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嘀嗒拼车成行业老二 出行市场格局已被改写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城市公交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豹智库最新发布的《2017一季度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显示,在app活跃渗透率方面,滴滴出行(1.469%)、Uber(0.091%)、嘀嗒拼车(0.041%)、易到(0.032%)和神州专车(0.013%)等位居前五位。而同样来自猎豹智库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则显示,在app周活跃渗透率方面,滴滴出行(1.760%)、Uber(0.183%)、易到(0.061%)、嘀嗒拼车(0.050%)、e代驾(0.024%)等位居前五位。



        对比两份榜单不难发现:从活跃渗透率方面来看,汽车出行市场格局在2017年有明显变化,其中滴滴出行和Uber合并组成的“滴滴军团”的老大地位依旧不变,而易到和嘀嗒拼车则互换了位置,易到退居第三,嘀嗒拼车成为行业老二。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出行市场的格局已经改写。
        嘀嗒上位,出行市场重新洗牌?
        首先,随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网约车新政)在去年下半年发布并于2016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汽车出行市场的格局由于受到新政影响而重新洗牌。一方面新政对车辆要求细化到牌照、排气量、车辆轴距等等,等方面都有要求,因此大量的中低端车型不得不退出市场;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新政细则当中对司机的户籍甚至也有严苛要求,比如北京网约车新政要求“京人京车”,这使得网约车数量进一步锐减,而这显然是整个汽车出行类app的周活跃渗透率都同步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活跃渗透率的下降幅度来看,出行市场的龙头滴滴影响最大,滴滴出行在2017年第一季度的活跃渗透率下降0.291%;Uber和易到则直接“腰斩”,Uber从2016年的0.183%下降0.091%,而易到聪0.061%;而嘀嗒拼车的活跃率下降幅度最小,同比下降0.009%,几乎未受影响。
        另一方面,滴滴出行、Uber和易到等原来的行业前三名之所以在2017年第一季度活跃渗透率下降明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与补贴锐减密不可分。实际上,自从滴滴和Uber在2016年8月合并以来,这两大平台在司机端和乘客端的补贴锐减,不仅司机端的奖励不再,乘客端也不再有大额优惠券发放。这一方面使得司机的积极性下降,导致营运车辆减少,用户等待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打不到车成为常态,最终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间接使得用户活跃率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补贴,使用滴滴、易到等网约车的出行成本已经大幅超过出租车,让很多白领上班族不再将其作为上下班出行的首选,而这正是滴滴、易到的活跃率下降明显,而主打顺路拼车、出行成本更低的嘀嗒拼车活跃率未受明显影响的一个原因。
此外,共享单车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市场的渗透蔓延或许也是网约车活跃渗透率整体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各类共享单车投放超过50个城市,其中ofo在今年1月份就宣布平台单车总量达80万,春节前将覆盖23座城市;摩拜单车则在最近刚刚宣布,其日订单量已经超过2000万,累计骑行次数6亿次,截至目前,摩拜单车已进入全球50个城市,车辆投放总数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上、广、深、蓉五大城市的投放量均已分别超过20万辆。实际上,尽管共享单车聚焦的是5公里以内的短途出行市场,但对于网约车市场也有一定的蚕食,尤其是在价格方面优势明显,在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免费骑行的鼓励下,很多原本通过网约车完成的中短途出行被共享单车取代。所以,这很可能也是滴滴、易到等网约车渗透率下降的一个潜在因素。
        超越易到,嘀嗒拼车后来居上原因何在?
        另一方面,从猎豹智库最新发布的《2017一季度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和2017年1月份发布的《2016年中国汽车出行类app排行榜》的两份榜单当中还可以看到,在周人均打开次数这一数据方面,嘀嗒拼车一直位居首位,其次才是滴滴出行。而2017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更是显示,在周人均打开次数方面,嘀嗒拼车由2016年的32.6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40.5,滴滴出行由2016年的21.6上升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27.7,而Uber和易到这两大app的周打开次数则出现下降。
        这个数据侧面反映出,进入到2017年以来,Uber和易到的增长已经停止,甚至市场份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嘀嗒拼车则逆势而上,市场份额方面或已超越易到。那么,问题来了,嘀嗒拼车为何会逆势完成对易到的超越?在我看来,无非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低价出行是出行市场主力人群白领上班族的刚需,滴滴、易到打车本成本普涨,主打顺路拼车出行的嘀嗒拼车出行成本更低,这是其不受新政影响,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在去年滴滴完成对Uber的收购,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之后,其就已经在数个城市上调服务价格,1.5倍~2倍的加价更是成了新常态。而在最近,滴滴出行更是宣布,从4月10日起滴滴快车在北京正式引入“分时计价”模式,起步价从10元调整至13元,这意味着滴滴快车的起步价已经与出租车一致,而考虑到网约车还会随机加价,这意味着滴滴快车原来的价格优势已经彻底消失,与出租车的竞争当中已经不再具有优势。
        相较而言,主打顺路拼车出行的嘀嗒拼车,无论是相较于滴滴快车还是相较于出租车都依然具有价格优势。而在服务方面,嘀嗒拼车的车主也都为基于共享精神的年轻白领,其态度、友善度等方面也会更好,而这会让用户有大的意愿选择拼车出行。
        第二,嘀嗒出行聚焦在中长途出行市场,锁定汽车出行主力市场,这使得受共享单车、电动车出行等其他出行市场增长的冲击最小。前面已经提到,共享单车对于5公里到10公里之间的网约车市场具有潜在威胁,但嘀嗒拼车因为用户群体多为10公里以上的长途出行的拼车用户,因此其并未受明显影响,所以其才能够在2017年第一季度超越易到成为行业老二。
        以北京白领上班族为例,很多在国贸大望路一代上班的上班族多住在距北京市区十几公里甚至数十公里通州、燕郊一带,因此几乎不可能选择共享单车出行。而地铁出行异常拥挤体验极差,滴滴易到则在价格方面又承受不来,出租车上班高峰时无车可打,因此拼车出行几乎成为了不二选择。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尽管受到网约车新政的影响,但嘀嗒拼车无论是在渗透活跃率方面,还是在周每人打开次数方面,都一直在位居行业前列,这意味着其已经在中长途汽车出行市场牢牢站稳脚跟。
        第三,嘀嗒出行是真正共享经济出行模式,拼车出行的理念已被大众广泛认可。实际上,目前国内看到的众多以共享经济为噱头的可能都并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特别是在资本的推动和热炒下,原本应是为人民谋福利、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共享经济模式却渐渐变了味,成为了资本逐利的工具。而在资本退潮之后,这些共享经济的“真面目”已经揭开,用户渴望的经济实惠的出行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随意的涨价、加价。而在政策方面,显然也并不鼓励如滴滴、易到等这样的网约车大行其道,因此才会出台严格的网约车新政。
        相较而言,以顺路拼车为产品核心的嘀嗒拼车或许才是真正经得起新政考验的共享经济出行模式。首先,嘀嗒车主是开车上班的白领一族,有人拼车不仅分担出行费用降低其出行成本,还可以顺路聊聊天打发无聊的通勤时间,因此其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共享;其次,顺路拼车是车主本身就有出行计划,拼车让车辆不再空车出行,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使用,本质上减少了车辆的运行,符合环保出行的理念,这也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逻辑,因此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所以,无论是从大众经济出行的考虑,还是政府的角度考虑,其都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也因如此,嘀嗒拼车才能够在汽车出行市场悄然上升到第二的位置。
        总体而言,由于用户在服务、价格和场景等诸多方面多元化的需求,汽车出行市场的格局在未来依然具有变数,洗牌可能随时都在进行。而嘀嗒拼车已经在这一轮洗牌当中成功上位老二,下一个能够脱颖而出的又会是谁呢?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摩托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情况:艾玛科技及新日股份摩托车销量领先

