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投资方向调查分析

        内容提示:据预测,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预计将翻一番,达到537亿美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至30%,行业潜力巨大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高速过程中正呈现出自动化、中医化、小型化、医药软件广泛应用化这四大新趋势。在新趋势下,对医疗器械投资的主题也开始日渐清晰。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未来临床治疗功能的医疗器械、国内新技术前沿的医疗器械和新兴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市场值得关注。“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较大的空间,将出现四大新趋势。
  
  四大新趋势首先是自动化。自动化合成与精密操作的医疗器械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医疗设备装配、实验室自动化操作和电子汇编等。其次是中医化。中医与医疗器械产品相结合将成为趋势,比如数字化中医诊断仪,它通过智能技术,进行单诊判读和中医辨证。再次是小型化。小型化的医疗器械具有使用方便、快捷等优点,患者的某些检测可以随时进行。第四是医药软件广泛应用化。医药软件在制药行业的销售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现代医药工业不可或缺的医药器械。
  
  在这样的新趋势下,对医疗器械投资的主题也开始日渐清晰。据知名投资公司IDG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医疗器械值得关注的领域包括:临床治疗功能的医疗器械、国内新技术前沿的医疗器械和新兴家用医疗器械等细分市场。
  
  据预测,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预计将翻一番,达到537亿美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至30%,行业潜力巨大。他举例说明,“目前全国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达8万多家,其设备添置、改造、更新换代的需求缺口庞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产业园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产业园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

从省市企业注册量来看,截至2025年4月1日我国生物医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上海市;企业注册量为199788家、141483家、97227家、96259家、82280家;占比分别为13.27%、9.40%、6.46%、6.39%、5.47%。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 企业主营产品主要集中于诊断

我国AI医疗器械行业:区域差异化特征明显 企业主营产品主要集中于诊断

产品结构来看,我国AI医疗器械企业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主要集中于诊断与治疗两大方向,占比约66%。

2025年03月29日
眼镜镜片行业:按出厂售额蔡司、依视路占比较高 按零售量明月镜片和万新镜片占比较高

眼镜镜片行业:按出厂售额蔡司、依视路占比较高 按零售量明月镜片和万新镜片占比较高

从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按出厂销售额计算,2023年我国眼镜镜片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蔡司,占比为18%;其次为依视路,占比为明月镜片,占比为9%。

2025年03月14日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 国产三类体外诊断产品为主要产品 企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 国产三类体外诊断产品为主要产品 企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体外诊断可细分为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POCT、血液检测、微生物检测等,其中市场占比最高为免疫诊断,占比为38%;其次为生化诊断,占比为19%;第三是分子诊断,占比为15%。

2025年03月06日
我国基因编辑行业:邦耀生物及百奥赛图专利申请数量较多 诺唯赞营收领先

我国基因编辑行业:邦耀生物及百奥赛图专利申请数量较多 诺唯赞营收领先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行业竞争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诺唯赞,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南模生物、百奥赛图、药康生物等,营业收入在1亿元到1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其它企业,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下。

2025年03月04日
我国甲流特效药行业:国产药占主要市场 多禧生物科技专利优势明显

我国甲流特效药行业:国产药占主要市场 多禧生物科技专利优势明显

截至2024年3月8日,中国共计获得86个国产甲流特效药的批准文号,约占81.13%;进口甲流特效药共计20款,占18.87%左右。

2025年03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