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百济神州将成首家三地上市药企 公司成立11年拥有强大研发能力

       11月16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表示,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百济神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据了解,此前百济神州已先后在纳斯达克、港交所上市,若此次顺利登陆科创板,公司将成为首个从纳斯达克市场回归科创板的中概股,并将成为全球首家在纳斯达克、港股与A股三地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由此也将开启“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的模式。

       百济神州“回A”具备代表性实际意义

       百济神州不仅是中国创新型抗癌药企业的“标杆”,还是红筹企业的代表。有相关人士分析分为,对中国金融市场来讲,百济神州“回A”具备代表性实际意义,进一步突显了科创板上市多元性制度管理对红筹企业、科技创新大佬的诱惑力,与此同时也为大量未赢利的创新药公司通畅了重归安全通道,微生物医药股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提高。

       成立11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

       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全球性、商业阶段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治疗癌症的创新型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的开发和商业化。

       近年来百济神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公司财报显示,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43.7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9.53%。

2018-2021年上半年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及占营业收入比例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百济神州已有3款产品获批上市,其中BRUKINSA(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zanubrutinib)是第一个获美国FDA批准和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由此奠定了公司在中国抗癌药领域领军者的地位。百汇泽(帕米帕利胶囊,pamiparib)则是中国首款获批用于治疗涵盖铂敏感及铂耐药伴有胚系BRCA突变的复发卵巢癌患者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除开已发布商品外,百济神州还有11款自主研发药品在內部精英团队的促进下进到临床医学或商业化的环节,包含具有多元化甚至“类似创新”发展潜力的备选物,如Ociperlimab(TIGIT抗原),BGB-11417(Bcl-2小分子水缓聚剂),BGB-10188(PI3Kδ缓聚剂),BGB-A445(OX40抗原),BGB-15025(HPK-1缓聚剂)和BGB-A425(TIM3抗原)等,在其中几款管道已经相继进到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环节。

       在浓厚的研发能力下,一支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性临床医学开发设计精英团队及完善的商业化的管理体系则变成适用其迅速扩展的强劲驱动力。有数据显示,目前企业已创建超出2100人的全世界临床医学开发设计精英团队,在其中大于1000人们在中国,其他遍布在国外、欧洲地区和澳洲等我国。商业化的工作能力层面,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化的精英团队经营规模超出3100人,遮盖超出1000家医院门诊;英国商业化的精英团队经营规模也已超出150人。

       目前公司仍处于未盈利状态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显示,2018-2020年百济神州营业收入仍处于未盈利状态。虽然2021年1-9月净亏损有一定的降低,但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36亿人民币,提高112.21%;净亏损为30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下挫2.22%。

2018-2021年三季度百济神州营业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2018-2021年三季度百济神州净亏损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或继续亏损

       根据百济神州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持续进行候选药物开发及寻求监管机构批准、扩张生产等,百济神州存在未来继续亏损的风险,且在近期内进一步扩大。

       百济神州相关负责人曾坦言,目前正在进行的多项临床试验“是非常烧钱的” 。因此,百济神州一直在“筹”钱。2019年11月,知名外资医药企业安进以约27亿美元现金或美国存托股(ADS)每股174.85美元购入百济神州20.5%股份;2020年7月,百济神州又向特定现有投资者以注册直接发行的方式发行145838979股每股面值0.0001美元普通股的定价,每股普通股以14.2308美元的购买价出售,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收入为20.7亿美元,成为当时全球生物科技领域内最大规模的股权融资。

       此外百济神州科创板IPO募集资金拟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132.46亿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4.68亿元)、生产基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5亿元)、营销网络建设项目(1.3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0亿元)。数据显示, 截至11月16日收盘时,百济神州港股报收232港元/股,美股报收382.37美元/ADS,总市值合计约2300亿元。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生物科技市场分析报告-市场规模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一次性胆道镜行业:波士顿科学占据近五成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正加速崛起

我国一次性胆道镜行业:波士顿科学占据近五成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正加速崛起

随着一次性内镜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广泛采纳一次性内镜,其应用已从单一领域扩展至胆道、支气管、输尿管等多个临床场景。我国一次性胆道镜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0.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0.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9%。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CDMO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九洲药业、皓元医药,这些企业在相关业务具有一定经验,在研发上实力较强;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益诺思、金斯瑞生物、毕得医药等;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雅本化学、和元生物、东曜药业等。

2025年09月30日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从2015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化疗药物市场。2024年全球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35.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235.75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70.31%;欧洲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1.68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9.45%;北美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8.06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11.35%。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在销品牌数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有121种,较2023年增加11种;2025年一季度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达到130种。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天然草药治疗方法的认可度提升,更倾向于选择副作用小的中成药贴膏剂,进一步拓宽了中成药贴膏剂的市场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中成药贴膏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4年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市场规模达140亿元,占药用贴膏剂市场整体规模的65.34%。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作为处方药,依达拉奉的流通高度依赖医疗机构。其使用需经医生诊断开具处方,且医保报销政策多与院内购药绑定,这共同决定了医院是我国依达拉奉销售的核心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我国医院数量持续增加对依达拉奉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小核酸药物作为行业核心赛道,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销售额从2020年的29亿美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1亿美元。

2025年09月10日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动物疫苗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动物疫苗上游原材料参与企业有源培生物、中海生物技术等企业等;包装产量及生产设备参与企业有正川股份、山东药玻、楚天科技等。中游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参与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利生物、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等。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