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两面针陷多元发展死循环 1/4营收冰冻 牙膏“不卖座”

导读:两面针陷多元发展死循环  1/4营收冰冻 牙膏“不卖座”。虽然两面针自2006年起就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涉足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等多个产业,但收效一直不尽如人意。


       以“一口好牙两面针”在中国牙膏市场做出名声的两面针正面临着主业低迷、副业拖后腿的困境。近日,两面针公告称,旗下子公司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康公司”)先后出现环保问题,目前已经停产。另一面,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两面针的主营业务牙膏市场占有率也正日渐萎缩,从辉煌时的三甲到目前不足1%。虽然两面针自2006年起就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涉足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等多个产业,但收效一直不尽如人意。

       1/4营收冰冻

       据了解,捷康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全国第一大三氯蔗糖生产销售企业。从去年年报来看,捷康公司占据着两面针总营收的25%,贡献率仅次于两面针的日化板块。但现在这家子公司却面临着停产整顿的窘境。两面针在公告中指出,捷康公司于今年7月21日收到《环境违法行为整改通知书》,其中指出,年产800吨三氯蔗糖生产线配套的废水处理没有完全达标,捷康公司需停产整顿。

       随后的8月2日,捷康公司又收到射阳县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认定:捷康公司年产800吨三氯蔗糖及三氯蔗糖酯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未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于2014年11月建成并投入生产。因此对捷康公司罚款40万元,并责令立即停止年产800吨三氯蔗糖及三氯蔗糖酯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生产,直至验收合格。

       对于捷康公司的停产,两面针表示,公司正在筹措资金,尽快完成技术升级改造,实现合格排放。目前,捷康公司已经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800吨三氯蔗糖及三氯蔗糖酯生产线提升改造项目自查评估报告,待报告编制完成后报上级环保部门进行评审备案。

       捷康公司的停产,给目前仍处在亏损状态中的两面针带来了一定的业绩压力。根据两面针的预估,若捷康公司暂停生产,且至2016年12月31日前仍无法恢复生产,2016年度捷康公司将减少营业收入约9750万元,减少利润约2619万元,并将使两面针2016年度合并报表中营业总收入减少约9750万元,利润总额减少约2619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约917万元。

       牙膏“不卖座”

       在子公司停产的同时,两面针的主营业务牙膏产品的发展也并不顺利。半年报显示,两面针日化产品营收较上年减少7.43%,总体净利润亏损7811.87万元。自2007年起,两面针扣除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为探究两面针牙膏目前的市场情况,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物美、家乐福超市后发现,两面针牙膏基本上处于货架边缘的位置。一家小型物美超市销售人员则表示,两面针牙膏并没有在该商超铺货,超市引进的牙膏主要集中在高露洁、云南白药、LG竹盐等品牌。对于北京地区两面针牙膏市场“不卖座”的现象,两面针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并不是两面针的主要市场,公司产品的投放主要集中于广东、湖北、江苏等地,而未来也会将销售重心集中于南方地区。

       或许线下渠道有区域之分,但在线上渠道,两面针牙膏的销售和同类中药牙膏相比也显现出了颓势。同样是在天猫旗舰店中,两面针中草药牙膏的单品总销量为8477件,而云南白药牙膏的单品销量则在2万件以上。

       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在当今中药牙膏的细分市场上,云南白药、LG竹盐基本上已经抢占了绝大部分份额。放眼整个牙膏市场,目前中国前五大牙膏品牌: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中华已经占据中国牙膏市场75%左右的份额,而两面针牙膏市场份额已从高峰期的市场前三跌至不足1%。对于两面针在市场上的“销声匿迹”,有投资者指出,品牌在消费者眼中需要重复记忆的过程,但近几年基本上没看过两面针做过广告。两面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半年报中,两面针指出,公司已与环球竞技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3》进行合作,提升“两面针”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多元化受阻

       在日化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众多对手的围攻下,为制造新的业绩增长点,两面针选择了资本运营作为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突破口。 2008年,董事长马朝梅上任时,纵深推进了两面针的多元化战略。目前,两面针涉足的领域包括洗涤用品、旅游用品、生活纸品、医药、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和房地产等八大产业。但这些业务却迟迟不见收益。2007年,两面针7家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中,5家亏损;2008年,8家主要控股及参股公司中,6家亏损;2009年,主要控股的9家公司中5家亏损;2010-2012年,仅3家公司表现优异。

       最新的半年报显示,两面针的8家子公司中,5家的净利润都处在亏损状态,包括此次出现环保问题的捷康公司。一众子公司中,柳州两面针纸品有限公司的亏损金额最大,达到了3239万元。有业内人士指出,两面针多元化战略所尝试的领域中,造纸、精工等领域都存在着环保安全隐患。如果子公司的业绩不佳,很容易在后期继续出现环保方面的管理漏洞。

       主营业务不佳、副业开展难言顺利,两面针如今陷入了“两面不讨好”的境地。对此,日化行业专家赵向晖认为,两面针在多元化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过度分散精力,使得几年前在消费者中已经打出的品牌效应白白浪费。“品牌老化严重、品种缺乏创新、广告投入乏力是两面针面对的三大问题。实际上,与两面针类似的片仔癀牙膏也面临着品牌老化的问题,但是这一品牌正在通过与上海家化的合作重新建立销售渠道和受众。”赵向晖认为,因追求企业多元化经营而放弃了自身主业得不偿失,两面针翻身的重点,在于将资源集中于本业,做强核心品牌。

参考《2017-2022年中国牙膏市场竞争态势及十三五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CDMO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九洲药业、皓元医药,这些企业在相关业务具有一定经验,在研发上实力较强;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益诺思、金斯瑞生物、毕得医药等;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雅本化学、和元生物、东曜药业等。

2025年09月30日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从2015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化疗药物市场。2024年全球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35.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235.75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70.31%;欧洲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1.68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9.45%;北美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8.06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11.35%。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在销品牌数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有121种,较2023年增加11种;2025年一季度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达到130种。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天然草药治疗方法的认可度提升,更倾向于选择副作用小的中成药贴膏剂,进一步拓宽了中成药贴膏剂的市场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中成药贴膏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4年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市场规模达140亿元,占药用贴膏剂市场整体规模的65.34%。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作为处方药,依达拉奉的流通高度依赖医疗机构。其使用需经医生诊断开具处方,且医保报销政策多与院内购药绑定,这共同决定了医院是我国依达拉奉销售的核心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我国医院数量持续增加对依达拉奉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小核酸药物作为行业核心赛道,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销售额从2020年的29亿美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1亿美元。

2025年09月10日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动物疫苗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动物疫苗上游原材料参与企业有源培生物、中海生物技术等企业等;包装产量及生产设备参与企业有正川股份、山东药玻、楚天科技等。中游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参与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利生物、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等。

2025年09月08日
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处第一竞争梯队 研发实力强

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行业: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处第一竞争梯队 研发实力强

从企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8月19日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共有1684家。从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来看,2021年到2024年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先增后降趋势,到2025年1-8月19日我国医药研发外包(CRO)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为89家。

2025年09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