方能完成的项目,现在在一次实验中就可以实现,同时还免去了制备抗体而产生的高额费用。由此,武汉在2500亿元临床检测产业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谱平台负责人陈希博士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传统的医疗检测大多是生化分析仪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手段,在结果上存在较大偏差,而目前的新技术通过分析靶标物质分子量实现直接检测,无论在效率和效果上都实现了双赢,一场医疗领域科技革命已然开始。

  在武汉,先进科技正在改变医疗产业,据统计,2016年光谷生物医药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增幅25.3%。

  新技术10分钟即可出结果

  陈希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据我了解,国内相关报告曾有过估算,我国临床检测市场规模为2500亿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临床检测方法大多基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原理,用大型生化仪来完成,这也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检验科最主要的检测方式和收入来源。但是一直以来,这种基于生化仪的代谢物检测方式都存在着质疑,主要原因是由于免疫反应的非特异性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严重影响医生对疾病的判断。

  “这一弊端在激素类物质检测中尤为凸显,比如睾酮检测,用现有免疫法检测男性睾酮水平性能指标尚可,但是难以准确检测妇女、儿童的睾酮水平。因为妇女、儿童的睾酮水平只有成年男性的二十分之一,在如此低浓度的水平下,由于免疫法固有的非特异性反应,导致最终检测结果还不如猜的准。”陈希博士对此表示担忧。

  近些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在小分子领域的强势渗透,激素类物质难以准确定量的问题得以攻克。不仅如此,氨基酸检测技术也得以空前发展,1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样本中所有氨基酸的准确定量,效率提高了上十倍。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谱平台在陈希博士的带领下,通过最近三年在临床检测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质谱技术的疾病相关代谢物检测方法,从而帮助医生提前预测疾病,阻止疾病发生。根据相关测评,该技术实现了定量准确度高、检测重复性好、选择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目标覆盖广、分析快速等六大优势,一次实验能够同时检测多项代谢物指标。

  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国内质谱技术的日渐成熟,质谱仪也将逐步取代生化仪,大大改善检测结果,造福于民。

  9人团队三年“极速突破”

  外界鲜为人知的是,这项生物质谱技术新突破,实为一支小小的9人团队的三年努力所得。

  随着质谱技术的日渐普及,一场医疗领域科技革命已然开始。该9人项目团队的一位人士介绍,在医学检测领域,质谱技术涵盖范围非常宽泛。起初,团队在市场开拓上的定位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多个方向,为了找准重点着力方向,团队9人分别融入不同生物领域圈,寻找市场需求最强、最广的点。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后期的技术突破增加了信心。

  据其回忆,有一次同事的亲人住院,需要进行肾脏透析,当时医生表示,“传统检测技术,血液中其他干扰物质也能和抗体发生交叉反应,对于肾脏疾病确诊增加了相当大难度,如果有新技术出现,将检测结果控制在10%左右误差就好了。”大量的市场反馈,更坚定了陈希从小分子检测领域着手,寻找一种准确高效检测手段的想法。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谱9人团队经过多轮分析和尝试,决定先从临床样本(血液、尿液、组织液等)中氨基酸检测入手,寻求突破。没想到三年便实现技术突破。武汉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曾表示,生物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多、周期长的领域,多数跨国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

  目前,该项目已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名为“一种临床样本中游离氨基酸的定量检测方法”的专利,已获得受理,有望在今年底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陈希博士介绍,质谱技术已然成为临床检测领域最富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之一,团队希望通过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最终将开发的基于质谱技术的疾病相关代谢物检测试剂盒应用于各大医疗系统,实现临床样本中疾病相关代谢物准确而快速的检测,从而推动武汉市、湖北省乃至全国临床检验事业的发展。

  目前,研究院已经与同济医院完成了项目对接,为团队提供样本用于研发,下一步将针对该项目开展战略合作。让这个9人团队欣慰的是,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质谱团队还积极联合武汉大学质谱专家冯钰锜教授一起攻坚克难,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基于质谱技术的临床样本检测”项目引起了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被纳入2016年武汉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在明年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产品,投放到检验科进行质量评估。”

  技术创新成武汉经济新引擎

  据了解,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湖北省委省政府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凯迪控股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是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技术支撑平台。

  截至目前,该技术平台配备生物实验大型仪器设备243台套,是目前华中地区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的生物实验大型仪器聚集地。

  作为光谷生物城“技术心脏”的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2016年仅提供给企业的技术服务金额就超过105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技术服务累计服务客户达415家,比去年增加115家,增长率超38.3%,检测样本数量达17518个,在公益服务、科研合作、商业服务等功能上实现了均衡配比。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新技术的突破,是近年来光谷生物城技术革新和产业推进的缩影。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负责人杨帆博士介绍,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武汉“光谷生物城”围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等领域,已建成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智慧健康园和生命健康园共六大产业园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生命健康园,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物流、生活为一体的生物产业新城。

  随着生物领域细分行业在武汉全面崛起,行业内企业也“扎堆”光谷生物城。全国最大的医学特检机构康圣达、亚洲最大医药CRO企业药明康德在武汉设立了华中地区唯一研发生产基地,九州通医药集团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民营医药物流企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G)。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我国疫苗行业: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逆势增长 2024年多数上市企业业绩下滑

多数公司的业务覆盖多种疫苗类型,如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产品涵盖了预防流脑、宫颈癌、肺炎、流感、狂犬病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苗;区域布局方面,大部分公司的重点区域布局以国内为主,如华兰疫苗、金迪克等公司将国内作为主要市场。

2025年08月27日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精准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精准医疗上游药物、技术研发和药品、制剂、设备、器械等生产环节;中游包括细胞存储、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精准预防环节;基因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等精准诊断环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康复治疗等精准治疗环节。下游相关产品和服务通过线上和线下零售药店、各级医院等,最终提供给居民。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医学影像设备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开立医疗、万东医疗、理邦仪器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澳华内镜、祥生医疗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

2025年08月20日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蛋白粉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蛋白粉上游畜禽养殖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温氏股份、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新希望等;农业种植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农发种业、北大荒、隆平高科等。中游蛋白粉生产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康恩贝、双塔食品、仙乐健康、曜能科技、嘉华股份、交大昂立、江中药业、华特达因、西麦食品等。

2025年08月19日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市场集中度来看,2023年全球维生素A生产企业中CR5达91%。目前,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安迪苏、浙江医药以及金达威为维生素A产品的集中提供商,产能分别占比31%、17%、16%、16%、11%、9%。

2025年08月16日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数字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和医药,医疗大数据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医药主要包括生物药、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游主要是数字医疗运营服务,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数字医保等,其中互联网医疗包括远程医疗、医疗信息服务、在线诊断、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2024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中,奥精医疗、威高骨科、昊海生科、正海生物、赛诺医疗、心脉医疗、佰仁医疗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接近或等于100%,其余企业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血管造影X射线机是现代医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招投标市场有829家采购单位,674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1183套,中标总金额约88.53亿元,均价为748.4万元/套。2025年1-6月,中标设备数量为411套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