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5年我国药品市场格局现状与两票制对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影响分析


        1、“两票制”影响约66%的药品市场

        “两票制”的推广范围是公立医院,包括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而部队医院、民营医院、私人诊所和零售药店暂不在推行范围内。2015年我国药品市场规模约16000亿,其中公立医院和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占比约为66%。“两票制”的实施将影响到大部分药品终端市场。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OTC药品产业调查及发展方向分析报告
 

        2、流通企业:“两票制”大幅提高集中度,上下游资源成胜负手

        我国现有约1.3万家医药批发企业,前100强市场占有率为86%,剩下的企业平均每家年营业额不足2000万,这些小企业也是挂靠过票的主要参与者,国家食药监总局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国庆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国1.3万家批发企业退出1万家,剩下3000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状况”,这也反应了国家对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大方向。

         “两票制”将大幅提升行业集中度。“两票制”执行后,流通环节只允许一票配送,清除了厂家与配送商之间的多重代理和挂靠走票,也清除了配送商的多级调拨,必然会淘汰一些实力弱或者不规范的小公司,使得大量的代理商(政策规定的比如进口药品的国内总代等情况除外)和中间配送商从市场消失或者转型,使得配送集中度提高。

 

        此外,部分省市以文件形式限定配送企业数量,例如福建就由省食药监局遴选10家配送企业,基本药物的配送只能从这十家里选择,且各区药品配送企业数量不能超过10家。陕西、山东和宝鸡市也就提高集中度进行表态或提出具体执行措施。随着各地“两票制”的深入推广,我们预计将会有部分省份仿效福建,限定配送企业家数,更进一步提高配送集中度。

 

        各个省内药品配送市场分散,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例如上海有124家配送企业,河北有约300家配送企业,福建在实施“两票制”之前有246家配送企业,山西2012年有91家基药配送企业。

        各省内的竞争格局一般是五个以内龙头企业(常包括一到两家全国龙头和三到四家地区龙头),top10份额在50%左右。如果政策规定只允许10-15家企业配送,留下来的企业营业收入将有望翻倍增长。

        福建省自实施“两票制”相关政策后,全省配送企业的数量由原来的2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62家,提高了药品配送企业的集中度。

 

        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在未来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中,终端医院资源和上游产品资源将成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两票制”压缩了药品流通环节,将原来的多层配送压缩为一票配送,我们认为只有终端客户和上游厂家资源丰富的配送企业才有机会发展壮大,而夹在中间的以批发调拨为主的配送商以及部分非规范企业将会被淘汰。终端客户覆盖范围广泛的配送商是此轮洗牌中最具优势的企业,其次具有丰富上游厂家资源的配送商可以通过收购具有终端资源的小配送商进行整合。

        上市的药品配送商一般是全国或区域性龙头,上游品种和终端医院资源均较丰富,如鹭燕医药和瑞康医药以终端纯销为主配送商在当地医院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两票制”的推行将是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兼并中小型配送商的过程,未来将形成全国性龙头(国药、上药、华润、九州通)和区域性龙头(人民同泰、柳药、瑞康、南药)强者恒强的格局。国药股份纯销业务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公司是全国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的分销商,2015年在该市场内占有80%份额。而在“两票制”重庆版政策中已经规定“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经营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预计其他省份的实施方案也会效仿,所以“两票制”的实施对国药股份的麻醉业务暂无影响。

 

        3、生产企业:底价代理模式受冲击,自建销售团队的企业占据优势

        “两票制”不仅仅对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也构成深远影响,尤其是采用底价代理模式销售的企业,对其财税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剧一部分小企业的经营压力。据统计,我国有4700家制剂生产企业,其中仅有600家具有自己的销售团队,我国超过80%的制药企业采用代理模式进行销售,其中大部分是低开票的底价代理模式。“两票制”的实施对于已有自建销售队伍或者采用高开票代理模式的企业来说影响较小,这类企业有望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

        尤其是普药由于临床应用成熟,小生产厂家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而成为底价代理销售的主要领域。“两票制”实施后,从低开转变为高开票是厂家唯一的出路,而高开高返造成的税费上升以及对财务处理要求的提高将会导致一批小企业生存困难,行业集中度向原本就是高开模式的企业和具有终端销售团队的企业倾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产业链】我国口腔种植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口腔种植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口腔种植行业上游原材料参与企业有爱尔创、国瓷材料等;设备制造参与企业有爱迪特、美亚光电等;软件开发参与企业有阳普医疗、创业慧康等。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单克隆抗体行业: 智飞生物、恒瑞医药和科伦药业凭借营收优势处于第一梯队

我国单克隆抗体行业: 智飞生物、恒瑞医药和科伦药业凭借营收优势处于第一梯队

从企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6月22日我国单克隆抗体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29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305家、225家、217家、206家、133家;占比分别为17.64%、13.01%、12.55%、11.91%、7.69%。

2025年06月24日
【产业链】我国口腔医疗设备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口腔医疗设备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口腔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零部件等,金属材料有不锈钢、钛合金等,高分子材料有聚醚醚酮(PEEK)、光固化树脂等,零部件有芯片、传感器、电机等;中游为设备制造与加工,主要包括诊断设备、治疗设备、清洁设备、辅助设备等;下游为口腔医疗服务,主要是各级各类口腔医疗机构包括公立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特医食品获批数量中国产占比超95% 其中食品企业占比近半 雀巢表现突出

我国特医食品获批数量中国产占比超95% 其中食品企业占比近半 雀巢表现突出

从市场结构来看,特医食品可分为婴儿特医食品及非婴儿特医食品。2024年婴儿特医食品市场占比超50%,占比为58.2%;非婴儿特医食品市场占比41.8%。

2025年06月12日
中国高生物利用度外用无创慢性疾病药物递送技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本土企业数量较少

中国高生物利用度外用无创慢性疾病药物递送技术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本土企业数量较少

从全球区域占比来看,全球高生物利用度药物递送技术专利分布呈现多元化格局,美国为全球市场主要地区,2024年专利占比21.1%;欧洲专利仅次于美国,占比14.9%;中国2024年专利占比13.1%。

2025年06月05日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已获批上市产品国产占据优势 其中有源产品占比约61%

我国创新医疗器械行业:已获批上市产品国产占据优势 其中有源产品占比约61%

从获批数量来看,2014-2024年,我国获得批准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15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覆盖手术机器人、心肺支持辅助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2025年1-4月,国内获批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数量已达34个。

2025年05月20日
【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智慧医疗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技术底座,包括技术供应、核心元器件及医疗器械,其中,技术供应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元器件包括传感器、芯片、MCU、电源管理模块等;中游为智慧医疗,可分为智慧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和家庭用户。

2025年05月19日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集中度较高 CR3市场占比达57% 华大智造份额最大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集中度较高 CR3市场占比达57% 华大智造份额最大

具体来看,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华大智造,占比为30.05%;其次为因美纳,市场份额占比为18.89%;第三为牛津纳米孔,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18%。

2025年05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