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外核电反应堆数量与发展历史状况

         导读:国内外核电反应堆数量与发展历史状况。核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在核裂变过程中,快中子经慢化后变为慢中子,撞击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

         参考《2017-2022年中国核电产业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核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在核裂变过程中,快中子经慢化后变为慢中子,撞击原子核,发生受控的链式反应,产生热能,生成蒸汽,从而推动汽轮机运转。自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第一座商业核电站投产以来,核电经历了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起步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的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的缓慢发展阶段以及本世纪以来的复苏阶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实践验证。

         截止到 2017 年初,全球运行的核电反应堆共有 441 个,其中美国拥有的核电反应堆最多,有 99 个,其次是法国、日本、中国和俄罗斯。各国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国经济、工业和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中国目前拥有 35 台运行的核电机组,装机容量 3161.7 万千瓦,位列全球第四。

 

         不过,从建设规模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截止 2017 年初,我国共有 22 台核电机组在建,装机容量 2416.6 万千瓦;拟建 40 台机组,装机容量 4570 万千瓦。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到 2020 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5800 万千瓦,在建规模 3000 万千瓦,发电占比从目前的 2%提升至 4%,超过法国,接近美国,成为世界第二核电大国。

 

         世界核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代核电机组是 20 世纪 50-60 年代建成的,主要在于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和原形堆核电机组。如 1954 年前苏联建成的电功率为 5MW 的实验性核电站及 1957 年美国建成的电功率为 90MW 的希平港原型核电站。第二代核电机组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建成的,证明核能发电经济性(可与火电、水电相竞争)的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等核电机组,电功率一般在 300MW 以上。

         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 400 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代核电机组。第三代核电机组在第二代核电机组已积累的技术储备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之处进一步采用经过开发验证是可行的新技术,以显著改善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 URD(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或 EUR(欧洲用户对轻水堆核电站的要求)文件的要求的核电机组。目前美国的 AP1000 和欧洲的 EPR 均属于第三代核电机组。

 

         我国的核电技术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步,秦山核电站于 1985 年开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和营运管理的原型堆核电站。

         1991 年 12 月,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座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行管理的第一座 3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2005 年,我国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山二期两台 60 万千瓦机组,实现了我国核电站由原型堆向大型商用堆的重大跨越。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核电已进入批量化加快发展阶段,在新型技术自主研发、设备制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难得经验。同时,在核电工程设计方面,我国已具备 30 万至 60 万千瓦水堆核电站自主设计能力,基本具备满足现行要求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能力。

         30 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成套出口国外,60 万千瓦核电站国产化率可达到 70%以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可达到 50%以上。

         我国核电技术的第三次重大发展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堆型。为了顺应世界核电技术进步的潮流,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堆型,我国决定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的 AP1000 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各建 2 台 AP1000 机组,作为实现第三代核电自主化的依托,由国家电投子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作为项目的责任主体和核岛 EPC 总承包商。通过引进第三代 AP1000 核电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进一步提高我国设计、施工、装备制造水平,加快核电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通过对 AP1000 的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可以促进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建设的管理水平,尽快形成我国自主品牌的先进核电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集中度较高 其中CR5已超90%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集中度较高 其中CR5已超90%

从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来看,2024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整机企业有电气风电和明阳智能,累计装机容量占比分别为27.5%和26.4%。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最大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占比最大

市场占比来看,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行业整机制造企业中金风科技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国内市场全部装机的22.6%;远景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明阳智能累计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13.3%和11%;运达股份和东方电气累计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万千瓦,占比分别为8.3%和6.5%。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新增装机中陆上装机容量占比最大

我国风电设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新增装机中陆上装机容量占比最大

从产业链相关企业来看,我国风电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主要包括叶片、塔筒、风电机组等,代表上市企业有时代新材、天顺风能、日月股份等;中游为风电整机制造,主要分为陆上风机和海上风机,代表性企业包括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东方电气、明阳智能、电气风电、远景能源等企业;下游为风电场的建设及运营。

2025年03月07日
【产业链】我国无线充电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无线充电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无线充电行业中游参与企业有安克创新 (300866)、全志科技 (300458)、万安科技 (002590)、瀛通通讯 (002861)、绿联科技 (301606)和信维通信 (300136)等。

2025年01月22日
我国分散式风电行业: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相关业务占比较高

我国分散式风电行业: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相关业务占比较高

上市公司中,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与三一重能的分散式风电业务布局最广,这四家企业重点布局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覆盖范围广。其他上市公司则基本通过参股方式参与分散式风电业务的经营。

2024年12月19日
我国虚拟电厂行业参与企业相对较少 华为、国电南瑞处于第一竞争梯队

我国虚拟电厂行业参与企业相对较少 华为、国电南瑞处于第一竞争梯队

我国虚拟电厂参与企业较少,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我国虚拟电池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55家,其中相关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企业注册量分别为83家、83家、75家、69家、36家;占比分别为12.67%、12.67%、11.45%、10.53%、5.50%

2024年12月16日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集中度高 其中电气风电和明阳智能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50%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集中度高 其中电气风电和明阳智能市场份额合计占比超50%

从市场集中度情况来看,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市场集中度高。数据显示,在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行业CR3、CR5、CR10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68.5%、92.6%、99.8%。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火电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发电量占比高达67.23% 企业业绩方面则呈现分化

我国火电行业:2024年前三季度发电量占比高达67.23% 企业业绩方面则呈现分化

火电是我国最主要的电力能源之一,尽管当前国内正在加快能源转型,但火电仍是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 9月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火电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4.2亿千瓦,同比增长3.4%,占比达到了44.90%。

2024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