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1我国品牌酒店经营状况分析

       内容提示:本土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状况。认为国际酒店转战二三线,2011年表现总体向好;本土酒店稳步扩张,但发展参差不齐;经济型酒店遭圈地之殇,增收不增利。

       中国酒店市场尽管经历了波折和异动,但是整体需求量依然保持不断增长的状态。2011年所有的国际酒店巨头都开始掉转航向,在中国市场开足马力,加速扩张,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经济型连锁酒店抓住了市场空档,针对本土商务客流的收入水平和住宿需求,在舒适度、方便度和性价比方面大大超越同类单体酒店,因而迅速崛起。本土酒店也不甘其后,不仅国内有动向,还采取了向外发展的新策略。

  迈点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年终专题《逐鹿中原 2011酒店上演“三国杀”》中分析了2011年国际联号,本土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状况。认为国际酒店转战二三线,2011年表现总体向好;本土酒店稳步扩张,但发展参差不齐;经济型酒店遭圈地之殇,增收不增利。
  2011国际酒店扩张加剧 总体表现向好
  表1:国际酒店2011年3个季度收益对比
酒店
Q1
Q2
Q3
单位
万豪(净利润)
1.01
1.35
1.04
亿美元
喜达屋(净利润)
0.28
1.31
1.63
亿美元
温德姆(净利润)
0.72
1.14
1.75
亿美元
洲际(营业利润)
1.12
1.57
1.53
亿美元
雅高(营业收入)
13.54
16.19
16.23
亿欧元
  国际酒店今年都制定了其未来在中国的开业计划,万豪在华酒店数已达百家,还预计今后三年,在中国将每月平均开设一家新酒店;喜达屋亦不甘示弱,计划于2012年前中国酒店规模达100家;洲际也计划未来五年每年陆续在中国开业30家……
  预测机构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中国最大的30个城市中,国际连锁酒店的数量还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52%。如此迅猛扩张导致了2011年国际酒店深陷低入住率的窘境。上海的宾馆入住率已从世博期间的64.4%下降到今年前9个月的54.5%,同期香港和新加坡的入住率则均超过80%,整个中国9月的宾馆入住率为61%,亚洲最低。
  虽然如此,国际酒店在收益方面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洲际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很稳定,与去年同期比较的增幅都在20%以上;雅高集团在欧洲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强劲需求拉动下,今年上半年经营利润率得到改善,扭转了去年同期亏损1500万欧元的局面。只有万豪在三季度财报中曝出净亏损1.79亿美元。
  2011本土酒店表现参差不齐 总体趋势相似
  表2:本土酒店2011年3个季度净利润及增减幅度对比(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1-3
增减(%)
1-6
增减(%)2
1-9
增减(%)3
锦江
0.76
17.89%
1.93
-16.47%
2.76
-21.16%
金陵
0.13
15.27%
0.29
20.60%
0.55
2.45%
华天
0.20
9.78%
0.97
19.39%
1.28
14.01%
首旅
0.28
-54.33%
0.59
-47.31%
0.85
-44.87%
  从上图来看,本土酒店2011年总体表现参差不齐,如金陵和华天,今年3个季度的净利润相较于去年同期都是增长的,中期表现最佳,华天和金陵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锦江一季度表现尚可,同比增长约18%,但中期和三季度的净利润都开始下降。首旅建国今年欠佳,3个季度的相较于去年同期都在下降,且降幅都在50%左右,尤其是一季度最甚,同比下降54.33%。
    虽然本土酒店2011年表现跌宕起伏,但是总体趋势很相似。三个季度中,二季度的净利润最高,三季度次之,一季度最后。仅金陵有些不同,其三季度表现最好,其次是二季度。这些趋势主要是旅游的淡旺季的影响。
  2011经济型酒店增收不增利之二因
  表3:经济型酒店2011年3个季度净利润对比(单位:亿元)
酒店
Q1
Q2
Q3
如家
0.325
1.22
1.64
汉庭(调整后)
0.349
0.445
0.632
7
0.0434
0.451
0.443
  今年经济型酒店表现不佳,增收不增利的状况较为普遍。今年3个季度经济型酒店都呈现下滑,尤其是汉庭,3个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降明显,如家和7天的情况稍好一些,下半年开始扭亏为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两个原因:
  1、后世博影响。净利润下滑较多的汉庭有90多家店在上海,占汉庭总店数比重很大。世博会时间平均房价和出租率均在高位运行,酒店行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后世博时代的来临,整个酒店业进入了会后调整期,今年众多酒店平均房价和出租率相较去年都直线下滑,经济型酒店尤为明显。
  2、遭圈地之殇。中国经济型酒店已发展至超过6000家的规模;每年仍然以3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如家、汉庭、7天三大巨头都不断加快跑马圈地的速度,拉大了与众多追赶者们的距离。此外,还采用并购的方式,今年如家收购了莫泰,7天收购的华天之星,可见经济型酒店并购趋势渐明。中国旅游研究学院院长戴斌指出,经济型酒店市场已经从春秋战国的混战阶段,转为垄断竞争的阶段。下一个十年,经济型酒店市场的聚合趋势将更为明显。
  最佳东方、先之网、迈点网首席运营官罗钦先生认为,2012年国内旅游业将将保持高速成长,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整体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未来酒店业发展也是潜力无限的。因此,各个酒店集团纷纷制定了2012年的开业计划,如:喜来登将于2012年末前新增10家酒店,2012年香格里拉在华将有7家新酒店开业,7天2012年拟新开酒店360家。那么,这些酒店2012年在中国的表现会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酒店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 华东、华南和华中酒店品牌数量保持前三

