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7年我国POCT行业成长空间及竞争要素分析(图)

        1国产介入充分,二胎政策为妊娠POCT检测打开成长空间

        妊娠类POCT产品主要是用于妊娠检测和人口优生优育的早期检测,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促黄体激素(LH)检测、促卵泡激素(FSH)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检测等。

 
图:POCT检测仪器

        HCG可以在受孕的妇女尿液中检测,是早期检测怀孕的最好标志,HCG的检查对早期妊娠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和病程观察等有一定价值。妇女孕后35~50天HCG可升至大于2500IU/L;60~70天可达80000IU/L,多胎妊娠者尿HCG常高于一胎妊娠。

        促黄体激素是含量随女性月经周期而呈周期性变化的激素,其作用是刺激卵巢内成熟卵子的释放。其峰值出现时,LH在女性尿液中大量存在,所以从尿液中检测LH含量是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

        在妇女月经周期中期,LH分泌量急剧增加,形成“LH峰”后24~48小时内可促发排卵。因此,“LH峰”前后1~3天内妇女最易受孕。促卵泡激素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成分为糖蛋白。卵泡刺激素调控人体的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刺激生殖细胞的成熟。

        妊娠类POCT检测市场必然和育龄产妇数量相关,整体市场趋于成熟。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数量约为1700万,目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给妊娠POCT检测市场带来的新的活力,打开成长空间。整个市场的容量目前为3亿左右,年增速10%左右。目前国内企业POCT产品包含妊娠POCT检测的主要有万孚生物(300482.SZ)、基蛋生物(603387.SH)、明德生物和润和生物等。

        2传染病POCT技术壁垒相对不高,竞争激烈

        传染病类POCT产品主要是针对各类常见传染病及重大传染病等基层现场筛查、快速检测的产品,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疟疾、流感等传染病的快速检测产品。全球市场容量约8亿美元,随着一些重大传染病(比如甲型H1N1流感、SARS等)爆发频率和危害的增加,各个国家对于传染病的监控和检测更加重视。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POCT产业专项调查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中国传染病POCT检测市场主要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社康门诊等其它医疗机构,市场规模约为5亿元,增速12%左右。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以门槛较低的胶体金技术为主,国内厂商介入充分,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国内主要供应厂家为:杭州艾博、北京蓝十字、北京万泰、厦门英科新创、万孚生物(300482.SZ)、北京万华普曼、上海科华(002022.SZ)、郑州安图(603658.SH)等。

        3.POCT行业竞争要素梳理:研发投入+强质控+渠道下沉+售后升级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1)产品升级快,研发驱动性强

        POCT产品以小型化和便携化为发展趋势,其技术壁垒不如大型化学发光仪和基因测序仪那么高。且POCT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是5年左右,更新换代的速度快,新品是抢占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因此POCT行业受研发驱动属性较强。从国内POCT龙头来看,各个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均处于较高水平。A股公司三诺生物和万孚生物2016年收入分别为7.96亿和5.47亿;研发支出分别为5198万和6172万元;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6.5%和11.3%。新三板公司微点生物2016年收入8567万元,研发投入1960万元,占比接近23%。因此高研发投入是POCT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树立行业标杆,建立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POCT细分领域目前尚存在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部分成熟的阶段,龙头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突围,必须建立好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树立自身在行业中的标杆作用,使得品牌深入人心,给医院的信任感强。

        (3)渠道下沉是关键

        POCT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与推广速度极快。主要原因在于(1)基层医疗机构对价格比较敏感,POCT设备一般为小型化、便捷化为主,且一般采取免费投放的方式,对于基层医院成本压力不大;(2)基层医务人员整体专业性、大型设备操作能力不如三甲医院,POCT的使用操作比较简单,对操作者要求不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非专业人员同样可以进行检测,提高普适度;(3)POCT的特性就是检出结果快速,操作简便,极其适用于糖尿病等慢病管理及急诊相关科室的应用推广,如心血管相关的心衰、心梗等,随着分级诊疗逐步深入,基层医院在常规诊疗、急诊治疗中的作用逐步凸显,更容易覆盖广大的患病群体。因此POCT企业渠道下沉极其重要,抓住了基层市场也就抓住了未来快速成长的主动权。

        (4)售后升级提升客户黏性

        POCT企业要想维护客户黏性,维持快速发展必须要主动做到售后升级,包括通过学术推广、培训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客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技术路径和改善性能,从医院端的角度考虑各类问题。通过主动的售后服务升级打造良好的品牌效益。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G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收优势相较明显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医学影像设备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联影医疗、迈瑞医疗,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开立医疗、万东医疗、理邦仪器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澳华内镜、祥生医疗等。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下。

2025年08月20日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蛋白粉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蛋白粉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蛋白粉上游畜禽养殖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温氏股份、仙坛股份、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新希望等;农业种植原材料参与企业主要有农发种业、北大荒、隆平高科等。中游蛋白粉生产企业包括汤臣倍健、康恩贝、双塔食品、仙乐健康、曜能科技、嘉华股份、交大昂立、江中药业、华特达因、西麦食品等。

2025年08月19日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行业产能高度集中 寡头垄断格局突出 维A、D3、E、B细分市场CR5超90%

全球维生素市场集中度来看,2023年全球维生素A生产企业中CR5达91%。目前,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安迪苏、浙江医药以及金达威为维生素A产品的集中提供商,产能分别占比31%、17%、16%、16%、11%、9%。

2025年08月16日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数字医疗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数字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和医药,医疗大数据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医疗设备、体外诊断、医疗耗材,医药主要包括生物药、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游主要是数字医疗运营服务,包括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数字医保等,其中互联网医疗包括远程医疗、医疗信息服务、在线诊断、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企业整体毛利率较高 国瓷材料、奥精医疗正加速国际化布局

2024年我国生物医用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中,奥精医疗、威高骨科、昊海生科、正海生物、赛诺医疗、心脉医疗、佰仁医疗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接近或等于100%,其余企业医用材料相关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相对较低。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行业:外资品牌仍占主导 国产型号加速渗透

血管造影X射线机是现代医学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血管疾病的精准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招投标市场有829家采购单位,674家中标单位,中标设备数量达1183套,中标总金额约88.53亿元,均价为748.4万元/套。2025年1-6月,中标设备数量为411套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医药行业:中成药占比逐渐扩大 抗肿瘤化学药物销售额最高

我国医药行业:中成药占比逐渐扩大 抗肿瘤化学药物销售额最高

从销售渠道来看,2024年我国医药市场呈多元化格局,其中,医院渠道占据主导地位,达到67%;其次是药店,占比28%;基层和线上渠道占比较小,分别占比为3%、2%。

2025年07月26日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对比:华熙生物产销量遥遥领先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对比:华熙生物产销量遥遥领先

我国医美注射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辅料生产及器械制造,包括透明质酸(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聚左旋乳酸(PLLA)、动物源胶原蛋、肉毒素原料、聚己内酯(PCL)、预灌封注射器、交联剂等;中游为产品研发与制造,包括玻尿酸填充剂、胶原蛋白填充剂、肉毒素填充剂、再生材料填充剂等;下游为销售渠道,包括公立医院和私立连锁机

2025年07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