我国摩托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情况:艾玛科技及新日股份摩托车销量领先

我国摩托车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摩托车配件、发动机、轮胎等;中游为摩托车整车制造,主要分为电动摩托车制造和燃油摩托车制造,代表企业有力帆科技、钱江摩托车、林海股份、爱玛科技等;下游主要有政府机构以及摩托车消费市场。

2025年03月08日
【产业链】我国智能物流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智能物流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智能物流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智能物流上游物流设备组件布局企业有中国电科、MIAS等;零部件布局的企业有盈科视控、倍加福、传化集团等。中游智能物流生产布局的企业有东杰智能、科大智能、今天国际、诺力股份、飞力达等。下游为主要为工业生产和商业配等应用领域。

2025年01月20日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以国家队为主导 其中航天科技市场占比70.1%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以国家队为主导 其中航天科技市场占比70.1%

占比来看,我国商业火箭发射次数快速提升。2024上半年,我国航天实施的30次发射任务中,商业运载火箭实施发射共计5次,占2024上半年发射总数的16.7%。

2024年11月22日
航空维修行业:发动机维修占民航维修市场最大份额 市场代表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

航空维修行业:发动机维修占民航维修市场最大份额 市场代表性企业主要集中于欧美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民用航空领域,发动机维修支出占比最大,占比达46%,机体维修、航线维护、部件维修占比合计约为54%。

2024年11月07日
我国通用航空运营市场集中度较低 中航科工营收规模位列第一

我国通用航空运营市场集中度较低 中航科工营收规模位列第一

竞争梯队来看,2023年我国通用航空行业竞争梯队可分为三梯队,按业务收入大于100亿元的企业有中航科工、中直股份和中航通飞,位于行业竞争第一梯队;收入位于10-100亿元区间内的企业有西锐飞机、万丰奥威、洪都航空、中信海直等,位于第二梯队;小于10亿元企业有海特高新、南山公务等。

2024年11月06日
我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企业竞争可分为三个梯队 其中诺力股份处于第一梯队

我国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市场企业竞争可分为三个梯队 其中诺力股份处于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我国智能物联装备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诺力股份,营业收入在50亿元在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机器人、中科微至、昆船智能、音飞储存等,营业收入在15亿元到5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科捷智能、德马科技、兰剑智能、东杰智能等,营业收入在15亿元以下。

2024年10月28日
我国航空机场行业竞争现状:2024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机场客运量及货运量排名第一

我国航空机场行业竞争现状:2024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机场客运量及货运量排名第一

2024年上半年,上海浦东为客运量及货运量排名第1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687.94万人次和181.16万吨,广州白云机场排名第2,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3665.28万人次和114.05万吨。

2024年10月15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华东华南客运量合计占比超50% 中铁、铁建营收稳居第一梯队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华东华南客运量合计占比超50% 中铁、铁建营收稳居第一梯队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4年1-8月我国城市客运总量为7076453万人,较去年同比增长8.1%;其中城市交通轨道2133770万人,同比增长12.3%。

2024年10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