我国酒店行业集中度有所下降 华东、华南和华中酒店品牌数量保持前三

从酒店门店数量来看,锦江酒店、首旅酒店、华住集团等均超过5000家,为第一梯队;格林酒店门店数量在1000-5000之间,为第二梯队;其他酒店均小于1000家,为第三梯队。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餐饮连锁行业:小吃快餐品类门店数最多 新一线城市连锁门店占比最高

我国餐饮连锁行业:小吃快餐品类门店数最多 新一线城市连锁门店占比最高

从连锁餐饮门店数在各品类占比分布情况来看,在2023年我国小吃快餐品类稳居第一,占比为52%;其次为饮品店,占比为14%;第三是八大菜系,占比为8%。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民宿行业市场规模连续四年增长 浙江、广东省等两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多

我国民宿行业市场规模连续四年增长 浙江、广东省等两省相关企业注册量较多

而随着近两年我国旅游热度的增长,也带动我国民宿市场的增长。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我国民宿市场规模一直为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民宿行业市场规模为300亿元,同比增长42.86%。

2024年08月10日
我国连锁酒店行业:前十企业客房总数占比达56.36% 其中锦江国际客房数排名第一

我国连锁酒店行业:前十企业客房总数占比达56.36% 其中锦江国际客房数排名第一

我国连锁企业酒店众多,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连锁酒店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为华住集团、锦江酒店、首旅酒店,酒店数量超过了均超5000家;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君亭酒店、中青旅、万达等,酒店数量在位于100-5000家;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华天酒店、香格里拉等,酒店数量在100家以下。

2024年07月31日
我国串串火锅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 多个品牌积极进行海外扩张

我国串串火锅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 多个品牌积极进行海外扩张

产业链方面,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及加工环节,原材料包括肉类、蔬菜、竹签、调料等,调料通常会经过研磨、混合等加工过程,形成串串火锅的底料和蘸料;中游市场主体为串串火锅品牌;下游为销售与服务环节,串串火锅通过品牌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火锅底料、食材以及相关的服务。

2024年06月29日
我国餐饮行业:中式餐饮占据主导地位 海底捞营收规模领先

我国餐饮行业:中式餐饮占据主导地位 海底捞营收规模领先

餐饮,又称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2024年06月18日
我国快餐行业主要企业:2023年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长14.72% 旗下肯德基营收占比75.1%

我国快餐行业主要企业:2023年百胜中国营收同比增长14.72% 旗下肯德基营收占比75.1%

从营业收入来看,2023年百胜中国营业收入为109.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净利润为8.27亿美元,同比增长87.10%,旗下肯德基营业收入为82.40亿美元,占百盛中国总收入的75.1%;而必胜客实现营收22.46亿美元,占百盛中国总收入的20.5%。

2024年02月29日
激烈竞争下我国轻食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下降 “品牌战争”逐渐打响

激烈竞争下我国轻食行业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下降 “品牌战争”逐渐打响

行业品牌方面来看,据2023年9月7日在餐饮品类发展探讨沙龙暨上公布的《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显示,二十二大餐饮品类评选中轻食行业的前三名品牌是Wagas沃歌斯、gaga、沙野轻食。

2024年01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