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挂号费将大涨价?

除了看病贵,还有看病难,时下,无论去到哪个三甲医院,都无一例外地看到人满为患、一号难求,病人辛苦排了几个小时队,结果等来的只是专家几分钟的问诊。 

  对此现象, 12月3日,广东推出《广东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改变部分医疗服务收不抵支现状,提高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价格,让医生基本收入保障的同时,不必为追求看病的数量“疲于奔命”。

  现象

  广州看门诊便宜过理发

  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技术含量价格,采访中,众医院一致认为应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挂号费应该升!

  位于天河区某医院门诊办的负责人说,该院因地处天河商业中心位置,随着经济发展加快,住宅小区的增多,病人群也大大增加。以白天门诊为例,90年代,门诊量最高时为2千多人次/日,到2000年后就达到了3千多人次/日,今年日门诊量最高已达7千人次,翻了一番还多。“除双休日,平时机会每天都人满为患,不少科室的医生上午看病到中午1点,下午看到7点也看不完已挂号的病人”。不少医生对此抱怨连连,“看一个病人才几元钱,忙得吃不上饭”。

  该院急诊儿科的医生就告诉记者,每天看上百个儿童患者非常正常,“平均7、8分钟就得看完一个,这时间包括询问病情、检查、开药方,就象流水线上的工人”。

  广州新海医院副院长方安庆告诉记者,该院普通挂号费仅1元,诊疗费才3元,这意味着一个医生每看一个门诊病人才4元,“比理个发便宜多了,这根本体现不了医生的价值”。

  对比

  香港门诊挂号费超百元

  国内医院挂号费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廖新波副厅长举例说,就香港来说,其公立医院的收入中,药费收入只占8%的比例,医疗服务的收入占了80%之多。具体到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格,挂号费是100港元左右,而医生查房也有明码标价:1500港元/次。

  对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具体到提高挂号费的呼声,廖新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态度十分鲜明:赞同,该做法有助于提升医生的个人价值,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他认为,此举带来的良好连锁反应是:不必为追求看病的数量“疲于奔命”,患者“看好病”的保险系数将提高。

  关键

  挂号涨价不能由市民埋单

  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升挂号费的提法,不是给患者加负吗?家住天河区、从事教师行业的王小姐一听记者的问题直摇头。王小姐说,作为普通老百姓,对医改最大的期望就是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如今提出要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患者看病岂不是更贵!

对此,廖新波也认为,医疗服务价,有个关键节点,即在看好病的同时,不能让群众“看病贵”。换而言之,还是要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多出的费用不能由群众承担”。要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医生有基本收入保障,由此建立对医生的激励机制。

  廖新波认为,新医改方案的核心,最关键的是“人人”和“基本”两个词。“人人”就是要体现一种“均等”精神,也就是说实现“全民医疗 ”,而方案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操作实现这种“基本”的医疗。“要实现基本医疗,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他认为,确保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按照一定的比例负担医疗保险的费用,通过医疗卫生准入制,提供多层次、可供选择的医疗卫生服务,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指导与监督,这些都是政府的职责。

  担忧

  医生不求速度看病更排长队

  对于增加挂号费,提高医生收入,减少医生加大就诊量提高个人收入的压力做法,有市民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做销售的王小姐称,现在大家都是有病就往大医院挤,每次看病都是排上百号的队,如果一旦医生不靠就诊量创收,在就诊数量上没有积极主动性,兴许排在前面的病人,病情可能问得更细,但却苦了后面挂号的病人,等的时间会更长,可能当天都看不完,看个病甚至要跑两天。

  医改大事记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这一阶段卫生改革发展的重点是缓解供需矛盾,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调动人员积极性,激发活力,提高效率。

  ●1985年被称为“医改元年”,这一年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对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放权、让利、搞活,实行鼓励创收和自我发展的政策;改革收费制度。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突出矛盾。 但同时,由于医疗机构创收动力趋强,加之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筹资不足,政府卫生投入比重下降,居民医疗费用快速上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日渐显现。

  ●1996年底我国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工作大会,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强调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体现社会公平;强调合理配置资源等等。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998年1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在全国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3年开始,国家组织在全国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民自愿参加,重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2006年国家启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改善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同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出台,推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发展。 6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研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改革意见。

  ●2007年下半年,国务院又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2003年至2007年间,政府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1.27倍。(信息时报)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AI医疗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 竞争主体类型多样

我国AI医疗行业区域集中度较高 竞争主体类型多样

从区域集中度来看,截至2024年8月,全国共有存续、在业AI医疗产业相关企业536家,其中广东省AI医疗企业数量最多,为142家。AI医疗区域集中度CR3为56%;CR10为72%。

2024年12月18日
我国中医理疗行业:浙江省品牌建设领先 上市企业毛利率水平分化较为明显

我国中医理疗行业:浙江省品牌建设领先 上市企业毛利率水平分化较为明显

从领先品牌区域分布来看,浙江省中医理疗品牌建设处于领先,百强中医理疗品牌数量占比达16%;北京、广东地区传统中医底蕴雄厚,领先品牌数量占比分别为12%和11%。

2024年12月12日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参与者主要可分三类【附主要上市企业全方位对比表】

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参与者主要可分三类【附主要上市企业全方位对比表】

企业类型来看,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主要由三类企业,大型养殖集团,通过向上延长产业链,通常布局专用兽用生物制品,以天康生物、大北农为代表企业;专业兽用生物制品供应商则主要包括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申联生物等;国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包括勃林格、默克、英特威等。

2024年12月05日
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企业竞争情况:CR7占比约47% 其中中牧股份营收优势明显

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企业竞争情况:CR7占比约47% 其中中牧股份营收优势明显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2024年位于我国动物疫苗第一梯队的企业为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利生物,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瑞普生物、科前生物、申联生物、普莱柯等,注册资本在3亿元到5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其他企业,注册资本3亿元以下。

2024年12月03日
我国病理诊断行业本土品牌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上市企业相关产品毛利率较高

我国病理诊断行业本土品牌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上市企业相关产品毛利率较高

企业业务来看,营收方面,2024年上半年,迪安诊断的医疗诊断业务营收最高,约32.62亿元;毛利率方面,上市企业的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

2024年12月02日
我国制药设备行业:药品包装机械为最大细分市场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我国制药设备行业:药品包装机械为最大细分市场 山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制药设备是药品生产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整个制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也带动我国制药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制药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28亿元,同比增长9.64%.

2024年11月21日
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为龙头企业 营收优势及实验室规模突出

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为龙头企业 营收优势及实验室规模突出

当前,国内迪安诊断、金域医学为第三方医学诊断两大龙头企业,其营收优势明显,且实验室规模较大。毛利率方面,2024年上半年则以艾迪康控股和华大基因毛利润较高。

2024年11月21日
2024年我国医药制造外包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药明康德研发投入及产能均较突出

2024年我国医药制造外包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药明康德研发投入及产能均较突出

医药制造外包(CMO/CDMO)‌是指制药企业通过合同形式将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部分销售环节外包给专业的医药公司,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速新药上市进程。

2024年1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